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木蘭詩》怎麼背好背?


很高興能跟你分享一下我的背誦經歷,之前因為工作關係,其實也會背很多東西。

我發現要想快速記住一篇文章,首先你要知道這篇文章的結構,《木蘭詩》因為是文言文你首先要知道每一句的意思是什麼,然後每一段講的是什麼。第一段是講木蘭為什麼要替父從軍,第二段主要是講木蘭從軍前的準備工作並奔赴戰場,第三段是從軍征戰生活,第四段是木蘭還朝辭官,第五段是木蘭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最後一段是以一段比喻總結木蘭從軍。這樣分清文章脈絡以後,可以防止揹著揹著就忘記之後的內容。

然後就是熟讀了,你可以一段一段來,就是看著書讀,在流暢的前提下有多快讀多快。讀的很熟了以後,就開始練習背誦,建議你背的時候最好邊寫邊背。背完一句,在紙上寫上該句的前兩個字,就全忘了也不要看書,能想起多少寫多少,最後背完,再對著文章看哪些地方你遺漏了,再加深記憶,如此反覆之後,背過去後就很難忘記了。





清風小伊的生活紀實錄


這首詩我印象極其深刻,貫穿了我一整個的初中生活,原因是我的綽號叫*嘰嘰。(我可以很明確的說給我取這個綽號的同學絕對不是想用它表達什麼,純粹是關係鐵)

於是上課的時候老師說要朗讀課文,每次第一句全班同學都會步調一致的重讀,雖然老師一直不明就裡,但是她非常欣慰我們班每個孩子都把這篇文章背的很好[我想靜靜]

跑題了咳咳~

我前段時間有在喜馬拉雅聽一些語文有關的音頻,我發現但凡古詩文如果加上音樂會非常的便於理解記憶。最典型的就是《水調歌頭》了,我相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中國人都會背。

而且這也是有依據的,中華古詩講究韻律之美,其實說到底也是古代的一種語言形式,用吟誦的方式背文言文,就好比現在用唱歌來表達心聲一個道理。

所以,選一首你比較喜歡又比較適合這篇木蘭詩的歌,跟著韻律一起唱起來,自然而然就好背了。

對了,文言文和英語一樣,如果你懂了它是什麼意思,再去背誦就很好看記憶了。

你看,語言學習其實都是大同小異的。

最後再送你一張圖,看著神仙姐姐的臉,去想像木蘭的故事,是不是非常有代入感,這就又是語言學習中的沉浸式學習了



又見江水綠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是我的實戰經驗

晚飯過後,兒子說媽媽你把電視沒收了挺無聊的,我告訴他習慣就好了。

新學期開始,一定要積極,不僅僅是我,還有兒子。

看著兒子在沙發上翻滾,一會兒頭朝下,一會兒臉朝上。我說你可以提前背古詩詞,我幫你翻譯。他選了那篇《木蘭詩》,這一首我很喜歡,上學時背得滾瓜爛熟。

開始了,我讓兒子先通讀一遍,熟悉字音和字義。然後他自己邊讀邊背,一會兒功夫就背下來兩段,“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接下來的第三段他明顯有些吃力,或者是逐漸失去興趣。我拿過課本,告訴他我邊讀邊譯,他理解著記。“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遠行萬里,投身戰事,就像飛一樣越過一道道山嶺。”我讓他根據我的翻譯去對應原句,這樣理解就簡單了一些。

到了第四段,我讀讓他譯文,遇到詞語障礙我指導,然後再讓他順通譯文,返回原文,一段又背下來了。

第五段我換了方法,我先讀一遍,加上誇張的表情,抑揚頓挫的語調,然後翻譯一遍。田田被我逗的直笑,我告訴他這樣讀有思考下一句的時間和過程。我合上課本,聲情並茂地背下來,“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然後我讓他效仿我的方法,他果然很順利地理解著背了下來。最後一段他讀了兩遍就記住了。

