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來跳去的女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女主角“不安分”的原因

她突然痛心地感到她對不起戴莫夫,對不起他對她的那份深情的愛,對不起他年輕的生命,甚至對不起他的這張好久沒睡過的空床。

她想對他說明:那是一個錯誤,事情還可以挽救,生活依舊可以美滿幸福。她還想告訴他:他是世上少有的不平凡的、偉大的人,她將終生景仰他,崇拜他,對他懷著神聖的敬畏……

在戴莫夫死後,伊凡諾夫娜終於明白:可以稱之為“偉大”的不是她一直嚮往的的藝術及畫家裡亞博夫斯基,而是善良、純潔又有仁愛之心的丈夫。

《跳來跳去的女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小說的女主人公伊凡諾夫娜喜歡繪畫、歌唱等藝術,不喜歡枯燥的自然科學。

可造物弄人,她嫁給了平凡的醫生戴莫夫。戴莫夫為人樸實善良,工作上兢兢業業、刻苦鑽研醫學,但他不懂藝術,又因工作的繁忙,他與伊凡諾夫娜的生活漸行漸遠。

後來,伊凡諾夫娜經不起與她有著相同愛好的畫家裡亞博夫斯基的追求而發生了婚外戀。戴莫夫不能接受妻子愛上別人,故意用吸管吸了一個病人的粘液,感染了不治之症——白喉,最終悲慘地死去。

《跳來跳去的女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女主角“不安分”的原因

契訶夫是現實主義作家,他經常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抓住突出的細節來寫作。伊凡諾夫娜是19世紀發生婚外戀女性的一個縮影,從題目中的“跳來跳去”就突顯了她內心的不安分,這種不安分必然會導致婚外戀。

伊凡諾夫娜發生婚外戀是有跡可尋的,這可以從伊凡諾夫娜的個性、她周圍的環境、心理方面找到原因。

今天,我從三個角度淺析她發生婚外情的必然性:

從個性方面分析

伊凡諾夫娜嬌生慣養,無所事事,愛情填滿了她內心的空虛

原著對伊凡諾夫娜的成長過程沒有作過多的描述,但從一些小細節可以看出來她小時候沒有吃過苦,她嬌生慣養,養成了任性的性格。

《跳來跳去的女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女主角“不安分”的原因

她與丈夫戴莫夫只夠日常開銷,但為了引人注目,她經常跑到裁縫店裡,將舊衣服重染,然後又加一些廉價的花邊、長毛絨和絲綢,“創造”出新的衣服。

戴莫夫為了給伊凡諾夫娜提供更好的生活,他不僅在醫院工作,還私下行醫,搞翻譯,另外,還考了論文答辯,當了學者,活得很累。

這從側面說明伊凡諾夫娜不務實,她想盡辦法享受生活、引人關注,從不考慮戴莫夫的感受。

伊凡諾夫娜看似在追求藝術,別人也對她稱讚有加,但藝術只不過是她打發無聊的一種方式。

她大多時間都是花在請那些最新認識的藝術家朋友到家裡聚會上,真正的藝術家主要是鑽研藝術,少有時間花在聚會這種事上。

她的無聊、無所追求為她的不安份埋下了伏筆。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說: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

女孩子們身上,旺盛的生命力受到了壓抑,無所事事的活力變成了神經質。她們屈服於自己的情感,無法控制自己的激動。

《跳來跳去的女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女主角“不安分”的原因

那個年代,女人沒有工作,伊凡諾夫娜也沒有崇高的追求,她的生命力過剩,自然而然就會讓感情來填滿內心的空虛。另外 ,很多關於婚外情的名著女性越矩都是因此而引發的,比如,托爾斯泰是這樣描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的:有一股被壓抑的生氣在她的臉上流露,彷彿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

“生命力過剩”實乃女性的一大問題,想要解決,就得把精力花在其它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當里亞博夫斯基只是想尋找刺激,用一句“只求您給我片刻的快樂”這種話來追求伊凡諾夫娜時,她就用“生活中的一切都應當有所體驗”而屈服於這種感情了。

