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學書法投“名師”好還是“明師”好?

古董一尊


取法乎上唯學古 以古為師書自通

名師,明師大多是現代人對有“學問”人的稱呼。

名師多指名氣大收費高或在一定範圍有較高口碑的老師。

明師多指雖然名氣不大,但術業有專攻,傳道授業解惑上有一定經驗的老師。

初學書法,一般建議從楷書開始。顏柳歐趙四大家代表著楷書最高成就,有它們為師,名師明師的似乎無足輕重了。

以古為師,是學習書法不二法門,更是學習書法的唯一捷徑。





趣墨緣


當然是名師了!我身邊有個學美術的,他是正規美術學院畢業的,一次去他家裡,他本人指著自己的一幅畫對我說過: 這幅蒙娜麗莎在收畫的那裡只能賣不到3000元,而他的一個朋友畫了同樣一副蒙娜麗莎,在傳神以及相似度上比他的差了很多,但是人家的能賣4000,還好出手,只因為那個同學的老師是個相對更有名氣的教授!



太原小朋友1314


您好,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想根據您的問題延伸出三個命題,也可以說是分類討論我們可能遇到的實際情況:

【1】名師不一定是明師,僅名氣大-適合初學

【2】明師不一定是名師,技藝高超-適合入門之後的進一步拔高

【3】既是明師,又是名師,理想狀況-適合繼續深造更好層次

從上面三個我們延伸出來的命題來看其實第【3】個是我們最期望的,但是有時候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們必須二者擇其一怎麼辦?這就回到了問題的原點,但是我們能遇到的狀況也無非命題【1】或者命題【2】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下面給您做一下具體的剖析,只有把問題用解剖麻雀的精神剖析開來,才更有利於我們做取捨選擇。

我們先來看第【1】種情況:是名師但不是明師。這種情況呢帶我們的老師在書法方面的造詣可能不是很高,其本身的見識和眼界也不是很廣泛,可能對書法本身也沒有做過很細緻深刻系統的研究,但是其可能善於運作或者炒作,朋友圈比較大,那麼他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有著較高的知名度,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粉絲多,流量大,這是很突出的兩個特點,這個粉絲量和流量就足矣帶來較大較高的經濟效益,所以跟著這樣的老師是需要以金錢利益、社會交往為價值導向的,但是在書法水平方面不會給你帶來很大的促進,更有可能限制了你,是你走了彎路,現在這樣的書法大師太多了,很多協會都有這樣的情況存在。【對於學習者來說呢可能學習費用較高,而且學不到真的書法核心的東西】。

另外再看看第【2】種情況,這樣的老師呢,已經達到的書法造詣很深,就是字寫的很好👍,本人對書法也與很深的理解,對自己的書寫現狀和理想有著很明確的認識和目標,所以我們稱之為明師,但是可能是太專於書法藝術本身,而投入到社交活動的時間又太少,所以導致在知名度方面有所欠缺,因為名氣不大,知道的人少,所以作品的潤利也就自然不高。【對於跟隨學習的人來說呢學費自然也優惠,而且能學到真東西】。

那麼第【3】種呢,當然就兼具了第1和第2種的優勢,名氣大,造詣高,能系統的學到真東西,但學習費用會更高,舉幾個例子比如中國藝術研究院的陳海良,陳忠康舉辦的高研班,一般培訓費用都在萬元以上,而且時間有限。

說了這麼多,那麼我們怎麼去選擇呢?我想個人的學書情況和悟性不同,我們要在上面的選項中作出選擇,首先需要對自己的經濟實力、學書狀況(處在哪個階段,是初學還是已經入門還是有較高的造詣)悟性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才能去做最佳的選擇!

順便附上一些既是明師又是名師的大家的作品供參考!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和啟發!謝謝🙏











槐庵


這個問題提的好!

