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很多“副教授”比“副校長”更受人尊敬,更有學識

無一日敢懈怠,無一事敢馬虎;心存敬畏之心,不要得意忘形。這是易中天在演講時所說的話。也是他對自己的人生經歷的總結,對自己的要求。

武大執教最受歡迎中文教師

易中天出生在湖南,隨父親的工作搬到了武漢。他住在美麗的城市武漢,學習,工作,雖然中途到新疆支教,但最終,還是回到了武漢城市,堅守在城市,最終考入武漢大學,成為“四大名嘴”,教著中文。

在國內,很多“副教授”比“副校長”更受人尊敬,更有學識

在他的執教武漢大學期間,是最受歡迎的中文老師,是校園的一道風景。有一位名作家野夫插班到武大,就有學長向他傳遞經驗,無論易中天上什麼課,都要找機會去聽。易中天當時在武大,可見有多高的威望。在最大的階梯教室,可以容納三百人,甚至有學生坐在過道里,拿著小板凳聽他講課。但他確實有能力吸引那麼多學生。他的教學,不是單純的枯燥,他用自己巧妙的舌頭,賦予枯燥無味的內容以生機,他講課很隨意,彷彿老師和同學一樣親密,但卻能讓同學們學到真正的東西。

易中天的職業生涯卻不是風風光光的。他在武大是耀眼的那一個,確實眾人眼中的釘子。特別是職場的,有一些勾心鬥角的事情,都不是能躲就躲得過去的。

那時候在武大的他,名利雙收,但是圓滑世故,他卻學不會。他可以在演講廳裡大放異彩,信手拈來便是句,卻迎合不了,領導班子的那副虛偽鬼臉,他可以著書無數,卻不願說句好聽的話奉承領導。所以在武大的時候,他被安排住在一個簡陋的房子裡,甚至把他的寶貝女兒託付給他的父母,因為他沒有地方能給孩子住。

後來,連黃鶴樓都抽不起,只好把煙戒了,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並沒有失去本心。他堅持自己的選擇,他有感染力,有道德心,有師德,在學生眼裡,他是最好的引路人,但在有些人眼裡,他是絆腳石,他的不去迎合,使他中年淪落“南逃”廈門。

雖然到了廈門,心依舊是武漢這座城市,武漢大學這所學校,流淌著傳統武漢大學的血液。不管是誰主持,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內心,老校長劉道玉開明主政時,他受賞識,老校長下馬,他也潔身而退,選擇到廈門,不參與任何職場上的紛爭。他以頑固的姿態,當著武大“永遠的副教授”。

離開武大老校長心懷愧疚

他離開武漢,最遺憾的是老校長,劉道玉老校長,也是一個有學問有能力的學者,才子惺惺相惜,當時在武大,劉道玉一眼就相中這有才的教員,選拔他,就像伯牙鍾子期,相遇是知音。賞識他,提拔他擔任系副主任。兩個有才之人相交,卻不得不相離。老校長劉道玉的下馬,易中天自然會遭到牽連,迫不得已,來到了廈門。當時的老校長已經保不了他,還覺得害他離開了武大,一直心懷愧疚。好在後來的易中天迎來了第二春。

南下廈門,開啟人生第二春

易中天中年離開生活了半輩子的城市,來到了一個陌生的,但美麗的城市廈門,任教於廈門大學。廈大的生活也讓他迎來了人生的第二個春天,他將在武大教書的熱情,帶到了廈大。同樣的情形,門庭若市,座無虛席,就是他,易中天課堂的常態。

他因著這檔節目,活躍在了大眾的眼中,他的書籍也慢慢的出名,其中的價值也讓許多熱愛中國歷史,熱愛傳統的人得到不同的見解。他的議論,充滿了現實的考量,沒有盲目地遵循以往的套路,得到的是屬於自己的理解,對於許多人來說,更是有啟迪的作用。他也沒有隨意地編造歷史,學問與思想相輔,創作出《易中天文化史》,是在學界,可以說有很高的地位。

易中天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非常精彩和豐富的。但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他一直堅持,也為歷史,為中國文化的探索。雖然不像前半生那麼順利,初期還是那麼可憐的一生,但他永遠不會忘記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學者、一名教授要做的事情。他會教他能教的東西,在教室裡,在書上,在電視上,沒有私藏,沒有為了紅而捏造一些莫須有的卻是大眾喜愛的,他就是將自己的所知道的,告訴所有人。

易中天,一個才華,智慧,風度,口才,養成了他的驕傲,也有資本驕傲的令人敬佩的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