除了賣房子、賣車、賣物業,疫情期間,餐飲人如何自救?

最近北方天氣開始轉晴,許多人感受到了久違的陽光,隔著玻璃看窗外,稀稀拉拉的車輛駛過,店面依然全部關閉,疫情帶來的衝擊,仍然沒有過去,餐飲行業,依舊被最寒冷的北風肆無忌憚的吹著。

像西貝餐飲老闆那樣在網上哭訴的老闆還是少數,許多餐飲店老闆在這個關鍵時期,選擇不給國家增加額外負擔,毅然決然的走上了自救之路。

除了賣房子、賣車、賣物業,疫情期間,餐飲人如何自救?

老鄉雞董事長在視頻中放出豪言"寧虧5億、賣房賣車,也要讓1.6萬員工有飯吃、有班上"。這種豪邁的舉動,溫暖的何止自家員工呢?同樣的情景出現在著名的潮汕牛肉火鍋店八合裡海記,合夥人也作出了最壞的打算,就是賣物業、賣房子來支撐,把最後一套賣完就解散,雖輕言淡語,但心中那份承重,無人不曉。

豪情歸豪情,我們還是要回到實際生活中,在這種特殊時期,這些賣房子、賣車子、賣物業的舉動,真的能拯救公司嗎?

除了賣房子、賣車、賣物業,疫情期間,餐飲人如何自救?

這幾年,不斷有企業賣房子、賣物業拯救瀕臨破產的企業,這原本是就透露出一種信號,如今的市場大環境,對企業有點殘忍。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瘋狂的報復性上漲後,出現了滯漲現象。想要通過賣房行為來拯救企業,先不說房子能不能賣到滿意的價格,能如此大手筆一筆支付房款的買房的人估計也沒有幾個!賣車就更不現實,車子原本就是消耗品,轉售後的售價至少低於原價的百分之五十,而這些企業員工少的幾千人,多的幾萬人,房買賣車的錢,僅支付他們的工資就夠嗆,更何況企業還需支付其他費用。

除了賣房子、賣車、賣物業,疫情期間,餐飲人如何自救?

賣房、賣車、賣物業拯救企業,遠水救不了近火,在這一時期,根本不現實!

除了這些方式,企業如何自救呢?如何才能以最快的方式,拿到錢,撐下去才是最關鍵所在!

世人常說,愛哭的孩子有奶喝。賣慘的西貝餐飲,在短短一週內就迅速獲得了浦發銀行4.3億元的貸款授信,其中1.2億元更是火速到賬用於支付西貝員工工資。老鄉雞也在視頻發出後,得到了中信銀行的重點關注,給予其1個億的貸款額度,首筆3000萬元的貸款在2月11日就已經到了老鄉雞的賬上,用於員工工資發放和原材料的採購。

除了賣房子、賣車、賣物業,疫情期間,餐飲人如何自救?

在2月15日多部門聯合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相關負責人對金融系統全力支持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有關情況作出了詳細說明。

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重點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除了賣房子、賣車、賣物業,疫情期間,餐飲人如何自救?

對於貸款償還,也作出了予以展期或者續貸的要求,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復工復產,通過這次發佈會,我們能看到,截至2月14日中午12時,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抗擊疫情提供的信貸支持金額超過5370億元。

很多小企業擔心,在貸款扶持中,金融系統會偏向大型、龍頭企業,畢竟小型企業不良貸款率會遠遠高於優質企業。常規思考,這是沒有錯的,但特事特辦,在這次發佈會上,有關部門明確提出加大對受困小微民營企業扶持力度,聚焦小微企業應對疫情的融資需求變化,合理地優化簡化業務流程,更加精準做好續貸,且總行適度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

除了賣房子、賣車、賣物業,疫情期間,餐飲人如何自救?

因此,不僅是餐飲、旅遊等重點行業的龍頭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政策扶持,那些規模不大的企業,也不用過分擔心由於自身因素限制在這次金融體系支持中,分不到一杯羹

依靠金融體系的貸款支持實現企業自救,是最快、也是最有效地度過危險期的辦法,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企業員工自救。

除了賣房子、賣車、賣物業,疫情期間,餐飲人如何自救?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力量大。在網絡上,我們不難看到許多企業在取得貸款之前,就已經有所行動。比如,燒烤界扛把子木屋燒烤,員工5000多人,不營業狀態下,日虧損170萬左右,月虧達到5000多萬,公司內部員工自發地組織了一場請求"工資減半"的減薪運動,高達76%的員工用實際行動支持。關鍵時期,企業活下去,員工也能保住自有飯碗,遠比失業再去找工作要強陪著企業一起渡過艱難時期的員工,在企業輝煌騰達之際,得到的回報,必然是失去部分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除了賣房子、賣車、賣物業,疫情期間,餐飲人如何自救?

除了這兩種自救方式外,現如今員工共享,享受稅收減免、接受外界捐贈、接受其他企業的扶持都是企業拯救自己的途徑,真誠的希望這次疫情早點過去,企業都能健健康康的經營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