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住大連北大門 杜絕病從“口”入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趙蘊穎

遼寧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已發佈7號令,自2020年2月22日9時起,將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應急響應調整為省級三級應急響應。與此同時,此前因疫情關閉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出入口全面開通。

李銘,遼寧省大連路政執法隊副隊長、大連高速大隊大隊長,在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中,任大連市交通疫情防控後鹽工作小組大連高速督導組組長,承擔大連後鹽疫情防控檢測點路政部門的指揮調度工作,督導高速公路轄區內9個收費站防疫工作落實情況。啟動一級響應這一個月,李銘和70多位隊員堅守後鹽收費站,每日對入市的外省市車輛人員信息進行登記,逐車逐人“過篩子”,阻斷了疫病自高速公路輸入的渠道,也為公安、民政部門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高速大隊平均年齡58歲,57歲的李銘“算年輕人”

“我是正月初一接到防控任務的。”在後鹽高速收費站,李銘告訴記者,初一、初二兩天,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大隊開始組織轄內9個收費站對入市的湖北車輛進行登記。“初三正式通知下來,隊裡70多人迅速召集起來,當天下午就進入後鹽檢測點,一直到現在。”

大連高速大隊幹部職工加起來70多人,平均年齡58歲,今年就有9人面臨退休,但接到任務,沒有一個打退堂鼓。李銘說:“我57歲,屬於平均線以下的,算年輕人。”因為在戶外寒冷天氣中長時間、高負荷工作,常規降壓藥已經壓不住“這位年輕人”居高不下的血壓了。王皓、王軍兩位副大隊長每天在一線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從正月初一開始連續堅守了14天,正月十五也沒回家。

領導“打出了樣”,隊員們也不含糊。57歲的鄧陽瑞去年底才做完鼻癌手術,也主動請纓。女同事做信息整理,最開始用的是紙質登記表,每天至少三五百臺車,有時候一天都整理不完。

就是這樣一支隊伍,截至2月23日8時,後鹽收費站累計登記外省市車輛21487臺次,已為公安部門提供車輛信息數據16170項,人員信息數據33223條。

省內外市車輛登記,外省車輛查缺補漏

正月初三聯防聯控工作正式開始,先是登記所有外省車輛,後來又加上本省外市車輛。省交通運輸廳與交投集團反覆敲定高速公路收費站登記方案,後鹽檢測點也多次調整,最終由路政大隊登記省內外市車輛、查缺補漏外省車輛。

李銘解釋道,外省車輛經過省界收費站時ETC自動掃碼鑑別,落杆攔截,由交投集團收費站人員進行電腦登記。一旦車流量大,來不及落杆,車就“溜”出來了。另外,外省車輛在省內任一出口下高速,再上來,ETC默認為省內車輛。這些都是需要查缺補漏的部分。李銘和隊員們會提前到測溫環節進行詢問、鑑別,篩出來的車輛重新進入信息輸入環節。目前,後鹽檢測點已建立起點對點通聯機制,異地車輛人員信息會第一時間通知到社區。

最初的那段時間,從早上七時多到晚上八九時,“人手不夠,除了中午吃口飯,基本一天都在線上。”之後,市交通運輸局青年突擊隊、市直機關工委戰鬥隊、甘井子路政大隊等紛紛前來支援,隊員們能替換著在車上休息一下。

全面迎來複工復產高峰,“過篩子”不能松

既要保證外籍入連車輛信息準確無誤,織密疫情防控網,又要確保高速公路的運輸暢通。自執行疫情防控任務的第一天起,李銘就必須在現場指揮調度:車流量的高峰低谷,車型的集中分流,人員的分配調度等,都要根據現場情況與防疫、公安、地方政府、交投等各單位碰頭商議、機動調整,先過“測溫卡”,再過“登記關”,確保不漏一車一人。難得的是,後鹽檢測點未出現車輛擁堵超過50米以上的狀況。

返程高峰結束後,又迎來複工復產高峰。在車流量增加的同時,在大連工作生活的外省人,駕駛著大連牌照車輛返程了,這就增加了鑑別和信息登記的複雜性。2月22日,高速公路收費站全部打開,並繼續執行免收通行費政策,車流量將進一步增加,這就給李銘和隊員們的防控工作帶來更大的挑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採訪結束時,李銘告訴記者,副隊長王皓前一天做了個夢並非常認真地告訴他:“疫情明天要結束。”這美好的願望讓在場的每個人都開心地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