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不斷遭羅馬帝國打壓,為什麼教徒反而越來越多?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影響力更是位居三大宗教之首。基督教創立於公元一世紀,最早發源地位於羅馬帝國的巴勒斯坦省(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

羅馬帝國早期信仰多神論,也就是凡事得到大家所公認的神,都是羅馬人信奉和崇拜的對象,羅馬皇帝也是諸神中的一位。可是基督教卻堅持一神論,即上帝是唯一的神,信仰基督教是唯一的正道,信仰其他宗教的人都是屬於異教徒。

基督教不斷遭羅馬帝國打壓,為什麼教徒反而越來越多?

羅馬帝國對宗教比較寬容,任何宗教組織只要承認羅馬皇帝的至高無上地位就可以。然而基督教卻一再強調上帝才是世界的締造者和永恆管理者,言下之意就是羅馬皇帝這個所謂人世間的“神”其實是個冒牌貨。此外,按照羅馬當局要求,全體國民在皇帝像前都需要行跪拜禮。可是基督教有“不拜偶像”的教義,因此教徒們拒絕崇拜皇帝像,這在羅馬當局眼中就是赤裸裸的反叛行為。於是羅馬帝國鎮壓基督教就成了在所難免的事情了。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儘管基督教不斷遭到迫害和打壓,可羅馬帝國內部信仰基督教的教徒卻越來越多,究竟基督教有什麼魅力能讓大家如此著迷呢?其實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的信仰。

基督教不斷遭羅馬帝國打壓,為什麼教徒反而越來越多?

羅馬帝國在公元二世紀至三世紀曾遭到很嚴重的傳染病侵襲。由於當時醫療和衛生條件有限,因此大部分人在瘟疫面前毫無抵抗能力,許多地方出現十室九空的人間慘劇,帝國對地方的治理陷入癱瘓,百姓們因無法得到救助,只能在絕望中死去。

然而就在瘟疫肆虐,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時候,基督教徒卻挺身而出前往疫區照顧病人。因為在教徒們的眼中,這就是他們的宗教義務。儘管這些教徒中的大多數並不懂醫療技術,但在生命垂危之際,即使給病人提供最基本的護理,比如給予水和食物,也能讓部分暫時虛弱得無法照顧自己的病人逐漸康復,而不是悲慘地死去。因此在基督教徒光顧的地區,傳染病死亡率遠低於其他地區。

基督教不斷遭羅馬帝國打壓,為什麼教徒反而越來越多?

在生死關頭被拯救回來的人自然對拯救他們生命的教徒感激不盡。因此,災難性瘟疫所導致的結果是,在大部分社會組織喪失信譽之時,基督教會的勢力卻得到了增強。

基督教的另一個優勢是他們的教條給死亡也賦予了特別的意義。基督教告訴世人,品行端莊的基督徒可以在死後進入天國,享受永恆的快樂。即便基督徒在之前品行上有瑕疵,但只要真心懺悔,同樣可以升入天國。而異教徒無論在此生有多麼風光,他們死後都將墜入地獄,遭受無盡的痛苦。

基督教不斷遭羅馬帝國打壓,為什麼教徒反而越來越多?

公元251年,正當一場瘟疫在羅馬帝國境內肆虐的時候,一位叫西普里安的主教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我們很多人在這場大規模的災難中死去,也就是說我們從塵世中解脫了。這種死亡對猶太人、異教徒和基督的敵人是災難,對上帝的僕人則是一場拯救。至於人類中正義者和非正義者都不加甄別地死去,在這一點上,你一定別誤以為毀滅對善惡都是一致的。正義者被召喚去開始新生,非正義者則被召去受刑;信仰者很快得到保護,不信仰者得到懲罰。”當時許多宗教都無法解釋為什麼瘟疫會對老人孩子、窮人富人、好人壞人,不加分別地予以打擊。可基督教卻給這一災難賦予了別開生面的意義。

結果,在恐怖的瘟疫面前,異教徒們的原有信念被徹底擊潰,許多人最終都決定改變信仰,成為忠實的基督徒。因此儘管羅馬帝國三令五申要打擊基督教,可教徒卻反而越來越多。到了公元四世紀,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的勢力已非常強大了,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意識到想要穩定帝國統治,則必須藉助教會勢力,於是在他臨終前受洗成為基督教徒。自此,基督教登上了一個更高的階梯,並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