里亞博夫斯基只是逢場做戲,他馬上翻臉了,但伊凡諾夫娜卻幻想著這種感情能長久。

里亞博夫斯基不再找她後,她覺得受到了屈辱,最終,她控制不了情緒,四處尋找里亞博夫斯基,已至到了瘋狂的地步。她的這種舉動也鬧得人盡皆知,讓戴莫夫顏面掃地。

從心理學分析

伊凡諾夫娜把自己歸為“名流”,從而遠離了平凡的婚姻

伊凡諾夫娜身邊的朋友不是演員、歌唱家,就是畫家、大提琴手,她還喜歡不斷地去結交剛成名的名人。

《跳來跳去的女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女主角“不安分”的原因

她擅於社交,很多人都歡迎她,有人教她畫畫,有人教她唱歌,他們都把她歸為同類。伊凡諾夫娜把他們的話當真了,她把自己也歸為“名流”一類。她熱衷於“好人脈”的虛名,熱衷於蹭名流的熱度。

當她的注意力一直被這種虛假的“熱鬧”所吸引時,就會在潛意識裡覺得生活、丈夫及婚姻都無趣。

當她被裡亞博夫斯基追求時,她是這樣想的:

她有心想一想丈夫,可是她又覺得過去的一切,包括婚姻、戴莫夫和家庭晚會,都微不足道,毫無意義,毫無必要,平淡乏味,而且離她已經很遠很遠了。

這是心理學上的“吸引力法則”,你關注什麼就會吸引什麼,同理,你也會遠離那些不吸引你的事物。伊凡諾夫娜被熱鬧所吸引,很快背棄了家庭。

從婚姻心理學分析

當婚姻中一方總是討好另一方時,婚姻就失去了平衡

當戴莫夫一味討好伊凡諾夫娜時,他在她心裡的份量就變輕了。伊凡諾夫娜從始至終,都把自己當成小姐,戴莫夫都一一滿足她。

《跳來跳去的女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女主角“不安分”的原因

她召集名流聚會,他為他們做飯、準備紅酒;她去外地寫生作畫,他每個月給她寄錢;她幾個月不回家,戴莫夫不是用丈夫的名義責令她回家,而是用孩子般的語氣央求她早點回家。

戴莫夫最後沒有選擇別的方式自殺,而是選擇了一種“看似是為病人治病之時不慎感染了不治之症”的方式自殺,是避免讓別人知道,他的死是伊凡諾夫娜造成的,他怕她受到一丁點的責備。

戴莫夫是一個心靈純潔之人,是一個有責任感、上進的好丈夫,但是他的好太沒有底線了。

愛情不是討好得來的,而是吸引來的,這種吸引有一部份就是來自內心的底氣。一個人,只有自己愛上自己,才會有這種自信和從容,才能吸引另一個人。

戴莫夫不愛自己,他做解剖劃破了手指頭,但他從不在意自己是否受傷;他默默奉獻,加班加點,從不發牢騷,所以,妻子伊凡諾夫娜也忽視他,不愛他。

當各界名流到家聚會時,伊凡諾夫娜在眾人面前戲謔地說戴莫夫的臉相像孟加拉老虎。

當她被裡亞博夫斯基追求時,伊凡諾夫娜這樣貶低自己的丈夫:

戴莫夫算什麼?為什麼提戴莫夫,她跟戴莫夫有什麼相干,再說,他是確有其人呢,或者他僅僅是一個夢?

其實,對他這樣一個普通而又平凡的人來說,他已經得到的那份幸福就夠多的了。

《跳來跳去的女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女主角“不安分”的原因

這都從側面說明了戴莫夫在她心裡無足輕重,她已經不把他放在眼裡了,這樣的婚姻定會出現問題。

小結

從伊凡諾夫娜的經歷可以說明,一個人發生婚外戀行為不能簡單地歸為她/他的不道德,這種行為受人的個性、社會環境、婚姻內關係多重影響。

一個人唯有樹立崇高的目標,靠近那些正能量的事和人,經營好婚姻關係,才能遠離婚外情。

戴莫夫的死,讓伊凡諾夫娜停止了對里亞博夫斯基的追逐,她最終懂得了戴莫夫對她深沉的愛,這也提醒我們:不要總是執著於那些不圓滿或未得到的感情,而要懂得珍惜眼前人。

我是扶遙:讀懂了心理學就讀懂了婚姻與愛情,讀懂了文學就讀懂了人性!歡迎關注,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