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大理,憑什麼第一?

文 | 白羊

2019年,在“房住不炒”持續發力、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增幅降至個位數的大背景下,雲南大理則以20.2%的“超高分”,拿下了內地城市年度房價漲幅第一的寶座。


大理,憑什麼第一?


日前,胡潤研究院與不動產管理機構斯維登集團聯合發佈了《斯維登置業·胡潤2019年度全球房價指數》,裡面的料不少。


大理,憑什麼第一?


如上圖所見,在全球房價漲幅最高的TOP50城中,中國內地城市佔了27個;TOP20中,內地城市佔11個;TOP10中,內地城市佔6個;TOP5中,內地城市佔4個;

無論怎麼劃分,中國內地城市都佔據了全球房價漲幅最高城市排名中的大半壁江山。

當然,你也可以認為這張榜單形象地反映了當下的中國經濟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全球租金收益率最高的10個城市當中,沒有一個在中國(含港澳臺)。


大理,憑什麼第一?


而這張榜單則間接反映了當下中國樓市的本質和房價的高脆弱性。不過,這是另外一個話題,有機會再展開。

焦點重新回到大理身上。

此次拿下內地城市年度房價漲幅第一寶座是雲南大理市,2019年房價漲幅為20.2%,在全球榜單中也高居第二。

不過細品榜單,有些現象很有意思。

其一,不止2019年,過去三年大理都是中國內地房價表現最好的城市之一,與西安、貴陽、昆明等省會級城市不差上下。

據胡潤介紹,過去三年中國內地房價累計漲幅最高的中國城市是西安,三年累計漲幅46%,其次是貴陽、大理和昆明,三年累計漲幅都在35%左右。

其二,2018年大理房價的漲幅值雖不低,但仍落後西安、昆明、貴陽,可2019年卻以更大的漲幅逆勢趕超了這幾個熱點城市。

西安、貴陽、昆明,這幾年房價大漲,背後邏輯並不難理解:

1、這些城市本就是省會級城市,雖能量不足以輻射全國,但吸噬省內資源綽綽有餘;

2、近兩年的搶人大戰中,佔得先機,“板凳厚度”夠厚,尤其是西安;

3、地產在當地經濟的主力引擎,如2019年上半年,昆明、貴陽房地產投資佔GDP比重分別為36.3%、32.7%,就像房價漲幅一樣居於全國前列;

4、調控政策沒有一線嚴格,並利用與一線城市調控政策的時間差,吸收了從較早調控城市溢出來了流動性;

但大理僅是一個地級市,對省內資源的吸附力和底子顯然不如省會城市,從2018年房價漲幅值的差異,也確實能看到城市能量的差距,可到了2019年,大理為何還能逆勢登頂,實現反超?

這裡面有其實力的一面:一是,大理是我國知名的旅遊重鎮,對來自全國的旅遊度假投資客有著磁鐵般的吸引力;二是,大理的區位、交通等優勢,使能夠輻射雲南省內的滇西和滇西北地區。這一點優於其同省對手——同是旅遊名城的西雙版納;三是,大理本地的剛需群體較多,旺盛的需求帶動了價格上行。

這三條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釋大理房價近幾年的火熱,但無法解釋的2019年逆勢上漲,蓋過西安、貴陽、昆明的風頭。

問題出在政策上,2019年看似幾個沒有關聯的政策組合在一起,卻產生了意外的化學反應,推動著大理的房價漲幅翻倍式增長。

一是,海南的全域限購意外成全了大理。

我國地域雖大,但真正適合過冬度假的地方卻不多,也就臺灣省、海南省、雲南省及廣東及廣西部分地區。而最受內地度假投資客青睞的,海南居首,雲南次之。

2018年隨著海南島全域限購,雲南就成了全國度假投資客的心頭肉,而云南最負盛名的旅遊名城就是大理。

二是,大理的調控政策,蜻蜓點水、不疼不癢,為外水的流入提供了機會。

早在2018年年中,大理、西雙版納就成因房價上漲過快被央視點名。此後,西雙版納實行了對炒房團打擊比較直接的限購、限售等較為嚴格的政策,但大理沒有實行限購、限售政策,僅僅只是一個不關痛癢的“限價”。

結果就是西雙版納此後進入下跌週期,而大理的房價則是越漲越猛。

三是,2019年大理洱海的生態保護的落地推進,使部分項目開發受到限制,市場新增供應有所放緩,供需關係的變化進一步推動了價格上漲。

若從平均價格上看,如今大理的房價已和省會昆明不差上下(一萬三四左右),但其各類基建、配套卻明顯不如昆明,所以從基本面上看,大理的房價風險還是不小的;

不過,不管是股市還是樓市,都沒有絕對正確的邏輯,就看你用哪種視角看。若你拿大理對標三亞(都是國人心目中的度假天堂,面對的也都是全國市場,而不是局於一省一地),大理房價似乎還有很大的空間(參考三亞房價對海口房價的碾壓)。

市場最後會沿著哪種邏輯發展?不妨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