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人接力,把華為推向了與小米相愛相殺的“互懟”旋渦?

小米,這家成立不足十年的公司,居然成了與一哥華為比拼的品牌,截止2019年度,小米的營收約2000億左右,華為營收8500億左右,小米相當於華為總營收的四分之一,如果按同類業務範圍對比,小米比拼的匹配的應當是華為旗下消費終端業務,即小米營收規模為華為終端的二分之一左右,


小米當下員工約2萬人左右,而華為總員工數19.4萬(官網數據),至於餘承東負責的終端人數多少,目前沒有可以查的數據,畢竟在“華米OV”國產四強中,只有小米一家是上市公司,有披露真實信息的法律責任。而華為、OPPO、ViVO只要對自己的老闆負責,沒有向公眾透明化經營的義務。所以相對來說,也只有小米既要對用戶(消費者)負責,又要對公眾投資者股東負責,屬於雙線作戰。

這三種人接力,把華為推向了與小米相愛相殺的“互懟”旋渦?

小米衝擊高端,對小米意義重大,但4000元以上高端一直都不是小米的傳統黑土地,相反,國產品牌4000元以上的高端機中,華為更顯一枝獨秀。所以小米宣佈衝擊高端,有如當年華為成立“華為榮耀”互聯網品牌,突入小米"性價比”互聯網手機地盤,所以小米華為又發生了“海嘯”般的商業“互懟”龍捲風。那是誰把華為推向了與小米相愛相殺的“互懟”旋渦呢?王評百強認為,主要是這三類人:


一:雙方實名高管

如果時光再回放到2013年,華為終端掌門餘承東與小米掌門雷軍應當還是惺惺相惜的,有個資深通信大V#通信老柳建議@餘承東和@雷軍,建議華為小來一次合作,共促國產品牌發展,主要是華為拿一款合約機,出廠就裝上小米的MIUI V5系統,從而帶來手機使用體驗的大幅改進,使新用戶很容易上手,促進合約機銷售。甚至品牌名都想好為“華米”,後來雷軍問:老餘,你怎麼看?並@餘承東,餘承東回覆:小米以互聯網商業模式運作、軟件人性化微創新見長,華為以硬件和基礎通信研發設計核心能力見長,當前階段雙方互不性強。”

但對於合作建議,餘承東說華為軟件團隊也在用戶體驗上實施突破式創新,並祝福小米!真是人生若止於初見,這兩個大佬一定可以穿一條褲子。


這三種人接力,把華為推向了與小米相愛相殺的“互懟”旋渦?

但也就是在那一年,餘承東不僅僅安排了軟件團隊,同時又成立了一個專門對標“小米”的“華為榮耀”互聯網品牌。而在輿論傳出華為將於小米死磕性價比市場時候,餘承東還特別出來澄清,榮耀不和小米直接競爭,而是進行差異化競爭,

但實際操盤榮耀的團隊大家都看到了,小米說“為發燒而生”,華為就“為退燒而來”,紅米說“相信美好的將來即將發生”,榮耀就來個“美好的事情已經發生”。除了品牌slogan、產品促銷主題、甚至時間、節奏,基本都是貼身跟隨,用當時媒體(中國企業家)雜誌的形容詞是:“像素級模仿”,而後在小米陷入2015-2016年的低谷後,華為榮耀憑藉華為老大哥的背景,逆襲小米成為互聯網手機第一品牌。


這三種人接力,把華為推向了與小米相愛相殺的“互懟”旋渦?

這期間小米除了手機主業銷量暴跌外,更有輿論排山倒海的“屌絲廉價貨”“小米質量差”“小米破產”“小米倒閉”......等滿網飛的謠言、流言蜚語。甚至多家主流媒體(騰訊科技、每日經濟新聞)的標題就是:“華為餘承東:5年內小米將消失”,按新聞中餘承東的話,也即2020年3月4日小米將消失。

至於雙方高管為何如此樂此不疲的“互懟”,一次次的登頭條上熱搜,我們可以從當年因為紅米與榮耀競爭時候,餘承東同時@雷軍@黎萬強@劉江峰—榮耀(總裁)@張曉雲Glory(品牌)說:“雷總,阿黎,咱們兩家這樣繼續打下去,估計中國連山寨機市場都會打沒了。產品是在是太超值了,好產品虧本賣,受益的是廣大消費者啊!”

引來當時知名手機和電子行業分析師潘九堂(現任小米產業投資合夥人)微博公開回應:“虧啥本啊,你們兩家都有10%以上毛利率,個別產品甚至曾接近XX%。繼續掐吧,血戰不要停。”

這三種人接力,把華為推向了與小米相愛相殺的“互懟”旋渦?

