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學生每次臨近考試,焦慮摔東西,這該怎麼辦?

1號紀實


這種情況一般是學習稍好一點的學生易發生。有幾種情況。一種是心態。本身對自己要求高,怕考不好沒面子;一種是外部壓力。家庭的要求或老師的要求。一種是攀比心理。自已的同學或朋友有拔尖生,怕考不好,面子掛不住。還有一種是疾督。自己一般,別人能力強,遇考試心裡不平衡。凡此種種這是一種心裡疾病,應該多做思想工作,開導或引導他正確認識考試的問題,不要強硬漫罵。不行的話就到醫院心裡諮詢師那兒提供幫助。


武交書1


去年我遇到過這種事情,一個成績很好的學生,到了初二突然很焦慮,成績一路下滑,居然到了倒數第幾名,摔東西甚至燒作業本,這說明他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現在各大醫院都有治療精神疾病的專科,那麼在這裡強調一下,現在的人因為壓力很大有精神疾病的很多,尤其是抑鬱症,不要等到嚴重化再去就醫。所以我建議孩子的媽媽帶孩子去醫院診療了一下,吃了一些中藥,同時叮囑家長說話一定注意,不要刺激他,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給他多一點鼓勵,讓他自信起來!現在孩子很好,已經考上了一所很好的高中。


遊弋水中


提起考試焦慮,現在初中和高中的孩子們均有不同程度的考試焦慮,家長們也別過於緊張。有考試焦慮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如果把這種狀態運用好,從某種意義上能激勵孩子努力學習,考出好的成績。當然過度的焦慮就需要引起重視。張同學目前的狀況我們可以判斷為是過度的考試焦慮。

一、我們先來了解考試焦慮的種類:

考試焦慮分為考試前、考試中、考試後三種焦慮模式。考試前的焦慮是最普通的一種現象,大部分孩子都會在考試前有焦慮,而在考試結束後這種焦慮就會自然化解。比如說在考試前會出現失眠和吃不好飯的情況,但是考試一結束,人就脫胎換骨,能吃能喝。

有一個高三的孩子,面臨高考的那個階段就屬於較為嚴重的考試焦慮,睡不好吃不香,父母非常著急。因為孩子在臨近考試的那個月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3、4個小時,這時間長了身體怎麼受得了,而且那段時間孩子沉默寡言,獨來獨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學習,不與人交流,家長一味擔心孩子會不會得了抑鬱症。可是等到考試一結束,孩子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終於考完了,累死我了,你們別吵我,讓我先好好睡幾天,然後吃點好吃的,出去網吧打個遊戲。孩子足足在家裡不分白天晚上的睡了兩天,又有說有笑起來,家長一顆忐忑的心才放了下來。

第二種是考試中的焦慮,就是一上考場就慌神了,平時會的也不會了,平時做了N遍的題,這會有忘記了,忘了單詞,丟了公式,大腦一片空白。

第三種就是考試後的焦慮,主要是對成績的擔心,對未來前景不明朗的擔心,考試後的焦慮主要來自於一些非常重大的關係到選擇的考試,比如中考、高考、分班等。從這些表現狀態中可以讓家長清楚地明白,孩子的那些焦慮狀態是一種正常狀態,不必過於擔憂;那些焦慮狀態必須高度重視,需要做出調整。

二、考試焦慮會產生的一些狀態,需要家長予以關注:

1、失眠

2、頻繁上廁所或者拉肚子

3、 與以往不同情緒異常煩躁

4、 考試中冒虛汗,大腦空白

5、 注意力無法集中

6、 少言寡語,消沉

三、不同性格類型的孩子,患考試焦慮的程度也會不同哦,這幾類孩子更容易患考試焦慮:

1、 敏感型孩子。

2、 高自尊要強型孩子。

3、 低自尊孩子(僅僅靠學習成績來樹立自我價值感)。

四、面對考試焦慮,家長能做些什麼?

