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服裝業錯失“開門紅”

想要更多服裝類資料教程,加入服裝微學院社群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蔓延全國。它打亂了國人的生活節奏,進而衝擊了正常的經濟秩序。

餐飲、零售、影視、旅遊等產業從業者,都在疫情之下停下腳步。

餐飲品牌西貝董事長賈國龍的“2萬員工待業,貸款只能發3個月工資”的說法,把自己的困境傳遞給外界。

廣東餐飲協會的問卷調研報告更直言,客流、現金流嚴重不足的困境如無法得到及時緩解,餐飲業將在1-2月內引發閉店潮。

酒店住宿業也“危在旦夕”。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發公開信,假如疫情持續6個月,各類門店僅人工成本就36億,“加盟商和我們合起來都負擔不起”。

影視行業也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冷清春節檔,影片撤檔,影院停業,比照往年數據,2020年電影市場開年的損失在130億左右。

寄希望於返鄉置業行情的房企,原有計劃也紛紛落空。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從1月下旬開始,大部分開發商的成交量相比往年春節期間暴跌了95%。

大企業尚且如此,小企業何堪? 往更廣的行業範圍看,我國中小企業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5%,吸納就業人數占城鎮就業人口的80%。

面對這場全國範圍內的疫情,風險抵禦能力本就不高的中小企業受衝擊最為嚴重。資金鍊、市場訂單、員工成本等難題,考驗著企業的經營者們。

為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政府也開始出臺各類扶持政策。延遲社保繳納、減免房租、提供優惠信貸支持……,從中央到地方,群策群力,助力企業渡過難關。

北大國發院教授陳春花認為,防控疫情同時,要打一場防控中小企業倒閉的戰爭,不僅要依靠政府的支持,還要企業奮力自救。

“冬裝1折,春裝新款低至5折。”

以微信群為主的銷售方式從2月起開始越來越多。2月5日一個服裝群中,美特斯邦威的經銷商發出促銷海報和購物鏈接。

鏈接中,原價五六百的商品打折後在20~300元左右,下單後由總部發貨。

經銷商王江一邊賣貨一邊說,自己的100多家店全部是線下店,目前因為疫情都停業了。

在河南服裝企業中,女褲品牌逸陽是出了名的“電商高手”。因為疫情,逸陽也先後暫停了全國700多家門店的營業,線下造成的損失最高達3000萬。

不過因為電商佔比高達60%,線上損失遠遠小於線下,僅為線下的三分之一,電商也成為逸陽消化庫存的重要渠道。

有多年服裝從業經歷的徐衛東,正在忙著對接防護服的需求,很多服裝企業接受政府的指派,主動調整生產線,幫助生產防護用品和材料。

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服裝行業今年的“寒冬”顯得格外地長。

多品牌被迫暫停營業 “春夏兩季銷售預估損失3000萬”

“我們的營銷和銷售,都會受到很大的一個影響。”逸陽營銷總監周治軍提到,因為春節銷售下滑,加盟商原先訂的產品還有40%沒有提貨,再加上我們是生產銷售一體化,公司有2000多名員工,安全性也是很頭疼的一件事。

除了將營業時間從初八延後到農曆十六,周治軍表示,開工後也會分批次上崗,嚴格監控員工健康情況。

而線下銷售佔到逸陽服飾的40%,周治軍預測,如果疫情延續到3月底,可能會影響春夏兩個季節的銷售,初步估算損失在2000~3000萬,佔全年線下銷售額的15%左右。同時線上銷售也受到影響,電商目前下滑了1000多萬。

“疫情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現金流。”上海東宙時尚學院首席學術官徐衛東指出,無論是直營模式,還是加盟商體系,停止營業後最大的困難就是現金流。

2020年服裝業錯失“開門紅”

