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尋 和 Mugen

之前的文章講了什麼是 Mugen,這次就來聊聊“千尋Mugen”這個網站的歷史。

這個站是做什麼的呢?它最主要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可以用來發布和維護 Mugen 的人物包、場景等各類資源,類似於一個垂直領域的門戶站或者說資料庫。目前它在國內的 Mugen 圈可以說是最大、最接近權威的一個站點,當然其實這個圈子裡現在還活著的站點也沒多少了。

千尋 和 Mugen

2013 年初的時候,當時我在讀大三,想著為之後找實習打基礎,決定學習一項實用的技能。正好那會我還對 Mugen 充滿熱情,發現圈子裡缺少一個類似性質的網站,就想自己做一個。於是幾周後“千尋Mugen”的第一個版本上線了。

我在開發這個站點之前還沒有任何技術選型的概念,不知道是不是命運的安排,我在學校圖書館徘徊了幾個下午之後,最終借回來一本在當時來看也很落後的 PHP4 的書。所以最早的那個版本十分簡陋,只有發佈 Mugen 資源作者博客主頁的能力,有個簡單的審核後臺,基本上是照著那本書裡的留言板系統做的。

早期網站的部署我選擇了新浪的 SAE。當時雲服務在國內才剛剛起步,而且那會 Saas 是幾種雲服務類型中最火的,新浪在這一塊佈局比較早,而阿里則選了 Iaas。至於如今阿里飛黃騰達並且入股微博,而新浪基本靠微博活著,就又是另一個故事了,畢竟我選擇 SAE 只是因為它能提供免費的服務器資源。

網站上線之後我去百度 Mugen 吧發了一篇帖子招募最初的用戶。結果十分順利,陸續開始有人在網站上提交作者主頁信息,一段時間之後僅靠這篇帖子帶來的日活就有了一百多。這讓當時還是學生的我非常興奮,畢竟這是我用學到的專業相關知識做出來的第一個具有實用價值的東西。

千尋 和 Mugen

有一定流量之後我又需要面臨一個新的問題,SAE 的免費配額太少了(也可能是變少了我記不清了),如果網站繼續做下去大概每月要付出幾十元的成本。我當時窮學生一個,花著爸媽的錢,消費觀也比較保守,差點放棄這個站,最後 SAE 的中級開發者計劃成了救命稻草。

那會通過 SAE 中級開發者的話每月可以有 100 元的免費配額,可是申請條件要求應用有 800 的日活。我這個站當時的日活就 100~300 左右,但我還是情真意切地寫了一份申請,說明自己是學生,也有信心一定能把這個站的日活做到 800,希望能給我通過認證。這份申請最後竟然真的通過了,可以說“千尋Mugen”能活到今天最需要感謝的公司就是新浪了,而且後來的幾年我還拿微博做免費圖床用了很久。

解決了成本的問題我就開始放心地進行網站的更新迭代了。在後續的版本里,我加入了發佈人物包更新的圖文信息的能力,希望能解決原先用貼吧相冊進行此類信息管理的不便。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了一些基礎的前端知識以及更現代化的 PHP,還寫了簡單的爬蟲把原先貼吧相冊的歷史數據遷移了過來。那會還是一個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心理上,寫爬蟲都十分輕鬆的時代。

千尋 和 Mugen

有了人物包的圖文信息發佈能力,網站的流量果然產生了大幅的提升,從貼吧導流過來很多用戶,包括一些早期的核心內容生產者。因為我的百度貼吧網名叫做“千雨天尋”,貼吧吧友也就自發地把這個站叫做“千尋平臺”,這也就是“千尋Mugen”這個名字的由來。當初我因為常用網名“天心流水”在百度和新浪上已經被用掉而不得不換個名字,現在看來倒是和這個站更加相配。

再後來的大事件就是斯凱的加入了。畢業後我漸漸對 Mugen 失去了熱情,加上工作也忙,已經很少對站點進行維護了。就在這個時候圈子裡的一個大佬斯凱找到我,希望和我一起做這個站。他一開始本想自己新做一個站點,但是在貼吧發帖後發現原來已經有一個叫做“千尋平臺”的站在做這個事情,於是便找到了我。

他想要對網站進行大的改版,但我表示沒有時間開發,最多隻能幫忙部署和後續的技術維護。最終他自費找了外包來做大改版的開發,中間的過程也蠻曲折。但好在後來找的那個外包十分靠譜,不僅很好地完成了需求,還間接地讓我對當時工作中用到的 Yii 框架有了更深的理解。

千尋 和 Mugen

第一個大改版上線後,平臺的核心功能基本都建立了。斯凱開始組織起平臺管理群,將內容運營做了起來。為了可持續發展,網站上也開始開通了捐助渠道。後來陸續有些零星的捐助,雖說十分微薄,但也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後續的服務器升級支出。

16 年的時候,SAE 修改了收費策略,因為有之前存下的捐款,我便乾脆將網站遷到了國外網站上買的 vps 服務器,域名也順便一起換了獨立域名。這個階段網站的日活基本穩定在了一千多。

網站在國外的 vps 上跑了幾個月之後,最終還是趁著 16 年的雙十一,和第二次的大改版一起遷到了國內的雲服務。這次遷移終於解決了很多地區訪問慢和訪問異常的問題,但也因此不得不面對備案和監管相關的各種事項。

千尋 和 Mugen

隨著服務的穩定,當然更重要的是斯凱把內容做了起來,網站後續的流量也在幾乎沒有推廣的情況下日益增加。到 2018 年暑假的時候,網站日活達到了 3000~5000 之間,並一直保持到了現在。鑑於 Mugen 整體的流量應該是在下滑的,這樣的結果已經實屬不易。

因為國內配套的各種雲服務消費較高,後期為了數據安全圖床也從免費的遷移到了對象存儲,這些開支僅靠捐助維持必然不夠,我們便開始嘗試一些廣告變現。但百度聯盟和 Google Adsense 的申請當時一直無法通過,就只能接一些不太穩定的推廣。前兩年有段時間這種推廣的收入還算不錯,但因為一些原因不太可持續。好在後來 Google Adsense 的申請通過了,現在也基本能勉強達到收支平衡。

雖然這個站沒有給我帶來什麼物質上的收益,但是這段經歷不僅讓我對 Web 技術從前到後的各個方面都有所接觸,也讓我對網站運營能有更深刻的理解。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做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這些無形的財富對於我來說十分寶貴。

在這六七年裡,Mugen 玩家目睹了 MugenChina、2diyer、一日一人等一個又一個 Mugen 站點的關閉。我沒有辦法保證“千尋 Mugen”會一直活下去,但只要斯凱和我當中還有一個人在,這個站就還會在吧。

千尋 Mugen 大事記:

  • 2013-02 初版上線
  • 2013-05 圖文情報站上線
  • 2015-08 第一個大改版上線
  • 2016-04 服務器遷出 SAE,啟用獨立域名 qxmugen.com
  • 2016-11 2.0 大改版上線

本文由博客一文多發平臺 https://openwrite.cn?from=article_bottom 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