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敏:一個“我”和多個“我”的故事

張鳳敏:一個“我”和多個“我”的故事

“多關注一線的老師們,不用宣傳校長。”這句話,是長椿路小學張鳳敏校長在黨員工作群中發的。

她身先士卒,指揮著疫情防控工作,多渠道傳達上級要求,做好學校工作的部署和把關:師生旅居史排查、居家隔離健康日報、線上教學、校園消毒、餐廳施工、外地教師返鄭,等等。假期中,她每天到校,敲定工作節點,解決各種難題,推進每一項落實。老師感動在心,推送了美篇。她看到了說,“份內的事,在任何時候校長都是第一責任人,不要宣傳。”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不信你看她的空間:“自大年初一接到上級安排的任務,手機就成了24小時不離手的夥伴。學校全體老師網絡連線,24小時待命,隨叫隨到,網絡發佈通知、信息,及時轉發、落實。通過強大的網絡,全校師生統一行動,在家裡用網絡上班,按時報送各種統計表冊,包括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疫情防治人員分工,疫情防治應急預案,武漢返鄭人員信息登記,接觸過疫情的人員登記,後來又新增了信陽南陽駐馬店返鄭人員登記等。老師們不辭辛苦,催促家長回覆,有的是早上八點之前全部登記完畢,有的是深夜12點還在與家長溝通,有的是凌晨兩點報送完畢。一次次統計上報,就是一次次戰役,高效準確的登記信息,為一線的戰鬥英雄助力。”

她的眼中全是教師的美麗身影,可是你知道嗎?她心中也有擔憂,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心酸,每天要送生病的愛人去醫院治療,還牽掛著身在抗疫一線的一雙兒女。但,她把微笑留給了工作,每天還要到學校去轉轉,看看,檢查工作落實情況,問候教職員工的冷暖。她就是長椿路小學的定海神針。

大年初一,王金鵬校長的一句“我去試試”,從沒接觸過電子屏的他,一頭扎進去,研究咋使用,一直到華燈初上,到能播放防疫宣傳知識,他才開車回家。以後的帶班日子,王校長也是率先垂範帶領值班教師、保安堅守崗位,築牢校園安全。

张凤敏:一个“我”和多个“我”的故事

“我去吧”,這是趙志娟校長常說的,餐廳施工、防疫會議,她時刻掛在心上。

特殊時期,購買防疫物資遇到困難,金嶺主任一句“我來想辦法”,給全體教職工吃下了定心丸。“我來負責……”這是幾位主任在分工合作,他們工作起來,那是不分份內份外,不分上班下班,只為能確保第一時間完成任務。

延期開學,老師們又遇到了新的挑戰——線上教學。“我去想辦法。”這句話是張桂香主任說的。學校師資緊張,外地教師手邊缺少電腦,為保障每一項工作都能保質保量的完成,她提前謀劃,遇到困難,她想法化解教師擔憂,想出應急解決的辦法,她成為老師們的知心姐姐。

“不客氣,順手的事。我們班用,也得整理不是。”這句話是李超霞主任說的。每天僅學習清單就要整理兩三張,逐字碼,反覆核對,她挑起了大梁。還有視頻、解析、點讀,一應俱全,提前下載,供老師和學生使用,有效避免了線上教學出現卡堵現象。

张凤敏:一个“我”和多个“我”的故事

“沒啥,這都是該做的。”這句話是黨員桑霓珊老師說的,做了那麼多繁瑣而細緻的工作,她覺得沒啥,是應該的。她看到的永遠都是別人的好,唯獨沒有看到自己的辛勞。

“我為大家提供心理諮詢服務,歡迎大家打擾哦。”這句話是亞平老師群發的,疫情期間,如何走出身體擔憂、適應學習,如何調節焦慮情緒,如何化解親子衝突困擾等,亞平老師用專業的心理知識為學生、家長和同事,提供專業的心理服務和個案諮詢。

“我替你。”這句話玉雪、朝鳳老師都說過。當外地老師值班遇到困難時,她們總是有求必應,總能雪中送炭。

“……”

這句話,一個字都沒有。這就是長椿教師的風采。沒有驚天動地的話語,留下的只有那忙碌的身影。沒有旁觀者,都是長椿人。每一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出色地完成著各項工作。幸福長椿,人人先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