1月底以來,受疫情影響,多家國內外品牌開始宣佈暫停營業。

2月4日,Nike宣佈將暫時關閉中國約半數門店,剩餘店面將縮短營業時間。

Nike預計,其在中國的營運將受到“實質性影響”,3月發佈的財報會涵蓋相關數據。

美國經典牛仔品牌Levi’s 李維斯母公司表示,該公司近期關閉了中國市場半數門店,預計佔集團收入的3%,這將為集團短期增長目標造成負面影響。

此外,優衣庫、Gap、H&M、雅戈爾等也相繼發佈了停業通知。

業內人士給服裝行業做了一筆賬:品牌服飾在春季為銷售旺季,通常1月底-2月底的銷售佔比達到全年的10%-15%左右。

疫情期間,線下無法正常生產銷售,這將直接導致全年收入影響降低8%-10%。假如一家企業員工有150人,月工資、房租、稅、水電等累計1個月,損失可至100-200萬。

“非典印象太深刻了,還好這次我們做了提前準備”

2019年12月25號,就在疫情全面爆發的十幾天前,逸陽服飾剛剛開完了夏季貨品訂貨會。

“1月10日,湖北的客戶反映當地存在的情況,公司馬上提高了警惕。”周治軍感慨到:“2003年的非典,印象太深刻了,還好這次我們做了提前準備。”

曾在美特斯邦威擔任企劃總監的徐衛東,多年的從業經驗讓他敏感地察覺,除了現金流,庫存是服裝企業將面臨的第二座大山。

“因為2019年本身就是暖冬,整個中國服裝行業的庫存就相當大。”徐衛東坦言,三到五月份是春夏銷售高峰期,又是服裝行業非常重要的做秋冬訂貨會的一個時間節點,如果這兩個時間點都受影響的話,對企業的挑戰會比較大。

2020年服裝業錯失“開門紅”


庫存的提前管控成為逸陽這次減少損失的關鍵。

“非典的時候,所有企業都沒有應對的經驗,沒有一點預見性,企業除了熬沒有別的辦法。”周治軍慶幸,這次提前有了心理上的準備。

周治軍介紹,訂貨會後在做計劃單的時候,對於可能補貨的爆款產品,逸陽有意識地減少了訂單,同時引導客戶少訂貨,一個款式只進一套,賣完了再補貨。而在平時,客戶一個款式要預訂3套左右。

“往年要下到40%,今年只下到了5%。”周治軍感慨到,如果那些貨品一旦生產出來,客戶不提的話,那這次對我們的影響可不是兩三千萬能打得住的,估計得有七八千萬。

服裝企業加急生產防護服等應急物資

“紡織服裝屬傳統產業,大多是屬勞動密集型,勞動力的不足,影響產業生產。人的流動減少,必然會帶來消費減弱。”浙江羊毛衫協會會長吳炳明坦言,1月23日浙江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情一級響應以來,疫情造成的影響日趨加劇。

曾經擁有互聯網背景的他,一直希望推動服裝時尚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保持產業鏈完整性,也能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降本增效,提升抗風險能力。

“宏觀看,2019服裝就很不樂觀,加上開年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零售行業獨立評論人馬崗給出了服裝行業目前急需採取的措施,考慮企業的渠道結構,是否能支撐線上銷售+社區前置倉庫+導購微商進行商品銷售?考慮產品的庫存積壓,如何進行供應鏈的安排,以降低企業的損失?前瞻性的考慮功能性和創新性產品,能從穿戴防護方面開發1~3個SKU產品,以在特殊情況下應急; 建立快反供應鏈,應對極端環境下商品的供需問題。

馬崗提議,防護服是否可以作為大型服務生產企業的常備設計,並有彈性面料準備。“如果服裝企業能前瞻性地考慮到這個問題,防護服就不會這麼缺。”

2020年服裝業錯失“開門紅”


事實上,疫情發生以來,除了捐款捐物,服裝企業已經開始響應政府號召,加急生產防護服等應急物資。

紅豆股份2月3日晚發佈公告表示,將在取得《江蘇省緊急醫用物資防護服、口罩應急生產使用備案批件》後,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生產產品將服從政府統一調撥,不對外進行銷售。紅豆股份測算,預計量產後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產能約為6萬件/月,涉及的銷售收入約為1200萬元/月。

不過,紅豆股份提示,相較於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24.83億元佔比較小,且不以取得盈利為主要目的,不會對本年度的經營業績產生較大影響。

