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解剖首例新冠肺炎遺體,會不會有新發現?

1月9日,我國新冠肺炎出現首個死亡病例,在死亡病例出現一個多月後的2月16日,第一、第二例新冠肺炎遺體解剖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

我国解剖首例新冠肺炎遗体,会不会有新发现?

一、為什麼要解剖遺體?

之所以要解剖遺體,是因為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在接受採訪說過:“目前我們對新冠病毒感染致病、致死的病理學機制並不十分明確,對病人體內的免疫性炎症、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細胞缺氧或用氧障礙,系統性炎症反應綜合徵(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症(MODS)的臨床診斷還缺乏形態學依據——這些都需要通過解剖才能知曉。”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鑑定協會會長劉良也反覆強調:“病毒究竟損害了什麼器官組織,現行的治療效果如何,後期科研人員如何研究建模……這些都需要病理診斷。病理診斷才是金標準。”

二、遺體解剖意義重大,為何不早點推行

遺體解剖的推動工作並沒有那麼容易。

一是因為過世的患者身上仍然存在大量的病毒,在解剖過程中,有可能引發感染,對解剖者而言非常危險。

二是因為我國向來有入土為安的觀念,要說服患者家屬同意解剖遺體是非常困難的。

三是解剖屍體需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需要聯繫多部門審核批准,流程極其繁瑣。

國內病理學的領頭人卞修武院士甚至認為推動解剖是他這輩子遇到的最難的任務。

三、解剖遺體會不會有新發現

答案是肯定的。

以SARS 病毒解剖為例,當年南方醫科大學病理學系原主任兼南方醫院病理科主任丁彥青教授曾主刀完成世界首例 SARS 遺體解剖。

丁彥青團隊發現,SARS 死者除了肺部呈現 SARS 病毒陽性外,汗腺、腎臟、胃腸道等也存在 SARS 病毒陽性。

這個結果明確了SARS病毒除了經過呼吸道傳播,也有可能會通過糞便、汗液和尿液傳播,為病毒的傳播途徑提供了實質的證據。

全國的第一、第二例新冠病毒遺體解剖病理已被送檢,預計10日內可得到病理報告,究竟會有什麼樣的新發現,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