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與情感》告訴你:從古到今,婚姻都是個經濟問題

各位親愛的文友,今天我們將開始共讀《理智與情感》一書,這本書一共是690頁,大家可以根據我所拆的4個主題點,每天共讀一部分。

建議今日閱讀完第2-6章,第12-56頁。第一個主題:從古到今,婚姻都是個經濟問題

天價聘禮,高額嫁妝近幾年來屢屢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我們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但是,在兩百年前,其實也是如此風氣。

《理智與情感》告訴你:從古到今,婚姻都是個經濟問題


01

達什伍德家定居在蘇塞克斯,買下了廣闊的諾蘭莊園,生活富有而體面,但是他是單身漢,年邁而沒有繼承人,一直以來都是早已出嫁的妹妹前來照料他。

妹妹去世後,外甥亨利·達什伍德一家入住了羅拉莊園,使得他晚年的生活得以增加些許歡愉。

亨利有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兒子是前妻所生。舅舅沒有繼承人,所以莊園裡面的一切其實終究會傳給亨利一家子,亨利努力經營莊園,也是為三個女兒留下一大筆嫁妝。

可是舅舅去世之前立下的遺囑,竟是將莊園繼承權留給亨利的孫子,而留給這三個女兒僅一人一千鎊的財富。

禍不單行,不到一年,亨利也病逝了。僅留給寡妻和女兒們一萬英鎊,這樣算下來,三個女兒,每人僅有三千塊的嫁妝。這個數字不算少,但是也遠遠算不上富有。

長子約翰和她妻子一樣,是個勢利的人,完全是金錢的擁護者。

《理智與情感》告訴你:從古到今,婚姻都是個經濟問題


他們本來答應給三姐妹每人一千鎊的財富,最後縮水成讓只母女四人暫住莊園。她們從莊園的主人,變成了寄人籬下的孤兒寡母。

沒有了豐厚嫁妝的三姐妹,註定很難嫁到一個優渥的家庭裡。

因為在那個年代,德才兼備、善良溫柔這些女性真正的優點不被人所重視,婚戀市場看中的是陪嫁的輕重。

很多有情人,都是因為錢財問題而陷入僵局,最好落下一個不歡而散的下場。

02

長子一家的刻薄,讓母女四人實在難以忍受,最好不得不決定搬遷。在等待搬家的過程中,大姑娘埃莉諾喜歡上了嫂子的弟弟愛德華。

愛德華不同於他的姐姐,是個溫厚的紳士。但是瑪麗安才對愛德華萌生了一點點好感,就被嫂子指桑罵槐地針對了——

《理智與情感》告訴你:從古到今,婚姻都是個經濟問題


愛德華一家都希望他娶一個富有的小姐,她們各種明示暗示:只要愛德華娶了有錢人家的淑女,愛德華就能繼承家裡的鉅額財產。

而她們,是不會允許愛德華娶一個沒有豐厚嫁妝的姑娘。

不像母親和妹妹瑪麗安一樣直率地叫板哥哥一家,埃莉諾的委屈和難堪只能隱忍在心裡——因為她十分了解自己的處境,沒有了父親的依靠,母親又是不經事的人,在找到合適的住所之前,她們必須隱忍。

最重要的是:她的確沒有豐厚的嫁妝,如果她執意要和愛德華在一起,將會面對嫂子一家的詰難。

最後,強忍著心碎,埃莉諾和家人一起離開了諾蘭莊園,還沒品嚐愛情的甜蜜,她就先承受了與愛人別離。

《理智與情感》告訴你:從古到今,婚姻都是個經濟問題


而埃莉諾的經歷就是作者簡·奧斯汀的真實寫照。她也在將近20歲的時候遇到自己的愛人,但是也是因為錢財的阻撓,兩人最終並未在一起。

自《理智與情感》一書的創作,已經將近兩百年了,但是哪怕是現代社會,婚戀裡的價值觀,其實也並沒有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有什麼質的飛躍。

03

我的身邊,在婚戀中因為金錢而導致勞燕飛分的,不止一對。

堂兄阿城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他今年已經二十八了,家裡面變著法兒地打聽,他是否有結婚的打算。剛開始阿城哥還會一個個地解釋,但是後面問的次數多了,他也只能到處躲避。

今年過年的時候,就躲到了我家來,“現在過年過節,我都不敢回家了,一回去就會被轟炸,簡直要崩潰。”

我很不解,因為我見過阿城哥的女友,很是溫柔的一個小姐姐,我也親眼見過他們的相處模式,很是溫馨。按說,不管怎麼樣,都不可能分手啊?那是什麼讓阿城哥遲遲不肯結婚?

“哪裡是我不想結婚啊?我見到她的第一面,就像和她結婚……但是……”

《理智與情感》告訴你:從古到今,婚姻都是個經濟問題


但是阿城哥並不是富裕家庭出身,而阿城哥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務工者,每月工資七七八八用下來,所剩無幾,這麼幾年也沒什麼存款。

“二十萬的彩禮,三十萬的首付,我這死工資哪裡拿得出那麼些錢?家裡面父母又沒什麼退休工資,就只剩那點兒棺材本。哪怕我不孝向父母開口,那也不夠啊!”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何況阿城哥還不是英雄,他只是一個平凡的務工者,朝九晚五,薪資微薄,在現實面前只能氣短。後來,他們還是沒能在一起。

我們都看過童話,但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真正的灰姑娘和王子。從古到今,婚姻都是個經濟問題。

但這世間所有的感情都能用金錢來衡量嗎?作者告訴我們:並不是這樣的!

生活雖然很艱難,但是還是要抱著飽滿的情感期待著,相信會有轉變,詳情請期待下:那些不要愛情的男女,後來怎樣了?我們明天見。

《理智與情感》告訴你:從古到今,婚姻都是個經濟問題


---------------------------------------------------------------------------

作者:聆音,聆音察理、學文聽書,有詩書為伴,不覺人生苦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