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銀行或將年內赴港上市,部分合作機構曾深陷“套路貸”旋渦

證監會官網顯示,2月13日,渤海銀行提交《關於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審批》材料。2月14日,相關材料已獲得證監會接收,這意味著渤海銀行或將在香港上市。

渤海銀行或將年內赴港上市,部分合作機構曾深陷“套路貸”旋渦

公開資料顯示,渤海銀行成立於2005年12月,總部位於天津,是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法定代表人為李伏安。

企查查資料顯示,渤海銀行前五大股東分別為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中海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其中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25%、19.9%、13.67%,第四和第五位股東持股比例持平,均為11.67%。

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渤海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增長迅猛,截至2018年末,該行的消費金融貸款餘額為442.04億元,比年初增加407.72億元,也就是說同比增速達到了11.88倍。而消費金融貸款的淨增量則佔到了個人貸款淨增量的83%。

鐳射財經注意到,渤海銀行消費金融業務猛增得益於與大量助貸平臺的合作。

2019年6月,在一帶一路消費金融高峰論壇上,渤海銀行透露了27家互金合作機構名單:螞蟻金服、度小滿金融、騰訊金融、小米金融、國美金融、蘇寧金融、樂信、360金融、維信金科、51信用卡、美利金融、品鈦、大數金融、即有集團、數尊科技、米麼金服、挖財、神州優車、汽車之家、玖富、千方小貸、瑞信瑞蚨小貸、平安普惠、金融壹賬通、眾信普惠、獅橋資本、同程金服。

其中不少合作機構都曾被曝出“套路貸”“砍頭息”“暴力催收”等違規問題,這也是渤海銀行長期與助貸機構合作所形成的詬病。

自媒體消金界曾報道,不少用戶表示,維信金科旗下借款平臺提前主動還款總是失敗,明明卡里的錢足夠,還款日平臺不主動扣款,或只扣很少一部分,導致最後被逾期。而逾期除了要繳納高額的違約金。用戶質疑,可能是維信金科有意為之,就是為了收取高額逾期費,這屬於明顯的“套路貸”。

今年1月,有媒體報道,“支付第一股”拉卡拉準備進軍醫美行業,方式是給醫美分期巨頭米麼金服充當資金端。但業內人士向鐳射財經透露,拉卡拉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米麼金服業務“不合規”,拒絕了合作。

此外,玖富旗下醫美分期平臺易美健,也曾陷入“套路貸”漩渦。據悉,陝西西安的女學生小李意外懷孕,在網上諮詢了西安儷人醫院做人流手術。原本標價1350元的手術,卻在醫生引導下在玖富旗下醫美分期平臺易美健上貸款2.1萬元做手術,該手術共花費2.3萬元。

除了對外部合作機構資質、合規等問題審核不嚴以外,渤海銀行內部的不良貸款率也是連年攀升。

自2015年到2018年,渤海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35%、1.69%、1.75%、1.84%,不良貸款餘額為37.13億元、59.69億元、81.1億元、104.17億元。

2019年三季度,渤海銀行不良率為1.78%。據銀保監會透露,2019年9月末股份行不良貸款率為1.63%。通過對數據進行比較後不難發現,渤海銀行不良率略高於股份行平均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渤海銀行收到的罰單數量與金額也是逐年遞增。

據不完全統計,渤海銀行僅2017年就收到7張罰單,罰款金額達191萬元,2018年收到10張罰單,罰款金額550萬元,2019年罰單金額達1065萬元。

事實上,渤海銀行上市計劃由來已久。

早在2017年,渤海銀行董事長李伏安對外透露,監管政策趨嚴,同業競爭壓力加大,渤海銀行業務發展迫切需要補充資本金,並建立更加健全、高效的資本補充機制。

他表示,“目前第三次增資工作正在進行中,渤海銀行將在三次增資結束後擇機啟動上市進程”。

然而,渤海銀行第三次增資擴股屢遭碰壁。直到2019年11月,渤海銀行才完成第三次增資擴股,註冊資本從85億元變更為144.5億元

2019年12月,彭博報道稱,渤海銀行或將於2020年下半年上市,已與農銀國際、建銀國際、中信里昂及海通溝通,為上市計劃進行籌備,規模或超過20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