1、家長管理好自己的焦慮情緒,避免傳遞給孩子;文中的張慶媽媽因為常年對自己的價值肯定來自於孩子教育的好壞,而教育好壞的評價標準又非常單一的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所以她對孩子越好,也越希望孩子以好的成績來給與回報。當孩子做不到的時候,她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所以她對孩子有著情感綁架。

2、改變自己的觀點,成績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客觀看待孩子;張慶的媽媽需要改善自己的觀點,看到孩子其他的長處,並且肯定這些長處,這樣孩子就會降低自己的壓力,越聽話的孩子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父母開心,一旦自己做不到就會內責。

3、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關係比成績重要,關係好了才能更好地溝通;青春期的孩子和之前的情況有變化,家長要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性格特徵,和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至於做作業送水果的事情能免則免吧,不如孩子寫作業,自己去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4、幫助孩子合理分析成績,訂立考試目標;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提高分數,而是根據孩子的成績,適當的降低要求也是可以的,就是自己能夠合適的考試成績,這樣孩子才能避免越來越頻繁的考試焦慮。

5、除了考試,鼓勵孩子發揮其他特長,構建足夠價值感。考試之外,幫助孩子找到其他的價值所在,這樣考試焦慮也會逐步緩解。即便考試成績不好,我們還有其他的人生道路可以選擇。

五、李老師經典語錄

1、養育孩子不需要一視同仁,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沒有一種方法一勞永逸,對所有都有用,也沒有一種方法永遠適用同一個人。

2、育兒不能偷懶,要了解孩子,同時還要了解自己。

3、人生很長,不能用幾次的成績來衡量孩子的好壞。

不同的孩子適應性不同,有些孩子有很好地方法去緩解自己在考試前中後產生的焦慮情緒,比如唱歌、和朋友聊天、考場上進行深呼吸等等,但是也有些孩子沒有辦法去消化這種情緒,需要獲得家長老師的共同幫助,以及專門的心理輔導來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方式,制定適合自己的考試目標。

面臨壓力巨大的考試時,當我們雙管齊下時,家長去調整自己放鬆心態的同時讓親臨考試現場的孩子懂得一些科學的緩解焦慮的方法,都以一種輕鬆自如的狀態迎接考試,想必都可以做到人人期待的那樣——考的都會蒙的都對,逢考必勝。願所有的努力都有好的結果!

李丹,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碩士,一念花開心理創始人;舉辦過多場個人講座、擅長情緒障礙,親子關係,女性成長;將心理藝術廣泛地用於團輔、個案諮詢和課程,800+小時豐富個案,幫助多個當事人迴歸正常生活。


【1號紀實自媒體矩陣作品累計訪問量超過5.4億人次,劉德華《愛你一萬年》詞曲原創故事作者創辦,歡迎關注、轉發、投稿、分享,歡迎有故事的人物邀約訪談】


1號紀實


這是考試綜合症,說明他太過於緊張了,這需要注意放鬆調節,適當做下心裡疏導。

自我調節的方法是:多做點戶外活動,晨跑、跳操、羽毛球,同時自己調整一下心態,不要把考試看得太重,平常心對待,盡力發揮就好。

家長和老師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鼓勵孩子努力學,儘自己能力考好就可以了,壓力太大,適得其反,事與願違。

祝願每一位考生輕鬆考試,考出自己的理想成績!


教學自媒體學堂


這孩子還是把學習放在心上,為考試而擔心為此而焦慮,說明是個好孩子!只是過於緊張了!

這種行為和感受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經歷,有人稱之為考試綜合症/考試焦慮症,尤其是那些學習成績處於中上游的學生,他們非常在意自己每次考試的成績,有些學生因為成績/名次忽高忽低而感到壓力,過分的在意和關注,導致情緒和心理出現異常,嚴重的會出現心理問題,題主所描述的行為表現應該是比較嚴重的,按我個人經驗判斷屬於心理問題了,要解決問題,我給予以下幾個建議供參考:

1.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找孩子談心,幫助他們分析學習上的不足,並且在言語上肯定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成績,鼓勵他們繼續努力,以後一定能穩定發揮和好成績,老師日常可多關心和輔導學生,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的真誠幫助,受到鼓舞,心靈也會得到安慰和鼓勵,有利於情緒和心理的減壓,恢復正常表現!

2.上面的幫助行為進行的同時,必須要及時去看心理醫生,他們更加專業,方法也會更有效,專業的心理人員參與醫治應該會在更短的時間裡起效果,讓學生早日走出考試壓力的陰影!

3.學生本人除了在思想上自我調節外,建議你參加一些體育鍛煉,體育不僅可以健身,更會強化人的心理抗壓能力,達到鍛鍊精神意志,積極面對困難和壓力,對解決你的問題很有幫助!(我專門寫過體育能強化學生心理的文章,請關注閱讀)

中考壓力大,學習任務重,有壓力也正常,學會克服成長中的煩惱,也是人生寶貴的經歷和財富,祝你成功!