再回到各行各業一直流傳的一個無法解釋的原理——行業老大老二打架,老三老四沒了。特別著名的案例是王老吉加多寶官司打了N多年,但最後第三的和其正沒有了;手機行業發生過蘋果與三星PK,結果諾基亞沒了的案例,而當年華為與小米血戰的時候,小米是國內市場第一,現在小米貼上華為,也因為華為是國內一哥。

從全球市場銷量來看,國產品牌中2019年度華為排全球第一、小米排全球第二(IDG、Canalys數據),華為小米品牌雙方高管撕的越厲害,獲得的頭條熱搜幾乎就越多,免費的品牌宣傳就越多,所以華為小米都是“互懟”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也就不曾在誰更高尚一些,或是誰更偉大一些,說多了都是套路,或是商業利益驅動。雙方品牌高管自然而然成了這個“互懟”旋渦的發起者、攪動者,同時也吸引形形色色的人近來,比如下一級的雙面大V、再下一圈的死忠粉。


二:雙面大V

怎麼理解這個雙面大V呢?我們可以從華為御用的萬能大V說起,或是從他分享的經驗談起:“如何判斷這個KOL是高級黑還是低級?記住,高級KOL夸人是收錢的,低級KOL黑人是收錢的,和什麼粉絲活躍度,回答轉發之類的毫無關係。”結果他成了專門為華為產品吹牛的KOL,

如果只是吹華為也罷,這個萬能大V,偏偏職業的攻擊小米,用他自己的語言形容是“低級黑”,並且還美名其曰:“幫小米成長”,如果再聯想華為餘承東曾說過的話,華為的底線是沒有一個水軍,那這個自己曝光的萬能大V在網上為華為搖旗吶喊不惜多次破口大罵,這又是多高級別的“KOL”呢?華為每年有付了多少費用到他的“北京艾特轉評贊”公關公司呢?

這三種人接力,把華為推向了與小米相愛相殺的“互懟”旋渦?

當然小米也不是白蓮花,以往雷軍經典的語錄“不服跑個分”,而跑分軟件安兔兔,就被雷軍系金山軟件旗下獵豹移動併購,所以國內後來又出來了一個與安兔兔比賽跑分的“魯大師”,並且據萬能大V自爆,與魯大師的創始團隊有戰鬥過的兄弟情。

所以既能高級吹華為賺錢,又能職業黑小米收錢,並且還能以此為經驗發展社群,教人年賺百萬。如此大的誘惑,華為小米相愛相殺的旋渦能小嗎?當然還有裂變到下面這一波死忠粉。


三:死忠粉

小米是手機行業暨蘋果之後將粉絲經濟玩得最溜的最早國產品牌,說這個話估計餘承東也是承認的,不過後發制人的華為,一向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學習力、執行力。加上“華為”這個中國最偉大的金字招牌。自然也是粉絲多多,何況還有世外高人“任教主”在高瞻遠矚、掌舵潛行。小米華為小米高管的言行發散到雙面大V加工後,就出現了凡是說小米好的報道,都有人去嘲諷幾句,甚至謾罵人身攻擊,

同樣的也發生在華為的報道上,當然也不排除也有些友商在火上澆油、漁翁得利,但經過加工過的貌似公平的報道其實早已沒有了事實真相,只有立場與利益。甚至華為小米的公司員工也匿名為自媒體大V,更是在粉絲中含沙射影、潛移默化帶節奏,

如頭條這個@5G智能好物,自稱華為小米粉絲,以前認證還有華為通信工程師標識,不過現在已經刻意隱藏了“華為”的公司名稱,甚至為了吹華為,居然將華為的HMS生態吹得只需要買一張去歐洲的機票一樣簡單,不知在正為華為HMS如何更快拓展寢食難安的餘承東看了會如何想?並且應要拉上小米來和谷歌對立,不知什麼意思?自稱小米粉絲,這篇傾向性還貌似正常,

那我們看看剛發的一篇就可見證其如何要做小米的粉絲,並且有不承認自己是華為公司的人。所以,華為小米相愛相殺的商業互懟,得利最大的當然是最高層,


這三種人接力,把華為推向了與小米相愛相殺的“互懟”旋渦?

這三種人接力,把華為推向了與小米相愛相殺的“互懟”旋渦?


接下來雙面大V們也賺得盆滿缽滿,無論是高級吹還是低級黑都有好處,其實最難過的還是這些死忠粉們,被無辜捲進互懟旋渦,認同吧表達熱愛,討厭吧還表示憤怒,買個手機,弄不好還氣壞了身子。多不值啊

所有過往,皆為序章

華為小米的“商業互懟”撕逼也好,相愛相殺血戰也罷

大家吃個瓜圍觀就好,

千萬別幸福過火,也不要動氣過頭

活在別人的套路里,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