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何意?真能這樣分清雌雄嗎

中學課本上,給我們印象最深的除了蘇軾、李白、杜甫等名家的經典作品,還有一些生動有趣的無名氏之作,比如《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直到如今,聽到這幾句詩,不少人心中都會想到那個英姿颯爽的奇女子花木蘭。

《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何意?真能這樣分清雌雄嗎

這首詩寫得明白如話,敘述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但詩中卻有很多細節,是至今尚有爭議的。比如“唧唧復唧唧”中的“唧唧”到底是嘆息聲,還是機杼聲,至今專家仍有爭論。而“磨刀霍霍向豬羊”中的“霍霍”,到底是磨刀的聲音,還是刀光閃動的樣子,也一直沒有定論。而對於“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一句,當年很多人也沒有理解。古代女子在臉上貼花黃,就是說自己還是黃花閨女,木蘭的這一舉動,就是要告訴大家,自己在軍營裡的潔身自好。

《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何意?真能這樣分清雌雄嗎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介紹的是這首詩的最後一段,內容如下: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個人覺得,這最後一段,是全詩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木蘭從軍十二年回到家後,脫下戰袍,換上女裝,貼上花黃。當木蘭以女裝出現在出生入死的戰友眼前的時候,那些勇武的戰士,該有多麼吃驚。

《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何意?真能這樣分清雌雄嗎

其實對於木蘭從軍十二年,為什麼一直沒有被發現是女身這一問題,不少文史專家做過很多推測,但都無法應證。文中的最後一段似乎就此作出瞭解釋,這段字面意思是:拽著兔耳朵,把雄兔和雌兔都抓起來觀察,雄兔的雙腳會撲朔動彈,而雌兔只會眯著兩隻眼睛。通過這種方式,就能把雄兔和雌兔區分開來。然而平常的時候,雄兔和雌兔都是趴在地上行走的,怎麼能分得出雌雄呢?

《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何意?真能這樣分清雌雄嗎

稍微有一點常識的朋友,就不難發現這樣的解釋其實是有一點問題的,事實上這兩句也困擾了不少人。雄兔和雌兔怎麼可能通過“腳撲朔”、“眼迷離”加以區分呢?或許有人會說,雄兔活潑、膽大,所以會亂蹦躂,以表示反抗;雌兔比較膽小,只會眯著眼睛。這種說法從今天的生物學角度上而言,顯然是站不住腳的。而筆者考證古代的歷史典籍和民間傳說,並沒有找到古代有人這樣分雌雄的證據。那麼作者這麼寫,難道別有深意?“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到底何意呢?

《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何意?真能這樣分清雌雄嗎

其實這兩句是互文的寫法,這是古詩詞中很常用的修辭手法。上下兩句看似說兩件事情,實際上是互相呼應和補充的關係。在《木蘭詩》中,這種互文的手法運用很多。比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也是典型的互文手法。這句話不能理解為是跑了四個地方,買了四樣東西;只能理解為是到處尋找,最後買到這些東西。之所以採用互文,是為了詩歌韻律和詩的節奏,同時為了表達四處尋找的情狀,顯出花木蘭風風火火的個性。

《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何意?真能這樣分清雌雄嗎

瞭解了“互文”,我們就能理解最後一段了。並非是雄兔撲朔雌兔迷離,而是說雄兔、雌兔都會撲朔與迷離。作者的本意,就是想說,即便是徹頭徹尾地檢查,都很難區分雌雄,何況兩個兔子並不會乖乖讓你拽著耳朵檢查。這樣寫透露出木蘭的純真和得意,這種瞞了大夥兒12年的小傲嬌讓木蘭這個形象陡然可愛起來。因為這段互文,後世還誕生了一個成語“撲朔迷離”。

《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何意?真能這樣分清雌雄嗎

哪怕是透過千年的光陰,我們似乎依然可以想象出大家的瞠目結舌,能夠想到穿著女裝的木蘭以一種可愛到極致的口吻得意地說:“你們怎麼就沒發現我是個女孩子家家呢?”這樣的花木蘭,怎能讓人不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