我是個書法愛好者,學寫書法已經近三年了,中間有兩次拜師的經歷來和大家分享。第一次拜師學習是到了我們市書協培訓中心,期間有老師授課,這位老師是我們縣裡的名人、企業家,善寫隸書,善畫雄雞。是位"名師",他教我們寫字要放開寫,"我筆寫我心","雄雞高唱天下白"。學習了近一年時間,我就寫作品了,過年時我寫的對聯受到了鄰居高大爺的表揚,我心中竊喜,以為學以致用、可以創造社會價值了。

我把我寫的對聯作品給我同學看,他說我寫的不是書法,是"老幹部體",他給我推薦了一個老師,這個老師研究書法多年了,先教我執筆,再教我臨帖,強調學書法必須臨帖,給我規劃了學習路徑,先學顏體多寶塔,再寫麻姑仙壇。中間學習篆書練習線條,感覺才走上正路。

寫到這裡,大家想必都明白了。



GmLixifu


既然是說學書法,那是首先應該是找那個“明師”,因為在學的過程當中,主要是先搞明白書法的道理,以及學的過程之間的一些技法練習種書寫效果要求,“明師”可以把這些深奧的道理講的更透徹,講得更明瞭,更適合初學者學習!所以我認為剛開始選擇“明師”會更好。

當然,學書法到了一定程度,達到了一定水平,如果有機會投到名師門下,那是最好不過,因為那樣會接受到更多的見識,更多的機會,也能夠有更好的橋樑,名師應該有名師的道理,他肯定在某一個書法領域有獨到的見解,能夠給你指明方向,舉一反三,取法乎上,以古為師書自通。名師多指名氣大收費高或在一定範圍有較高口碑的老師,正所謂名師出高徒,這也是一條比較快捷的路,這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機會。

明師多指雖然名氣不大,但術業有專攻,傳道授業解總惑上有一定經驗的老師。初學書法,一般建議從楷書開始。楷書有一定基礎了,然後根據學書的經驗,我是建議行書與楷書結合練習,那樣會讓人悟到更多的道理,寫楷書能把筆握穩,行書能把筆練活。

最後以古為師,是學習書法不二法門,更是學習書法的唯一捷徑。我沉下心來學習,才有更多的收穫。





品玉齋劉智華


“投名師”好,還是“投明師”好?答曰:先投明師,再投名師。如之何?

對曰:初學書法須先過“平正”關。明師嘛,自然深明筆法、技法、篇章結構等與筆劃、結體、墨法的辯證關係,再加上其久久為功的教學經驗,學起來入門快,能把基礎打牢。但明師重教,實踐中己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固定的教授方法,比如橫豎撇捺等,橫折豎彎等,大都是呆板一成不變的。所以說守成有餘,創造力不足,難以彰顯自我面目。再往前走,學敧正,學飛龍走鳳,自然是力有不逮也。

再投名家則進步快矣。凡名家大都已過“險絕”關,極度張揚個性,己經形成了自家面貌。其結字、點劃、大小、疏密、乾枯、濃淡等時出新意而篇篇不同,筆法、技法、墨法極盡險絕誇張,而又不逾規矩。跟名家學,對形成自己這一個的面目,走向成功,有所借鑑,可以少走不少彎路。

不消說,投名家,既包括投在世名家,也包括已故歷史上的名家,跟當代名家學,切勿忘了多讀臨歷代名帖,這樣不斷充實自己,於成功大有益焉!





抱一而行


想要學到好的書法,一定是明師更有效果。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書法書法筆法傳承過程中的一個小故事,分享給您。

在唐朝的時候,李世民辦了歷史上最牛的書法培訓班“弘文館”。虞世南,歐陽詢,為主教。進入這個“培訓班”可是不容易的,需要有很強的書法功底,然而這個機構卻沒有培養出一個優秀的書法家。

原因我們分析一下

首先,師資,都是行內頂尖人物。在中國皇帝裡面,李世民的書法一定排得上號的,也是虞世南的學生。說明老師並不菜,而且真正懂得書法。褚遂良也跟歐陽詢學習書法,是後起之秀。這些老師在中國書法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絕對算得上是“明師”。

中國的書法史上有筆法傳承,凡事得到筆法的人,在中國書法史上都擁有一席之地,所以明白這個筆法就明顯成為學習書法必須掌握的內容,這個就需要“明師”來“口傳手授”。可以從網絡上搜索一下中國書法的傳承史,再找下他們的關係,就發現中國書法筆法不外傳,不是傳給了自家人,就是傳給了弟子。所以也就明白為什麼實力那麼強大的“弘文館”卻沒有教出一個像樣的學生,因為老師沒有把書法的筆法講給這些學生。所以,這些“名師”對於這群學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學。

他們即是“名師”,又是“明師”,教學效果不一樣,原因在於這個秘訣有沒有交給學生。由此可見,跟一個“明師”學習,如果他教你,你能學到。如果光是“名師”而自己水平也一般,那必定教不出一個優秀的學生。

