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三國曆史中重要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赤壁之戰

導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首三國演義得主題曲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對三國這段歷史,想必也是爛熟於心。但是三國為什麼能夠形成呢?這就歸因於我們今天要談的赤壁之戰。

一騎絕塵平北方,走投無路進荊州

要說赤壁之戰之前,不得不提下本次得參賽選手。

淺談三國曆史中重要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赤壁之戰

曹操

首先得說曹老闆曹操。公元200年,曹操在二五仔許攸得幫助下,火燒烏巢,於官渡一舉擊潰袁紹主力。袁紹緊率百騎逃回北方,公元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袁氏集團在袁紹幾個兒子得"苦心經營"下,被曹操全部殲滅。在公元207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此時曹操號稱擁兵百萬,輜重糧草無數,決定兵鋒南下,滅掉江東,一統天下。

第二位參賽選手就是我們都很熟知得劉皇叔劉備。那麼此時我們得劉皇叔在哪裡呢?

淺談三國曆史中重要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赤壁之戰

劉備

劉備在兵敗徐州之後,兄弟沒了,老婆沒了,啥都沒了。走投無路決定找一位新的大哥,就是袁紹。到了袁紹得屬地後,在白馬之戰知道自己的弟弟關羽先是砍了顏良,然後又送走了文丑,心都涼了,趕緊催促糜芳去把關羽找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從古至今,但凡能成大事者不一定自己天生神力,智謀超群,但是一定要有識人得能力。顯然劉備就是這樣的人。他已經看出袁紹難成大事,帶著哥幾個找新的大哥劉表去了。

第三位參賽選手呢,就是孫權了。

淺談三國曆史中重要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赤壁之戰

孫權

此時"小霸王"孫策剛剛被殺,江東事務都落在了20多歲得孫權肩上。孫權雖然年紀小,但是確頗有帝王氣。同時在和魯肅的學習中,越發的沉穩內斂。孫權時刻記得孫策得教誨: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江東在孫權上位以後,愈發的穩定繁榮。但是他可能不知道,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三顧茅廬諸葛出,明哲保身退江夏

淺談三國曆史中重要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赤壁之戰

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大家都知道,演義中說劉備去了三次諸葛亮得草廬,第三次諸葛亮終於在家了。然後諸葛亮先午睡了下,氣的張飛一把火燒了草廬才把諸葛亮弄醒。然後諸葛亮劉備二人暢談天下大事,也由此誕生了經典得《隆中對》。並在最後成功邀請諸葛亮出山。

諸葛亮出山後,劉備的軍事力量就有了極大的改觀,眾多荊州才俊加入了劉備的陣營。但此時曹操的兵鋒已經到了瀕臨荊州,同時荊州內部也出現了重大問題。

在這個關鍵時刻,劉表死了。在蔡瑁張允的干涉下,劉琮接任了荊州牧。長子劉琦剛想和他們碰一碰,突然聽到了曹操來了,於是他趕緊過江,去往江夏了。劉琮媽寶男,又在舅舅蔡瑁的鼓吹下,直接投降了曹操。

劉備知道曹操來了,也準備逃跑。但是劉備仁義,要帶著荊州百姓一起走,前往江夏。這其中就有演義中熟知的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可能是上天眷顧,劉備等人終於在曹操這頭老虎的嘴邊成功逃走,為日後的反攻,埋下了伏筆。

舌戰群儒顯威風,妙激吳侯兩家盟

淺談三國曆史中重要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赤壁之戰

舌戰群儒

劉備到了江夏,江東立刻派魯肅來探探口風。魯肅是主戰派的代表人物,他帶著諸葛亮一起回到江東。在路上諸葛亮知道,江東文官都嚇傻了,心中有了計較。

接下來就是著名的

舌戰群儒,放在今天就是鍵盤俠線下pk。

要說罵人不吐髒字,還得是諸葛亮。諸葛亮在長廊中引經據典,妙語連珠,給江東文官罵得人都暈了,要是能動手早就真人對打了。最後不得不孫權出來主持正義。沒想到諸葛亮還暗諷孫權是無膽鼠輩,要投就抓緊。孫權也就是年輕,要是劉表直接就腦溢血了。但魯肅是明白人,他是知道諸葛亮是希望單獨和孫權會談的,共商結盟大計。孫權的內心是希望能將父兄大業傳承下去,但是又不希望江東文武之間出現間隙,決定召周瑜回來。

