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失敗,我用親身實踐告訴你,怎麼找到適合的副業?

2020年春節假期,是我一年中唯一的假期。剛開始根本沒受疫情影響,依然享受假期,陪伴孩子,悠哉悠哉!後來,疫情迅速發展,天天宅在家裡,我也成了焦慮媽媽。因為學生一天不上課,我的工作就一天無法開展。雖然對我來說,不至於關張,但也損失很大,而各種經濟壓力又在後面追著,有時候一天到晚都是坐立不安,惶惶恐恐。年後疫情越演越烈,開學開工的日子更加遙遙無期了。

想做副業的念頭又一次冒了出來,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前面三次副業的失敗經歷,趁著這段宅時光,好好梳理一下。


3次失敗,我用親身實踐告訴你,怎麼找到適合的副業?



說起近幾年最火熱的話題,就是“跳出自己的舒適圈”,“發展斜槓”,“副業變現”。我一度急於尋找新的副業變現機會。我是一個比較謹慎的人,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去學習理論,準備充足之下再開始,因此失敗的代價就更大了。

失敗的副業發展經歷

我的失敗副業嘗試經歷主要有三次:

1)第一次——生完孩子,我接觸了健身,看到很多人用健身變現,就想著自己也可以。買了很多書,健身道具。但慢慢地總覺得用肉體賺錢有點low,而且我也不是那麼open的個性,不好意思拍自己。

2)第二次——做電商淘寶,學費賺回來了,也的確賺了點錢。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每天都覺得自己的在抗拒這件事情,就連賣出貨、收到錢那刻都沒有強烈成就感。心理有個聲音告訴我:這不是我想要的。

3)第三次——因為從小不注重打扮,特別是生孩子那段時間,醜的不敢照鏡子。直到孩子一歲多,完全恢復身材之後,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覺得應該好好打扮自己。在網上查詢信息的時候,看到一個特別稀缺的職業:色彩諮詢顧問。

獵奇心態和變美的慾望驅使之下,我花了將近3萬元的冤枉錢學習考證,心裡抱著“土妞變身時尚女魔頭”的白日夢。先不說天賦,對於流行的款式和顏色、穿著風格可以慢慢研究,但是穿衣打扮是需要很多實踐才可以到達一定水平的。當時我經濟拮据,根本沒有錢打扮自己。沒有實踐,就沒有經驗,更何談可以到達接諮詢。

事實證明又是一次錯誤的嘗試。

當時經歷過這三個自我探索之後,結果都以失敗告終。每次我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已經到了極,一度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腦海裡時常浮現“懂得再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至理名言。

3次失敗,我用親身實踐告訴你,怎麼找到適合的副業?



為什麼會副業失敗?我總結出以下2點原因

1)價值觀不契合,無法堅持

這三件事與我的價值觀不契合!

價值觀是人基於一定的思維感官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辨別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

如果不能認同這件事的價值,無論簡單抑或困難,都無法帶給我們愉快感,成就感!

在對自己充分分析下,發現我其實最想成為的是某個領域被人尊重,文化知識淵博的專家。對於一些外在的東西,比如身材,貌美,財富,在我的價值觀裡並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因此,健身在我眼裡,是靠肉體變現;做電商生意,在我眼中,無非是倒買倒賣,並不能體現價值。因此我在這三次的嘗試中,都非常的被動,根本沒有動力,哪談得上做得好,甚至達到優秀。

2)盲目“跳出舒適圈”,寸步難行

近幾年,“跳出舒適前”的呼聲居高不下。各種跳出來去的成功,收穫,案例一抓一大把,無形中給我造成跳了舒適圈就可以收穫光明的未來的錯覺。在沒有摸清楚這個理論之前,我猛然跳了下,結果起猛了。

特別是第三次失敗經歷中,我幾乎放棄了我的舒適圈,另闢一個全新的世界。就得一個新生嬰兒一樣從零開始探索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可想而已,這離我的變現目標得多遠呢!