[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個人見解,請多多指教。





修愚人書法


不管是跟“明師”還是“名師”學習都有其辯證的兩面,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首先:關於拜師“明師”

1:“明師”者,“明”也,能傳道授業解惑之師,會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性格,學識,才情,生活經歷,以及對書法理解的深淺程度等因素,學習的書體,風格,學習方向都不一樣,書法的學習和修養是個漫長的過程,明師會從書法的基礎根源,給你作出極具有前瞻性的,長遠的學習規劃,這很重要;不然就會像當年王羲之跟衛夫人學習書法一樣,《題衛夫人後》在文章後部分,寫道:“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見李斯、曹喜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大意是:我小時候跟著衛夫人學習書法,認為能夠學到大本領。等我見過了李斯、曹喜的書法,見過了鍾繇、梁鵠的書法,見過了蔡邕、張昶的書法,我才知道,跟著衛夫人學習就是浪費時間,還是跟著碑帖學習比較好)。不能說衛夫人的書法和教學水準有問題,而是沒有對王羲之作出較為正確的書法學習計劃。從而因材施教。

2:“明師”者皆品行高潔,博學曠達之士;跟老師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書藝本身,耳濡目染,還要學習其高潔的品格和一身的修養,劉熙載的《書概》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日,如 其人而已。” 還有性格,氣質、人品、命運等。基本是人生活的全部內容。蘇東坡亦有“書品既人品”的學書思想。揚雄在《揚子法言》中提出“書,心畫也”。皆說明了人品與書品的關係,“明師”亦會引導你走正大氣象的書道正路。

 

3:“明師”一般專於學問,不善世故,因此社會名望和社會地位,相對不是那麼顯赫,社會人脈資源亦相對薄弱,對你以後圈層的發展起不了較大的作用。(當然也有例外,反之更好),“明師”重才,惜才,如若其收你為弟子,對你會視如己出,悉心教授。

 

其次:關於拜師“名師”

1:“名師”者,以“名”立,社會名望和社會地位相對顯赫,具有極好的社會人脈資源,達官顯貴,富商巨賈,皆為其座上賓,其本身也可能擔任重要的社會職務,對很多物事,直接有決定的權利,這樣對你以後的圈層發展,社會地位的提高會有一個質的鋪墊。

 

2:常規來說“名師”的弟子眾多,亦形成了以“名師”為中心的圈子,相對來說向你教授書藝的時間分配不是那麼充分,因此對書藝本身的提高值得商榷,更多考驗你的是在這個圈子裡的處世哲學,  

 

綜上拙見,吾不可臆斷,每個人學習書法者之衷由不一,自度取捨!






夏庸


書法,也是一門學文,也是有修養和雅氣的,又有風度。要是投“名師”或者“明師”,這個嗎,怎麼分別呢?還真是有話說,但是我說不出什麼青紅皂白。

要我用簡單的話說,“名師”肯定是很有名的書法家了,寫的書法是行雲流水神妙絕論,氣試雄威,在全國肯定赫赫有名的名師書法大師。而“明師”書法也差不到那裡去,書法也是飄飄欲仙,群鴻戲海。

可有一樣,“名師”和“明師”同樣寫的

一副字,但是大多數都分辨不出來,也看不出破綻,那說明什麼“名師”和“明師”呢都有相同點,就是沒太大名氣,“名師”難找,“明師”易拜,就這個意思,所以說想找個名“名師指點”那可是難了,要是找個“明師”那就不一樣了,“明師”各個地方有的是。所以說,學書法“名師”“明師”都一樣好,別多想了。謝謝,歡迎大家留言關注


石雕齊哥


先明師-後名師

初學書法,選明師即可:名師不是每個初學者都能接觸得到的。再說,名師都很忙,也沒時間搭理一個初學者,也不會手把手耐心給你講解!就算名師給你講解,初學者未必聽得懂!名師教初學者,就像大炮打蚊子!殺雞用牛刀!而明師,一般都會陪你一起練字,手把手教你入門!

有一定基礎後,找名師: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只有你有一定基礎後,根正苗紅裡,名師才會多看你幾眼,順便點撥一下,打開你的瓶頸,助你通關!僅此而已!

書法是一種修行,更多的是靠自己練習、總結、參悟,跟名帖學習,向古人取法,水到渠成,時間久了自會提高,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