接下來我把課本交給他,一字不差地背完全篇,兒子向我豎起了大拇指。我讓他試試,他要把課本遞給我,我說不用。他撇了撇嘴會意地一笑,然後斷斷續續地背起來。

一篇古文就在我倆半娛樂的狀態下背誦下來,看得出兒子很接受這種方式。

我在背誦的過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個梳著馬尾辮的女孩,雙手捧著書,坐在屋門外,讀著木蘭詩,看媽媽在偏房做飯忙碌的身影,看小貓爬上院裡的棗樹,看白雲正路過鄰家的屋頂…


易木電影


木蘭詩怎麼快速背出

快速背出木蘭詩

關於《木蘭詩》它有四個連續的片段:揭榜準備→替父出征→軍營生活→榮歸故里。我們在讀這篇課文的時候,先按這四個片段在腦海裡以花木蘭為主線放電影,讓其自然而然的按順序出現,從而使自己大腦裡有了一個完整的花木蘭活動的場景,比如,織布→嘆息→問→答→買→旦辭爺孃→旦辭黃河→萬里→鐵衣→歸見天子→回家,根據這個發展順序來記憶那麼就會很容易記住。也可以寫出每段打頭和結尾的幾個字,比如,唧唧復唧唧——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從此替爺徵;東市買駿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送兒還故鄉;爺孃聞女來——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安能辨我是雄雌?這樣我們在背誦的時候,就容易在提示之下快速記憶。

學教材中的文言文,不少是要求背誦的。這些課文都出自名人之手,有很強的代表性,把它們熟練地背誦下來,對於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寫作能力,培養語感是大有裨益的。在背誦課文時,不少同學只是反覆地機械地從頭到尾多次朗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背下來,待到要回憶其中某一句時,往往又要從頭開始;或暫背下來,時間一長,又全部忘記了,也就談不上運用了。

怎樣才能既背得快,又記得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這除了具有頑強的學習毅力外,講究科學的背誦方法是提高忘記效率的有效途徑。這裡向大家介紹幾種背誦文言文的方法。

一、抓住關鍵詞語背誦 這裡所說的關鍵詞語,一是指句段的領頭字,背誦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篇已能背誦的文言文,再次背誦時往往在某一段的開頭卡住,這時,如有人提示一下領頭字,就能很快地往下背。這說明領頭字有誘發思維、幫助記憶的作用。二是指容易聯想背誦內容支撐點的關鍵性動詞。如背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歷數擔當重任的人遭受艱難情狀的句子,可以抓住“苦”、“勞”、“餓”、“空乏”、“拂亂”等詞語。根據這個思路,不但有助於記憶,也有利於今後對材料的提取、運用。

二、結合句子特點背誦 在背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時,這幾句同為“××非不××”,背誦下面的“域民不以封疆為界……戰必勝矣”,可理清這幾句先排比句、再駢句、後散句的句式特點,從而加強記憶。對某些具有“重章疊唱”的特點的課文,我們在背誦時可以求同存異,即在背誦第一節後,找出其餘各節與第一節不同的字句並記熟它們就可以了。例如《君子于役》共兩節,第二節只有一少部分文字與第一節不同,因此,背熟第一節後,第二節只要記住不同的文字就可以了。

三、省略部分文字背誦 這種背誦方法適用於那些記憶力比較差的人。具體作法是:把課文讀幾遍後,再把它抄在本子上,抄時只保留每句話的開頭和結尾的一兩個字,中間的文字省掉,背誦時再補齊省略的文字。如背誦《出師表》就可以這樣:“先帝……崩殂,今……分,益州……,此……也,……”運用這種方法背誦,不但背得快,而且記得牢。

四、利用課文畫面背誦 有些課文景物描寫如詩如畫,人物刻畫栩栩如生,讀了課文,文中的畫面在頭腦中就像電影鏡頭一樣,自然而然地出現,從而產生聯想記憶。如《醉翁亭記》一文的二、三兩段,作者在這兩段中分別描繪了兩幅畫面,一是風景畫,即朝暮四季圖;二是風俗畫,即 “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若能將這些山水風光、遊人活動、個人情感等畫面印記於胸,就能快速成誦。又如對李白的《望天門山》一詩,也可按詩的意境勾畫出一幅山、水、日、帆組合而成的簡筆畫。這樣不僅有利於對詩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於記憶。