虞海棠


初二學生臨近考試會焦慮,這是正常的。可是每次焦慮到摔東西就不正常了。這是教育出了問題。

究其原因,大概是孩子壓力太大,對自己的期望值太高。考試前孩子特別擔心自己的成績,生怕沒能考好。越是緊張激動,越是情緒無法把控,導致焦慮摔東西。這個壓力,可能來自父母。家庭教育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目標,換句話說,應該樹立適合孩子的目標,既不能太高遠,孩子達不到而灰心喪氣,而焦慮不安,也不能太簡單,輕鬆可得,喪失進取心。人生的旅途,就應該學會放下抱袱,輕裝前行。

孩子的焦慮也可能是缺失父母的陪伴。家庭不和諧、父母關係緊張、缺失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一旦缺少安全感,就可能產生偏執性格,就會覺得自己只能靠自己 ,依賴不了別人。萬一自己做不好,那就什麼都沒有了。關愛,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父母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寬鬆的家庭氛圍,父母要經常陪伴孩子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這樣,孩子才會有安全感,才不致於走向極端。父母的言行舉止也可能影響到孩子。父母也要反思有沒有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焦躁的情緒,是不是也會焦慮時摔東西。

孩子的焦慮也可能是他太孤獨了。與同學之間關係緊張,沒有知心的朋友。心中有鬱悶,無法及時得到舒洩。積聚久了,就可能在某個時間裡某個導火索下傾洩而出。在特定的情境下就如每次臨近考試的時候爆發出來。除了父母要經常和孩子聊天,還要引導孩子與同學交朋友,相互交流。傾訴可以緩解心理壓力、宣洩情緒、調節身心。深夜永遠是傾訴內心的最好時機。培根說過,沒有傾訴,是吃自己的心的野人。

孩子的焦慮也說明孩子不能有效管控自己的情緒。家長要引導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分析摔東西行為的危害,引導孩子經常反思自己的舉止,優化自己的個性,培養廣闊的心胸。用樂觀充實心靈,用快樂裝點人生。

孩子的焦慮也可能是孩子的生活太單一了,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家長可以培養孩子生活的情趣,引導孩子有自己的業餘愛好,多參加一些學習之外的活動包括體育運動等,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和抗壓能力。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體貼入微的陪伴才能讓孩子健康茁壯成長。


地球9999


1,家長管理好自己的焦慮情緒,避免傳遞給孩子當孩子做不到的時候的一些糟糕情緒。

2、改變自己的觀點,成績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客觀看待孩子;看到孩子其他的長處,並且肯定這些長處,這樣孩子就會降低自己的壓力,越聽話的孩子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父母開心,一旦自己做不到就會內責。

3、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關係比成績重要,關係好了才能更好地溝通;青春期的孩子和之前的情況有變化,家長要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性格特徵,和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至於做作業送水果的事情能免則免吧,不如孩子寫作業,自己去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4、幫助孩子合理分析成績,訂立考試目標;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提高分數,而是根據孩子的成績,適當的降低要求也是可以的就是自己能夠合適的考試成績,這樣孩子才能避免越來越頻繁的考試焦慮。

5、除了考試,鼓勵孩子發揮其他特長,構建足夠價值感。考試之外,幫助孩子找到其他的價值所在,這樣考試焦慮也會逐步緩解。即便考試成績不好,我們還有其他的人生道路可以選擇。



小霖達


很高興回答問題,希望可以給你幫助。

初中階段是人生一個轉折點,從生活學習六年的小學來到初中,周圍環境,同學,老師等,都不在熟悉

變得陌生,心理上肯定不適應。學習的內容也在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心理上,還是一時很難接受的。

而且升學的壓力,“同學間競爭,父母的壓力、學校壓力,讓睡眠成了一個現實的"奢侈品"。”在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白皮書》裡,對6到17週歲的青少年兒童大數據調查後發現,睡眠不足8小時的佔比達到62.9%,13到17週歲青少年兒童睡眠不足8小時的佔比達到81.2%。

“睡眠與青少年抑鬱心理問題息息相關,不容忽視。”在睡眠質量差的青少年兒童中,會有40.5%出現神經衰弱或抑鬱;而這一問題比例,在睡眠狀況優的群體中,僅為1.4%。保持內心平和,睡前1小時洗個溫水澡,保持房間安靜,溫度適宜,光線暗淡,聽一段舒緩的古典樂曲。臥室環境安靜、舒適,光線及溫度適宜;睡覺時宜仰臥或側臥,避免可能對器官產生的壓力;學生族儘量白天在外界獲取半小時的自然光照,促進正常的晝夜節律。