當對目標實現感覺遙遙無期,而生活壓力又在推著你,這時候就很容易放棄。

一個人的價值觀決定了他可以選擇哪條路進行長遠發展。違揹你的價值觀的事情註定是不會有成就的!而盲目跳出舒適圈,讓自己處於全新領域,除非家裡有礦,一般都不好走。


3次失敗,我用親身實踐告訴你,怎麼找到適合的副業?



我是如何給找到適合的副業的?

在這段宅在家裡的日子,每天睜眼就開始做的事情,就是刷手機關注各大信息。一天,我注意到了頭條號,看著很多人在自己的領域做得風生水起。不禁又動起了做副業的想法。

鑑於前面三次失敗的經驗,我給自己做好了尋找副業的步驟:

  1. 明確個人價值觀

這個世界的人才分為兩種:管理型人才和專業型人才。我最想成為的是某個領域被人尊重,文化知識淵博的專家。我更傾向於專業性人才,而且專注於某細分領域的人才,因為專才能精。

  1. 明確個人舒適圈

我的本職工作是老師,那我的舒適圈就在教學和教育領域。我的能力和經驗來自於學生、家長和教育本身。

  1. 副業定位在舒適圈邊緣

為了副業的順利開展,我的副業必須需要我的教學和教育經驗而又有所提高。因此,我的副業必須跟教育,學生,家長有關的。這可以讓副業很快發展起來,同時又能促進主業的提升。

  1. 副業要基於主業上再發展一項技能。

我的副業找到了:專注於教育領域寫作。

教育領域是我所熟悉的,但是寫作對我來說,是需要鍛鍊的一項新技能。因此完全符合我的副業選擇要求:既利用了自己的教育經驗,又有所提高。而寫作可以倒逼自己輸入教育理論知識,又能促進本職工作的發展。

經過這4步的自我剖析:明確個人價值觀——副業定位在舒適圈邊緣——副業定位在舒適圈邊緣——副業要基於主業上再發展一項技能,很容易就找到適合自己的副業,並且可以輕鬆啟動。

3次失敗,我用親身實踐告訴你,怎麼找到適合的副業?

幸福研究專家Shawn Achor的“20s啟動法則”告訴我們:當一件事情的啟動的時間超過20s就不容易做成功了。有了想法,又可以立即上手啟動的才能順利的開始。

於是, 果斷開始寫作。第一天,寫得非常痛苦,用了一整天的時間去梳理教育理論知識,結合案例,組織語言。中間一度覺得自己會放棄候,卻神奇地堅持了下來。一日一篇2000+!

僅僅一週的時間,我就感覺到了我的改變:

  • 我的生活狀態發生了改變。寫作前我處於極度焦慮的狀態,整日惶惶不安。每天的情緒變化很大。連對待孩子的耐心都沒有,一度讓家人和孩子受委屈。而寫作後我的情緒很穩定。良好的情緒也帶來了良好的家庭生活狀態。
  • 對於教育和本職工作,有了新的理解。因為我寫的是教育領域,更多的是從我的教育經驗中獲得的靈感。加上對於教育,心理學等領域的理論知識的梳理讓我對於教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又反過來會使我的線下教學工作更加遊刃有餘。
  • 鏈接一群有相同目標的人,讓我衝勁十足。加入社群鏈接一群具有相同目標的小夥伴是幫助自己成長最快的方式。大家你追我趕的火熱場面是最好的激勵手段。讓我寫文章根本停不下來。

寫作,跟我的價值觀完全契合!而且這一次我並不是盲目跳出舒適圈,而是在擴大我的舒適圈。我以往的教學經驗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在肯定自己的同時又突破了自己!而在教育領域的不斷深入研究,有助於打磨自己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看得見的目標和夢想,給我持續堅持的動力!


3次失敗,我用親身實踐告訴你,怎麼找到適合的副業?


總結

這次宅在家裡的時光,讓我意識到:每個人都可以做副業,但是最好基於自己的舒適圈,利用自己本職工作帶來的經驗,做符合個人價值觀的事情。副業是基於主業的擴展,這樣不僅發展了副業本身,同時又能促進主業的提升。這就是選擇副業的最好方式,可以輕鬆啟動,又有利於堅持不懈,變現就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