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這樣一部國產動漫,當你打開第1集,滿屏都是這樣的彈幕:辣眼睛、黑歷史、都是馬賽克…


可當播了5集之後,彈幕幾乎都變成了:牛逼、厲害、經費在燃燒…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它曾遭人非議,被說是“粗製濫造”“山寨版”“蹭熱點”,而兩季播完,卻憑實力被網友封神,豆瓣得分9.5。


最近,第三季全新上線,得分是驚人的9.7:《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在距離太陽系4光年的半人馬星系,有一顆行星,上面生活著一群外星人。


與地球人不同,他們的生活很悲催。


因為他們的行星周圍,有三個太陽。受引力影響,太陽的活動沒有規律。

也就是說,人們無法預測,太陽什麼時候會升起來,也保不準今天太陽落下去,明天還會不會升起來,會有幾個太陽昇起來…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生活在那兒的人,常常要面對漫長的黑夜、極寒的冬天,或者兩個太陽同時炙烤大地…


儘管生存條件惡劣,他們卻進化出了,比地球人更高級的文明:三體文明。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公元1971年,一個地球人通過太陽,向宇宙發送信息,被三體人截獲。


處於困境之中的三體人,為了得到一個能夠穩定生存的世界,決定入侵地球。


龐大的三體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人類的末日悄然來臨…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2015年,中國作家劉慈欣創作的長篇小說《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劉慈欣成為了首個獲得雨果獎的亞洲作家。


書中很多用語,已經成了網絡流行語:降維打擊、這是計劃的一部分、我是你的破壁人…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劉慈欣


大劉的小說也開始被影視化,比如去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


唯獨這部最負盛名的《三體》,至今還沒有看到官方改編拍攝的版本。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海報:《流浪地球》(左);《瘋狂的外星人》(右)


眾所周知,《三體》的故事非常宏大,極難視覺化,改編難度相當大。


以至於在粉絲當中一直有個聲音:不要拍,不要拍,不要拍!


現在已經在籌備當中了,有電影、電視劇、動畫,據說燒了不少錢,但這些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進一步,還是毀經典,現在還說不好…


但很多網友已經明確表示:不樂觀。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所以,當這部《我的三體》剛進入人們視野的時候,不少人認為:這就是個蹭熱度的,惡搞的,玩玩的。


確實,《我的三體》在創作之初,就是粉絲的自嗨。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導演“神遊八方”,高中時迷上了《科幻世界》(《三體》最早就是刊登在這本雜誌上),但當他想安利給同學時,發現根本沒人鳥他。

多年之後,他決定用MC平臺,製作一個《三體》故事。


他說:我就想做一個完完整整的東西來告訴大家,到底什麼是三體,至少不是我在那邊講得很爽,你們聽得很煩的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神遊和他創作的像素化史強


沒有劇本,他自己寫。


製作場景需要用到編輯器,他邊學邊做。


需要配音,他去網上找配音社團。

需要有人演片中的角色,他在一起玩遊戲的QQ群裡,找小夥伴幫忙錄製。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就這樣磕磕絆絆做出來兩三集,現在看來,真的是慘不忍睹,錯漏百出:


這是開場第一幕,你們感受一下…


一群人站在操場上,所有人面目模糊,是男是女都分不清。


有些人說著話,就走到桌子上面去了。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潑水,要不是有文字解釋,誰能看得出來這是在潑水?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硬核潑水


提到信件,就直接用一個對話框展示,底下有物品欄,還有鼠標頻頻亂入,完全是遊戲風格。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不知道怎麼展現,就乾脆來個PPT…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當然最讓人勸退的,還是滿屏馬賽克的高糊畫質。

據說,導演的一個朋友把片子給媽媽看,朋友媽媽一臉懵逼:啥?這也是人嗎?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每集之前,導演都會貼心的提醒


但非常魔性的是,一旦你接受了這種畫風,堅持熬過前4集,就有一種漸入佳境,豁然開朗的感覺。


甚至覺得,這些“樂高玩具”,挺萌的。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樹的年輪是方的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地球儀也是方的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車禍現場,積木小人碎了一地


而越來越多的人看了之後,通過片末的信息,聯繫到神遊,主動請纓,提供各種幫助。


就這樣,一群素未謀面、遍佈全球各地的三體愛好者聚到一起,憑著熱情和一技之長,一磚一瓦搭建出一個叫做《我的三體》的夢幻王國。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我的三體》和《我的三體之羅輯傳》分別於2014和2016年播出。


