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防疫的你“解鎖”了哪些新技能?

新華社南昌2月21日電(記者程迪 黃浩然)從家常小炒到街邊小吃,從甜點飲品到火鍋燒烤,38歲的肖苑從前收藏的無數菜譜,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本職是江西一名電視臺後期編輯的她,平時工作繁忙,沒空陪伴家人。這個特殊的假期裡,她每天變著花樣為家人制作美食。

“我相信‘美食和家人不可辜負’。”肖苑說,宅家20多天,從烤魚、烤雞翅、粉蒸魚到麵包、蛋撻、抹茶蛋糕,有些菜甚至要花半天時間,但自己樂在其中。

因為疫情,全國各地民眾停下匆匆的腳步,在廚房、客廳、臥室三點一線。學做美食、剪髮、健身、畫畫、練字……盡最大努力讓這個被疫情鎖在家的假期過得不單調、不頹廢,儲備知識和提升技能。

據統計,美食分享平臺豆果美食App春節期間的日活躍用戶同比增長了113.47%。在新浪微博上,話題“宅家美食pk賽”閱讀量12.5億次;分享美容美髮和健身技巧的話題“宅家變美日記”閱讀量2.6億次。

“我在朋友圈曬出的其中一個美食小視頻獲贊100多個。”肖苑說。

11日,江西贛州市居民周加相利用一把臨時網購的電動理髮器,在妻子的幫助下,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自己剪髮。“因為疫情,家附近理髮店沒有開門,頭髮一個多月沒剪,太長容易藏細菌,所以決定自己剪。”他在網上下單的電動理髮器,收到後研究了下說明書,估量了下長短,直接推了個寸頭,“我愛人用修眉刀幫我做了一些修整,結果挺讓我滿意的,特意拍照留念。”

宅家防疫的你“解锁”了哪些新技能?

左圖:周加相的妻子展示用來修剪頭髮的工具;右圖:周加相在用最近購買的電動理髮器理髮。(受訪者供圖)

用橡皮泥自制“抗擊疫情”飛行棋,帶著孩子一塊玩;用晾衣架和礦泉水瓶自制套圈遊戲,全家上陣練手藝;靠一己之力,花4天時間把1000塊沒有編號的拼圖拼完;網絡平臺的24小時自習室人氣火爆……一些網友評價說:一個意料之外的長假憋出了一批“廚神”“神剪”“美工達人”“美妝博主”……

“越來越多的人把被動的隔離轉化為主動的適應。增強掌控感,紓解緊張煩躁情緒,內在獲得更多的自由。”華東交通大學心理素質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舒曼說。

還有人利用一技之長為抗“疫”貢獻力量。

“許多人,為了打贏這場戰役,離家不眠不休‘逆行’上戰場,他們捨棄假日和家人,為了防守每一道防線。我眼中無聊的家,正是他們回不去的地方啊。”雙手當畫筆,黃沙為顏料,伴著曼妙的音樂,畫面頃刻“起舞”,陝西西安沙畫師胡水創作的《我眼中無聊的家,正是他們回不去的地方》等抗“疫”主題作品,贏得了眾多網友的點贊。

利用這段難得的閒暇時光,33歲的胡水帶著女兒在家中練習沙畫技能,她每天看新聞關注疫情,先在紙上畫手繪稿,然後在沙盤上反覆練習幾十上百遍,練好之後進行拍攝並製作後期,一個視頻需製作兩天。“我父親也是一名防疫志願者,每天忙到晚上10點回家,還有無數醫護人員、基層工作人員奮戰在一線。我想用詼諧幽默的手法講述在家的好處,希望大家珍惜和感恩。”她說。

宅家防疫的你“解锁”了哪些新技能?

胡水製作沙畫片段。(受訪者提供)

“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自得其樂的方式,展現中華民族文化底蘊中豐富的內容,更好地利用現有的條件,創造最大的價值。”舒曼說,人們在家勤學苦練技能的背後,顯示出大家從憂慮疫情,逐漸迴歸到現實生活中,反映出公眾更加理性積極的應對態度。

“我們也許無法參與一線救援,但卻可以做好自己,不懈怠、不懶散,對每個普通的中國人來說,這樣的渺小,不同樣也是一種偉大嗎?”胡水在沙畫作品中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