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開展親子閱讀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近兩個月了,全國各地都推遲了大中小學春季的開學時間。這也意味著不少孩子幾乎整天在家,和父母待在一起。如何安排好孩子在家的學習和生活?這是當前許多老師感到困惑、許多家長感到頭疼的事。

筆者以為,在這個超長假期中,在做好家庭防疫的同時,安排好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但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也關係到孩子文化素質的培育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筆者就防疫期間如何做好家庭親子閱讀談幾點看法:

首先,親子閱讀不但是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做的教育工作,也是家庭親子溝通和交流的一個很好的方式。親子閱讀不只是針對幼兒,對小學生來說,親子閱讀也是父母和孩子間一個很好的交流方式。所謂親子閱讀,就是父母給孩子讀書,或者,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交流心得體會。在特殊條件下,親子閱讀可以讓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參與,但隔代教育是不能完全取代親子教育的,因此,父母要儘量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抓住親子教育、親子閱讀的主動權。親子閱讀不只是對孩子有用,對父母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讀書,一起進步與成長。

其次,親子閱讀要注意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做好親子閱讀,第一要知道它是一種閱讀,因此要注意“閱讀”所包含的元素。閱讀,當然是指讀書,而書有各種各樣,哪些書適合所有的孩子?當然是中外經典童書,比如《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木偶奇遇記》《小王子》《窗邊的小豆豆》《愛的教育》等耳熟能詳的作品。哪些書適合自己的孩子?當然是和自家孩子的興趣、性別、識字量、理解力,甚至是成長環境與經歷相契合的優質童書。哪些書不但對孩子有用,對父母也有意義?比如《愛的教育》《蘇菲的世界》《新月集》《繁星》《春水》《一個孩子的詩園》等,就既適合孩子,也適合父母品讀。還有,哪些書不但可以娛樂,還可以受到情感、思想、情操的啟發、激勵與提升?哪些書適合細細品讀,哪些書適合快速瀏覽?不同年齡的孩子是不是有不同的閱讀需求?對幼兒來說,最適合讀什麼書?對小學生和中學生來說,最好推薦哪些書?少兒報刊是不是親子閱讀的好材料?等等,這些問題要想清楚,弄明白,找到準確的答案。否則,親子閱讀就可能變成亂讀書。

再其次,親子閱讀要破除幾個認識上的誤區。第一個誤區,就是親子閱讀主要是針對嬰幼兒。其實,對大部分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識字量不夠,或者識字量不少但文字理解力不夠,父母給他們做親子閱讀是非常必要的。對小學高年級、有自主閱讀能力的孩子來說,親子閱讀主要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分享好書。當然,家裡有初中、高中的孩子,最好是多購買一些名著讓他們自主閱讀並組織家庭小討論,家長不必居高臨下去指導,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多鼓勵孩子發表見解,然後再提出不同意見,這樣效果會更好。第二個誤區,即家長認為哪一種書好,就只給孩子讀這一類書。比如,有的家長認為繪本好,就買很多繪本給孩子讀,即便孩子完全可以讀比較厚的純文字書了,依然只給孩子讀繪本。還有的家長認為科普書可以學知識,就一味讓孩子讀科普書。第三個誤區,有的家長覺得自己不是學文學專業和教育學專業的,做不好親子閱讀。其實,一般父母只要愛讀書,有好的讀書習慣,願意學習與提升,就能做好親子閱讀。第四個誤區,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買了很多書給孩子,就算是盡到了責任。有些家長甚至抱怨,自己買了這麼多書,孩子為什麼不好好讀呢。其實,家長買書不但要考慮書的質量,還要考慮是否能夠吸引和引領孩子,要考慮這些書是否能夠拓寬孩子的視野並能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最後,疫情期間無法外出購書,快遞也不通暢,因此有些家庭缺少足夠的親子閱讀材料,怎麼辦?我覺得可以找替代的辦法。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下載電子童書閱讀,當然,最好是家長下載電子童書後讀給孩子聽,儘量少讓孩子直接讀電子書,以保護視力。需要提醒的是,家長不要下載流行讀物,要儘量下載經典童書,特別是那些經典兒童文學作品集和名家兒童文學作品。再如,家裡的童書不夠多,可以和孩子一起對這些書進行精讀,再一起討論。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改編小故事、小戲劇。這對家長的文學和藝術素質要求高一些,但如果家長是文學和藝術專業畢業的,還是可以嘗試的。有些家長會長時間給孩子讀電子書,看電視、電影和動畫片,建議要管理好時間,不能整天盯著電子屏幕,瀏覽視覺信息。否則,孩子上學後會對課程學習失去興趣,而更願意讀圖上網。

值得特別提醒的是,這次防疫抗疫期間,不少兒童文學作家和詩人特意為孩子創作了相關主題的兒歌、小詩、童話和寓言等作品,發表在各種少兒報刊的公眾號上,家長不妨拿來作為親子閱讀材料。這些作品還是生命教育、災難教育的好材料。

(作者繫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兒童文學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教育報》2020年02月24日第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