五、按照寫作順序背誦 這是根據文章的寫作順序背誦的一種方法。文章的寫作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等。如《扁鵲見蔡桓公》可以按時間順序背誦:扁鵲見蔡桓公-→居十日,扁鵲復見-→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居五日……桓侯遂死。對《核舟記》可以按空間順序背誦:整船-→船中-→船頭-→船尾-→船背;對《活板》則按邏輯順序背誦:活字板的創造發明→用法→功效。

六、參照課文譯文背誦 課文中,有些句子或段落繞口難讀,更難記,如《愚公移山》一文第三段中的幾個句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背誦時,錯讀、漏讀、顛倒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時,可以採取參照譯文的方法來加強記憶,即可避免錯漏顛倒等現象。

七、根據課文線索背誦 文章的寫作線索有寫人線索、敘事線索、抒情線索等。《桃花源記》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展開記敘,從他逢桃林、入桃花源寫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尋未果而告終,按照這一線索就比較容易記憶。背誦《陋室銘》,可按題眼“陋”這一線索來記憶,文章先寫居室環境和日常生活的“陋”,再用作者的陋室與古代名室相比,寫得層次分明。

八、進入課文角色背誦 背誦《核舟記》中描述船頭三人動作神態的文字,可以讓三位同學分別扮演東坡、魯直、佛印,通過表演“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佛印“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豎其左膝”這些惟妙惟肖的動作,然後進行記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背誦《曹劌論戰》一文,可由三們同學分別模仿同鄉人、曹劌和莊公的語氣進行對話訓練,然後再背誦,效果將會更好。






每天拍攝生活趣事


木蘭詩

《樂府詩集》

唧(jī)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zhù)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ě),可汗(kè hán)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wèi)市鞍(ān)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 jiān)。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ì)鳴啾啾(jiū jiū)。

萬里赴戎(róng)機,關山度若飛。朔(shuò)氣傳金柝(tuò),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qiáng)。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huò huò)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當窗理雲鬢(bìn),對鏡帖(tiē)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向錢走


木蘭詩記憶方法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結構分析:第一段就點出了唯聞女嘆息,第二段引出原因)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情節分析:昨夜見到軍帖了,十二卷每卷都有爹的名字,可是家裡又沒男兒,只好木蘭替父從軍)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敘事連鎖:這一段難記的地方可能就是東南西北了,提前關鍵字“東馬、西鞍、南轡、北鞭”,把這幾個詞加工處理後想成:東海的馬到了“西安”因為“難配”對,“被扁”了。然後就是注意下相同的句式,旦辭……暮宿/至……不聞……但聞……)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字詞連鎖:奔赴萬里,路上寒氣很重,這一去不知是否能回)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事情的先後順序:爺孃姐妹小弟知道我回來後各自的反應)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自在六合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

傳奇小偉


有的人背書看兩遍就會,而有的人讀一上午可能都記不住,方法很重要。

背書也要講究方法:

方法一先理解文中釋義,然後順著意思往下背會容易很多,到哪個地方不流利的再加強就行。

方法二運用文中畫面背書,即每讀一句話在腦海裡想像一個畫面,這樣會輕鬆很多,每個畫面就像電影一樣特別生動,不僅背書快,而且以後寫作文更加會活學活用。

方法三畫構架圖或者思維導圖,把需背的內容用思維導圖分層次畫出來,這樣思路會更清晰。

方法四記憶宮殿法即找地點樁,把需要記的每段放到固定的地點樁上,看到地點樁就能想到背書內容。

背書方法很多關鍵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我來自土星269


先看完全部的譯文,大概理解全文意思,再根據每一句的譯文來背,結合古今含義。


skyline2


理解她的意思,順著故事發生的脈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