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修己三大要領−自覺、自律與自主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貫大道,為什麼沒有立業這一個重要的項目?這並不是古聖先賢的疏忽,更不是往昔經濟不繁榮、各行各業不發達的緣故,而是透露出一種非常重要的信息。

發展事業,本身沒有什麼目的,必須在經營事業的過程中,完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使命,否則事業再發展,經營再有利, 又有何用?管理既然是"修己安人的歷程",一切以修己為起點,那麼 修己就成為管理者的必備修養,不但不可等閒視之,而且不能夠只是口 頭上說說,實際上不重視。

曾仕強,修己三大要領−自覺、自律與自主


修己、修己,修些什麼呢?最主要的,莫過於下述三點。看似十分 簡單,卻委實不容易做到。

第一,自覺

當別人對我們客氣時,我們必須提高警覺,自動講理。不管對方怎麼說,我們自己要趕快衡情論理,表現出合理的態度和 行為,以求合情合理。

做人最要緊的,固然是講道理。但是理不易明,道理往往很難講。有時候我們認為相當合理,而對方卻不以為然,認為我們並不講理。這時候,對方會客氣地提醒我們,希望用點到為止的方式來促使我們自行調整。

"沒有關係",中國人說這句話的時候,多半含有"有關係"的意思 在內。我們聽到這一句客氣話,馬上要充分自覺,千萬不要以為真的沒有關係,而應該依據一定有關係的標準來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對方才能夠以沒有關係開始,也愉快地以沒有關係來收場。

若是聽到"沒有關係"這一類的客氣話,便以為自己真的十分有福氣,碰到一位沒有關係的仁兄,那就是不夠自覺,錯將客氣當作福氣。結果呢?對方以沒有關係開始,卻以有關係結束,弄得彼此都不愉快。對方所持的道理,其實相當明顯 :"為什麼我對你這麼客氣,你竟然那麼不講道理?

曾仕強,修己三大要領−自覺、自律與自主


遇到這種不知自覺的人,我真不知道應該採用什麼方式來和你互動。" 中國人講求"由情入理",便是喜歡採取"給足面子讓他自動講理"的途徑,藉由客氣的口吻來點醒對方:"最好趕快清醒過來,自覺地講理,以免鬧得彼此都下不了臺。"有了面子,趕快自動按照道理去做, 叫作自覺 ;有了面子,誤認為對方一點也不介意,不知道趕快調整自己,甚至得寸進尺,便是不自覺。

第二,自律

當我們不滿意別人的表現時,不可以直接指責他,也 不能夠立刻和他講道理。最好先給他面子,用情來點醒他,使其自動講 理,合理地調整他的言行。

任何人都有糊塗的時候,不知不覺地表現出不合理的行為。對於這 種無心的過失,如果馬上加以指責,對方就會認為我們對他存有成見, 明明是無意的,也要曲解成為有意,可見已經有了偏見。居於彼此、彼此的交互法則,反正你已經把我當作有心犯錯的人,我就索性錯到底,看你能夠把我怎麼樣。這種態度,雖然是一種惱羞成怒的不正常反應,但是人就是人,往往剋制不了自己。我們反省一下,畢竟是我們不夠理智,一下子就把他看成惡意的人,這才引起他的惡意,我們自己其實也 有相當的不是。

曾仕強,修己三大要領−自覺、自律與自主


當一個人不夠清醒、做出不正當的行為時,立即和他講理,很容易引起他的自我防衛心理,居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理不易明"說出一些歪理。然後又因為話已經說出口,不得不堅持以維持自己的面子,變得更加強詞奪理。他這種反應,固然並不合理。但是我們在他心理上尚未準備好的時候,急著去和他講道理,也應該負起相當的責任,因為是我們把他害成這個樣子的。

我們希望別人由情入理,先給我們面子,再來誘導我們自動講理。我們將心比心,必須瞭解別人也具有同樣的期待,以滿足顧全面子的需求。於是罵人之前,先把想要罵出來的話吞下去,改換一個方式,用"同情心"(現代有人害怕"情"字,改稱為同理心,其實對中國人而言, 兩者是一樣的。中華文化是世上少有的有情文化,中國人不應該怕情, 不妨仍然稱為同情心,更富有人情味)來化解對方的敵意,比較容易獲 得合理的結果。要和對方講道理,不忘先給足面子,這是中國人有情的表現,至為珍貴,不要輕易忘掉。

處處剋制自己,時時提醒自己,任何人都可能有糊塗的時候,不可以一下子就把他逼到死衚衕裡,使他沒有自動改善的機會。這種態度稱為自律,自己管制得恰到好處,可以減少許多無謂的麻煩,節省許多時間和精力。

第三,自主

隨時提醒自己,必須以自動自發的精神,來維護自己的自主;一旦被動,處處依賴他人的指示,就會喪失自主的權利,成為一個不夠資格自立的人。 人有自主性,可以自行決定要自動還是被動。但是有心自動的人,仍然保有其自主性 ;若是選擇被動,便要接受他人的支配和指使,逐漸喪失自主性。

我們所向往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如果不能自動自發,怎麼談得上自由自在?我們所盼望的,是安寧愉快的生活,若是不能自主,怎麼獲得安寧?愉快從何而生?人的尊嚴,寓於自主自立,假如喪失自主,不能自立,這個人的尊嚴不復存在,也是一種自作自受。

人都喜歡自動自發,只是不敢、不能或不願意自動。不敢的原因, 是每次自動都動得不夠令人滿意,惹來許多困擾 ;不能的原因,在於實力不足,自動起來,實在沒有把握;而不願意自動的原因,則在心有不平,認為自己受委屈,已經夠倒黴了,為什麼還要自動自發?

無論不敢、不能或不願意自動,結果都是自己蒙受其害。因為不自動的結果,必然引發別人的他動。外來的壓力越大,對自己越不利。

自動改變不敢自動的原因,也就是磨鍊自己的功夫,使自己每自動必圓滿,豈有不敢之理?自動消除不能自動的障礙,修煉自己的本事,使自己有足夠的把握隨時隨地都能夠恰到好處地自動,哪裡有不能的道理?自動提升自己的自動意願,看清楚"天底下哪裡有什麼公平的事情",如果已經十分公平,有關"公平"的字眼早就應該消失。大家一天到晚喊公平,要求公平,證明公平仍然離我們相當遙遠。中國人所講求的,不應該是公平不公平的問題,而是"有本事的人,自然會得到他想獲得的東西"。自己沒有本事,要檢討改進,怎麼可以一味責怪別人呢?

自動自發才能夠自主,依賴他人,勢必接受他人的指使,越來越不能自主,也就越來越對自己失去信心。中國人的自主性特別強,喜歡自作主張,更應該自動自發,以維護自己所重視的高度自主性。

自覺受人敬重必須自動講理,自律並敬重他人應該給足面子,自主地提高自動自發的精神,便是修己的三大要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