諸葛亮是當時最精於算計的人,對於人心的把握也及其準確。用二喬成功激怒周瑜,使得周瑜對曹操恨不得梟其首,寢其皮。孫權也順勢整頓江東文武,拜周瑜為大都督,統領江東兵馬,老臣張昭負責後勤保障。上下團結一心,積極備戰,第一次孫劉合作正式啟航。

江南江北備戰忙,公瑾妙計殺二將

淺談三國曆史中重要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赤壁之戰

草船借箭

這一部分主要講兩個故事,一個是草船借箭,一個是蔣幹過江。

草船借箭在演義中是諸葛亮做的。但其實是根據孫權的故事改編的,為了神化諸葛亮。

在建安十八年,曹操進攻濡須,兩軍隔江而望,孫權坐著一艘大船來探營。史書記載:"(孫)權乘大船來觀軍,(曹)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一面受箭,箭鈞船平,乃還。"可見孫權是一個很機智的人,能夠審時度勢。也怪不得曹操會說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

在讀三國演義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閃耀的大人物,像曹操,劉備,關羽等。但是,其中的小人物也不能忽視,蔣幹就是其中一個。

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三國!

按照現在的話來說,豬隊友就是他了。靠著一己之力,直接幹掉曹操水軍頭領蔡瑁和張允。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蔡瑁和張允是何許人也?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海軍司令,統領荊州水軍和曹操的青徐水軍。並且他二人可以說是投降派中最忠心的。曹操的水軍經過他們的訓練,可以說是進步神速。

周瑜是肯定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的,正愁沒有辦法的時候,故人蔣幹來了。周瑜略施小計,一紙偽裝的書信,直接幹掉了蔡、張二將。同時,曹操的水軍交給了于禁統帥。

于禁大家都知道,是曹操的五子良將。雖然後期變得消沉,被關羽水淹七軍捉了去,但是赤壁之戰時,正是當打之年。但我們要注意一個問題,曹操的軍馬大多來自北方,對於長江的水勢,風向都不熟悉。那為什麼要把水軍給於禁呢?是因為只有于禁統帥過青徐水軍,也就是我們說的矮子裡找大個。之後,于禁又提出了連環計,也有說這個計策時鳳雛龐統獻的。總之,勝利的天平已經傾向孫劉聯盟了。

火燒赤壁定乾坤,曹操敗走華容道

開戰伊始曹操號稱八十三萬大軍,其實呢,也就差不多十幾萬。江東這邊加上劉備的兵馬差不多有五六萬。

但是曹操始終堅守不出,訓練水軍,不主動進攻。周瑜也不具備一舉殲滅曹操的能力,兩人只能隔江干瞪眼。黃蓋主動對周瑜說:"我們可以用火攻,這樣吧,我給曹操寫個假的投降信,然後我帶領塞滿火藥和木炭的小船,衝殺過去。"

周瑜覺得此計甚妙,選好了船,插好了旗,一切準備妥當。然後黃蓋派人送信,這裡在《三國演義》中演繹了"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故事。

曹操信以為真,到了約定當天,黃蓋駕駛火船衝入敵陣,風助火勢,火借風威,將赤壁戰場燒的如同白晝一般。曹操的戰船因為首尾相連,根本無法分開逃跑。不僅如此,火勢很快蔓延到陸地營寨。頃刻間,濃煙烈焰遮天蔽日,曹軍死的死,傷的傷。

淺談三國曆史中重要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赤壁之戰

火燒赤壁

周瑜和劉備也率領精銳緊隨其後,大敗曹軍。曹操無奈,只得從華容道敗走,逃往北方。至此,赤壁之戰落下帷幕,以孫劉聯盟的完勝告終。

結語:赤壁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這場戰爭的勝利,保全了江東,也給了劉備喘息的機會,為天下三分打下了基礎。

諸葛亮曾說過:"若曹操勝,則順勢取江東;若江東勝,則取荊州。"那麼劉備集團接下來會如何打算呢?江東集團會放任劉備發展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