我常用的幾個方法:

運動轉移注意力,發洩出去,既能鍛鍊身體,又能讓自己疲憊,就會多休息,最好找個人一起啊,或者讀小說,看看兵荒馬亂的時代,那些有智慧的人如何度過人生低谷期

和朋友家人聊天,告訴他們你現在所面對的問題,以及你最好和最壞的打算,總之就是要說出來,不要憋在心裡,他們不一定有辦法解決,但是他們能夠傾聽也就,讓你訴說也就很好了

事情一件一件總會解決的,坦然一點,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難易程度,大腦頭腦風暴尋求一切可解決的辦法,難熬的歲月,堅持住,你就贏了


佩奇老師1983


一.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家長給孩子一些“只要盡力就好了”的這樣的積極的暗示,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讓孩子身心放鬆,能輕鬆面對考試,減少壓力和焦慮。

二.家長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孩子的考試焦慮,有一部分來自家長的壓力,家長的過高的期望,讓孩子的想達到又達不到,孩子會產生對自己能力的懷疑,沒有了自信心,每次考試不能正常發揮。家長適當地降低期望值,給孩子信心,這樣孩子才有信心考出好成績,減少考試焦慮。

三.教孩子一些緩解壓力的方法,以便克服焦慮。比如深呼吸,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美好的事和物。或者暫時轉移注意力,從要考試了,一定要考好的想法中跳出來,放鬆身心,調整心情。

四.制訂可行性的目標和學習計劃。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考前認真複習,一步一個腳印,一次考試一個小目標,目標達到了,信心就有了,焦慮自然而然就減輕了。

考試是每個學生必須面對的問題。考試前的狀態和情緒影響著考試成績。而學習成績決定著孩子未來。讓孩子在自信中學習,不要讓焦慮阻擋了孩子學習的步伐。



襯托思念2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摔東西可以漲分嗎?可以幫助你考好嗎?不可以,所以靜下來想想真正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首先,你是哪一門或者幾門功課你覺得焦慮,弄清楚這個問題,才能對症下藥,這個問題,你可以非常坦然面對,畢竟每個人開始覺悟的時間不同,沒什麼丟人的,只有坦然面對了,敢於面對了,才有機會提升;

第二,初二是一個分水嶺,學習背、記憶的階段向理解開始逐步過渡,所以很多人沒有找到感覺,以致很努力仍然收效甚微,所以初二這個階段要突破的,很大程度上是學習思維,學習方法的改變,需要開始作用大腦去思考問題了,所以對照自己看下是否有這方面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第三,找到自己薄弱的環節,跟自己的家長或者老師推心置腹溝通一下,讓其和你共同尋找到問題癥結所在,然後讓老師或者家長給你一些建議,結合他們的建議(這裡注意,很多孩子覺得老師或者家長說的都是廢話,都冠冕堂皇,所以很牴觸充耳不聞,要知道他們之所以是你的家長或者老師肯定在某些方面比你見得世面要多,所以不如靜心相信他們一次,給他們一次機會也是給自己一次機會,畢竟你自己的方法一直走不通不是),你好好分析下他們建議的核心內容,然後跟自己實際(這裡也要注意,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在老師或者家長面前完美無瑕,所以有意無意會遮掩事實,但解決問題終究要實事求是)相對比,捫心自問自己究竟該如何取長補短,這一步很重要,切不可仍然自欺欺人,語言上的剛強代表不了你的成績,所以不如放下固執努力一次;

第四,問題找到了,思想也堅定了,好接下來就是堅持,對,堅持,學習就是一個不斷與自己懶惰鬥爭的過程,每個人都不喜歡學習,學習很累,可是這個世界上除了你父母可以無微不至陪伴你一段時間,剩下的路都需要你自己走,如何走是你自己的事,但走的彎曲還是順暢,其實還是有一些規律性的,其中一個就是學習可以改變命運,也是比較簡潔的一條路,可能也是很多家庭唯一的出路,所以堅持不懈的努力,朝著自己的方向努力,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你就會看到希望,接近希望。

最後總結下,其實就是客觀認清現狀,自己的現狀,查缺補漏,堅定信念,努力前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一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