2020年服裝業錯失“開門紅”


據紅豆股份現有經營範圍,公司可從事一般勞動防護用品、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製造加工、銷售。據瞭解,紅豆股份成熟的服裝生產技術,為一般防護服實現快速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

紅豆負責人向搜狐財經介紹,公司啟動防護服項目後,緊急召集了當地200名熟練的工人進行防護服的生產,以“秒改”的速度,將西服生產線調整為國家急需的防護服生產線,由於工人此前沒做過防護服,需要相關的培訓和指導,最剛開始的量產是每天1000件,隨著生產流程的改進和流程,現在每天量產可達7000件,量產後預計一般防護服產能約為20萬件/月。

2月5號中午,紅豆股份生產的第一千件一般防護服順利發出給執勤在一線的無錫公安和城管。

據紅豆知情人透露,大概下個禮拜可取得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的相關批覆。待資質批覆後,數以萬計的醫用防護服將源源不斷送往抗擊疫情的一線,解燃眉之急。

此外,紅豆股份在非典時期也曾加緊生產醫用口罩,口罩日產量達20餘萬隻。提及這次為何沒有生產口罩,紅豆表示,公司目前還在準備中,這次的冠狀病毒較非典時期有所不同,對於口罩的級別和生產環境的要求比較高,而醫用防護服及口罩均需要獲批之後才能生產。

2020年1月27日,雅戈爾宣佈將研發新型口罩用於病毒預防,研發成功之後將馬上投入生產。

此外,中國柒牌、山東如意等服裝品牌也緊急加入到防護服的生產中。

“據我所知,服裝行業現在都還是積極投身在這一塊的。民間力量起來了,大家對戰勝疫情還是很有信心的。”徐衛東目前正在忙著幫助政府對接防護服生產的需求。

不過,據他反映,服裝企業這時生產防護服並非為了營收的考慮。“對有實力的企業來說,扛過這幾個月應該問題不大,所以他們都在積極地承擔社會責任。”

“預計5-6月零售端數據將有所復甦”

2019年是服裝行業的寒冬。

消費品工業司公佈的數據顯示, 2019年1-10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13760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077億元,同比下降0.2%;利潤總額685億元,同比下降3.4%。

連鎖品牌拉夏貝爾上市2年後業績大變臉,去年鉅虧或達21億,一年關店4469家。運動品牌貴人鳥2019年最高預虧9億元,連虧兩年面臨退市風險。

此外,太平鳥、美邦服飾、如意集團等都面臨淨利潤下滑的風險。

“經濟停頓,我相信是沒有一個行業會不受影響。”徐衛東認為,目前挑戰更大的是日常現金流要求非常大的快週轉的快消行業,其次是週期比較長一點服裝行業。

回憶起2003年的非典,徐衛東感慨道:“非典時期因為沒有那麼多的朋友圈信息,其實當時很多企業也都是到了生死的臨界點,記得很多朋友當時有聊過,如果再過一兩個月就真撐不下去了。”

2020年服裝業錯失“開門紅”


太平洋證券、東方證券、光大證券等近日在覆盤SARS對服裝行業的影響時提到,2003年6月,非典疫情接近尾聲時,服裝社會零售額增速即開始迅速回升。2003年6-12月的當月同比增速均保持雙位數增長。假設本次疫情從高峰期到尾聲期都是3個月的時間,推測新冠肺炎的影響在4月基本結束,預計5月-6月我們或能看到零售端數據有所復甦。

“疫情加速消費向線上渠道轉移,線上銷售受影響相對較小。”華西證券、太平洋證券指出,不同與2003年電商起步的狀態,服裝公司目前電商滲透率佔比已達20-30%。長期來看服裝行業逐漸進入存量市場,優質龍頭品牌競爭優勢凸顯,中小品牌經營風險較大,疫情將導致其加速退出市場。

“2020年本來也是市場大洗牌的狀態,趕上疫情會加重一些洗牌邏輯。”徐衛東相信,大戰之後必然有更好的、更有生命力的企業會成長起來,現在很多有實力的企業在當年都是小微企業。(王江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