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随着春日的逐渐临近,这个有史以来时间最长的春节假期,眼看也即将迎来终结。

尽管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贺岁档永远也不会到来,但是其中依旧有《囧妈》和《肥龙过江》等影片,先后于线上与观众朋友们见面。

尤其说起徐峥的囧系列时,遥想当年2010年的开山之作《人在囧途》,原来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被模糊的记忆,原来《人在囧途》有这么多“不合理”之处

十年时间真的太长了,时至今日,如果我们重温本片,甚至会发现许多当时影片中的“时尚元素”,原来已经如此具有“年代感”。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一些我们确定的回忆,也可能其实并不真实。

比如,不断在贺岁档创造票房纪录的囧系列,实际上最初并不是贺岁影片。

《人在囧途》的上映日期是2010年6月4日,多么平凡的日子,甚至都不算暑期档,真要去统计的话,姑且能算是6.1档?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当年徐峥在影片中的短发造型,也许我们还会疑惑,他那时候还有头发的吗?

没错,其实徐峥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以光头形象示人。

如今被我们定性为喜剧演员的徐峥,最初接触大银幕时,饰演反派角色会更多一些。

即使在2006年出演《疯狂的石头》时,他饰演的大老板也是片中的反派之一,而这部电影算是正是开启了徐峥的喜剧电影之路。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至于片中另外一位重要角色,王宝强的憨傻形象早年其实曾有过洗白的机会。

在电影处女作《盲井》之后,王宝强因为出演《天下无贼》中的傻根一角,给观众留下了过于深刻的银幕印象。

但后来连续多部影片,尽管王宝强依旧经常以农民形象示人,却并没有以憨傻为卖点。

直到囧系列连续两部电影,再次将他傻根的形象固化,才会有了后来王宝强更多同质化的喜剧演出。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而这部讲述春运的喜剧故事,看似如此具有本土风情,实际上则是由香港导演叶伟民执导拍摄完成。

这位拍摄过《投名状》、《百变星君》等影片的导演,也算是北上后有过不错成绩单的一员。

也许你所不知道的是,就连“经典”国产惊悚片《京城81号》和《绣花鞋》也是他拍摄完成的。

其实《人在囧途》不仅导演是香港人,就连监制也是文隽担纲。

而这位香港电影大咖,实际上早就和内地电影接下过不解之缘,姜文导演的经典之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他和刘晓庆共同监制的作品。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时间总是会冲淡人们的记忆,就像我们几乎已经忘记,2010年的时候,高铁还是新兴的交通出行方式,飞机也没有成为大众之选。

就连《人在囧途》这样标准的贺岁喜剧,也可以选择不在贺岁档上映。

如今的我们,只怕已经很难回想起十年前的春运是什么样子。

只不过,无论再过十年还是二十年,我们大概都能记得这个无比特殊,甚至不存在春运的春节吧。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小资VS市井,矜持最终将灰飞烟灭

作为一部公路喜剧,《人在囧途》的剧情可以被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

从两人相遇到在村子里出车祸的部分算是冲突阶段;来到天水去往汉口的部分是两人彻底纠葛在一起的阶段;最后从汉口坐船去往长沙则是开始变得合拍的结局阶段。

而这三个阶段下,一个一成不变的牛耿(王宝强),逼出了一个卸下伪装的李成功(徐峥),而徐峥的三种状态,则正是本片的冲突点以及剧情内核所在。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从最初因为没有买到商务舱开始,徐峥就注定了要在陌生的世界里走上一遭。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他多嘴和王宝强搭了句话,也许后来也就不会被纠缠一路。

毕竟从最初的人设看,身为成功企业家的徐峥,批评别人的行为和工作,是他习以为常的事情。

所以对王宝强的行为一边嫌弃又一边指点,是他作为成功人士的一种习惯。

一路上无论是搭讪女大学生、指挥小巴司机绕近路、甚至拆穿疤痕女的行骗手段。

如果没有头等舱带来的阶层隔离和便捷环境,在一个真实的社会中,徐峥的角色并不是甘于寂寞的主。

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带来的惯性思维:我是对的,我可以指挥你的一切行为。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可是,不仅仅是没有头等舱,甚至没有一张卧铺票,没有一趟直达的长途车,就连钱包和证件也全部丢失。

当金钱无法再有效的兑换为物质享受,从而证明自身的成功时,徐峥的角色在电影中段陷入了挣扎。

小巴车晃晃悠悠的行驶在田间的小路上,李成功根本想不到,眼前村庄中的农民兄弟,是如此的朴实,“杀人偿命, 欠债不一定只能还钱”。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于是,李成功的金钱攻势第一次失败了。

人头汹涌的春运浪潮中,他挥舞着手中的钞票,却无法为自己换来任何便利。

此时尽管他依旧嫌弃牛耿,可是咬了咬牙,还是选择了这种让自己更舒适的生活方式。

面子什么的,回到家里的别墅再说不迟。

这种平衡在他钱包丢失的一刻被彻底打破,甚至让李成功失去了小资的底线,曾经自以为不能接受的一切,都在社会的铁拳下一一照单收下。

只要牛耿把裤子穿上,其他磨牙、打呼、放屁、说梦话的小事儿,谁还在乎呢?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底线这种东西,只要被打破一次,就再也不复存在了,甚至没有降低一说。

从批判到适应,李成功甚至在囧途的洗礼中,开始学会了反思。

当他从底层再次往上看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看待这个世界的一半视野。

当金钱把他抬到高处,他就失去了看到阴影的机会。

直到牛耿不断说着:这世上还是好人多;李成功才终于相信了,自己早已不愿意相信的事情。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所以李成功为疤痕女留下了自己仅有的现金,原谅了牛耿随后一连串成事不足的操作,就连自己待人接物的态度也都在不断被修正。

直到那天的除夕夜,泡面配着劣质白酒,两人打开了话匣子,李成功原本端着的架子彻底放下,也开始了对自己的反思。

这也直接帮助他,在回到长沙后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决定,继而挽回了自己的家庭。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根植于生活,是艺术创作永恒的源泉

就华语电影现今的状况而言,完全脱离生活来进行艺术创作的成功率不高。

归根结底,在没有条件获得充分的精神层面享受时,倒不如踏踏实实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就像是春晚的小品一般,随着题材限制的不断提升,观众在这个舞台上已经难以获得最初的感动。

反倒地方卫视的晚会上,不时有颇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产生。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这也是囧系列能长期保持创作活力的根源,但是即便以系列的评价走势来看,决定观众感受的除了笑点本身的优劣外,能否引起共鸣也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看似扯到人人都必须经历的家长里短,但《港囧》和《囧妈》反倒不如《人在囧途》的评价更多。

从最初“囧途”的安排开始,就因为刻意为之的故事走向,失去了作为影视作品的真实性,以及感动观众心灵的机会。

时至今日,也许最终整个系列讲述的剧情我们都不再能记清楚细节。

但是春运的故事我们不会忘记,作为系列开端的《人在囧途》这部影片,我们也不会忘记。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如果宅在家里的你,碰巧想要重温一遍这个系列,可以直接点击头条APP下方的放映厅,或直接下载西瓜视频,包括最新作《囧妈》在内,系列四部曲一次过免费看个过瘾!


《人在囧途》竟然不是贺岁片,还有一半港片血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