在B站獲得了超過1200萬的點擊,豆瓣評分9.5,被三體迷譽為神作,最終也獲得了大劉的正式授權。


動畫技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進步,被網友用“三體語”稱為:技術爆炸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就說方塊小人吧,從一開始的面目模糊,到逐漸清晰,還有了微表情,從手腳直來直去,到慢慢有了臂彎,甚至有不少動作戲…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我的三體》中的羅輯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我的三體之羅輯傳》中的羅輯


而在第三部《章北海傳》中,大家終於都有了凸起的耳朵…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儘管依然是馬賽克畫質,但動畫的細節一點不馬虎。


比如,報紙上的內容清晰可見,連字體都復刻得很逼真。


比如,咖啡杯上的星巴克商標;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人防地道里斑駁的標語: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盧浮宮裡《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畫作,據說近視的朋友更容易辨認出來…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聯合國安理會會議廳、上海江南造船廠,來自真實的場景還原。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片中甚至還有一段船戲…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真·馬賽克


讀過《三體》的讀者都知道,原著最厲害的一點是,它開了一個又一個腦洞,有很多堪稱奇觀的設想,閱讀時,讀者會自動腦補出畫面。
可以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部《三體》。


而《我的三體》製作團隊,真的太懂大劉,也太懂三體粉絲了,它能把大部分人的想象表現出來,能讓人再次感受一把原著帶來的震撼。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在技術還不夠好的第一季裡,就有對小說中名場面的神還原:


比如,“秦始皇”的人陣計算機:由3000萬士兵組成,根據計算機二進制原理運行計算。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系統自檢中


比如,驚心動魄的“古箏行動”。


在運河兩岸立兩根柱子,柱子之間平行的扯上許多細絲,間距半米左右。


這些細絲是一種叫“飛刃”的納米材料。


遊輪通過時,被切割成四十多片薄片,上部的薄片前衝速度最快,與下面的逐級錯開來,像一疊被向前推開的撲克牌…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比如,智子展開。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第二季中的水滴爆炸…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以及,對未來世界的各種暢想…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未來世界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大低谷紀念廣場


也難怪有粉絲感嘆:這幫人真的是用愛發電啊,簡陋畫質拍出史詩大片!


還有人說:這是同人逼死官方的節奏!三體大電影如果照這部動畫抄襲,也可以輕鬆拿到七分。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獲得原著粉絲的高度評價,背後是太多的不容易。


製作前,團隊會向三體的粉絲徵詢意見,加入到創作中去;每集上線後,再跟粉絲互動,聽取反饋…


幾乎每一集的結尾,導演都在招人:招剪輯、招畫師、招配音,招建築師…


還有各種跪求宣傳,希望被投資方看到…


眾所周知,動畫製作就是一個燒錢又費時的大工程,《我三》前期的投入沒有一分錢回報,全是粉絲靠熱情在支撐,有些人做著做著,實在堅持不下去,只好退出了…


視頻網站上有一些觀眾給他們打賞,但這些錢根本不夠付團隊的工資,所以全部用來投入設備和技術支持。

好不容易找到了投資方,才算成立了正經的團隊,堅持做完了兩季。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有意思的是,製作組還發布了一段惡搞視頻,來向觀眾解釋,為什麼會拖更,甚至斷更。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電腦不行,三年開機,三秒就死機…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渲染速度影響整個製作進程,光是“古箏行動”那一集,渲染據說持續了100天。


製作組戲稱,全員電腦發散的熱量,能燒熟100人份的火鍋。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某個場景,渲染一幀大約所需的時間1 -2小時,如果這樣算,一集20分,就得要1875天,4年半…


有時候還有意外錯誤發生,數日的渲染全部作廢,只得重新開始…


此外還要加上:配音幾小時,皮膚幾小時,分鏡十幾小時,配音幾十小時,翻譯幾十小時,建築幾十小時,編劇幾十小時,動畫百餘小時…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雖是惡搞,卻看得人鼻子有點酸。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這年頭拍片子,動不動就是幾個億的大製作,明星陣容,炫酷視效,逼格滿滿,但很多最終呈現出來的,是糟糕的情節,粗糙的處理,空洞的內核…


我們的影視圈,不缺技術,不缺資本,唯獨缺乏的,是最起碼的認真和誠意。


作品有沒有用心,觀眾是看得出來的,《我的三體》就是最好的證明。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弱小從來都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這才叫情懷,各行各業正在兢兢業業付出的,即使外界環境再殘酷,依然為我們的生活創造出真正美好的東西的人們,都應該得到掌聲與尊重。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警告!能把神作拍成這個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