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之《狐入瓶》與敵鬥智鬥勇。《種梨》又是一套戲法。

萬村石家的媳婦,被狐狸精纏上,一家人很擔憂,卻打發不走它。婦人門後有個瓶,每次聽見婦人的公公回來,狐精就藏入瓶內。婦人多次看在眼裡,便記在心裡,也不吭氣。

一次,狐又鑽入瓶內,婦人急忙用棉絮塞住瓶口,把瓶放到鍋裡煮。瓶熱後狐狸在瓶內喊:"太熱了,別胡鬧!"婦人不答話,繼續煮。狐精在瓶裡喊得更急,時間一長就聽不到動靜了。婦人拔開塞子看時,僅有一堆毛和幾滴血而已。

聊齋之《狐入瓶》與敵鬥智鬥勇。《種梨》又是一套戲法。

種梨

有個鄉民,在集市上賣梨。梨的味道非常香甜,但價錢很貴。有個道士,穿戴的破破爛爛,在賣梨的車前伸手乞討。這個鄉民呵斥他,他也不走。鄉民更生氣了,更加大聲地辱罵起來。道士說:“你這一車梨有好幾百個,老衲只討你一個,對您來說沒多大損失,為什麼發這麼大的火呢?”旁觀的人勸鄉民拿一個不好的梨給老道士,讓他走算了,鄉民堅決不肯這樣。

有個店鋪裡的夥計,見他們一直吵鬧不休,就出錢買了一個梨子送給了道士。道士謝過那個夥計,然後對著眾人說:“出家人不會這麼吝惜東西。我有上好的梨子,拿出來請大家品嚐。”有人問:“你既然有梨,為什麼不自己吃自己的?”道士說:“我只是需要這個梨核做種子。”於是就捧著梨大口地吃了起來。吃完梨,把核放在手裡,取下背在肩上的鐵鎬,在地上刨了個幾寸深的坑,然後把梨核放進去,再蓋上土,向旁邊的人要點熱水澆灌。有好事的人便到路邊店鋪中提來一壺滾燙的熱水,道士接過熱水澆進了坑裡。大家都瞪著眼看著,見一棵嫩芽兒冒了出來,並漸漸長大,一會兒就長成了一棵大樹,枝葉繁茂;轉眼間開了花、結了果,結的梨子又大又香掛滿了枝頭。道士就從樹上摘下梨子,分給圍觀的人吃,不一會兒就送完了。等大家都有了以後,道士就用鐵鎬砍樹,叮叮噹噹地砍了很久才砍斷。道士就把還滿帶葉子的梨樹扛在肩上,不慌不忙地走了。

聊齋之《狐入瓶》與敵鬥智鬥勇。《種梨》又是一套戲法。

一開始,道士做戲法時,那個鄉民也站在人群中,伸著脖子瞪著眼看,竟忘記了自己的營生。道士走了以後,他才想起來,回頭去看他的車,梨子卻都空了。這才恍然大悟,道士剛才分的梨子都是他自己的東西;再仔細一看,一根車把沒有了,是新砍斷的。鄉民又憤怒又後悔,急忙跟著導師的蹤跡去追趕。轉過一個牆角,就看見砍斷的車把被扔在牆角下,這才知道道士剛才砍的那棵梨樹,就是這個東西。道士卻已經不知所蹤,滿集市上的人都笑得合不上嘴。


申明:本文以《聊齋志異》為素材,以故事說明道理,借古喻今。且不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自網絡,若侵權必刪除。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