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平時自認為學懂了,但考試成績卻不好,這是為什麼呢?該怎麼辦?

平時感覺自己都學會了,但是考試卻考得不好,這是為什麼呢?

平時自認為學懂了,但考試成績卻不好,這是為什麼呢?該怎麼辦?

很多初中生、高中生應該都有這樣的體驗,上課時老師講的知識感覺自己聽懂了,下課後做的習題感覺自己都會做,也都明白了並且做對了。但是到考試的時候,遇到同類型的題,要用到相同的知識點時卻做錯了

平時自認為學懂了,但考試成績卻不好,這是為什麼呢?該怎麼辦?

而這種做錯的情況要等到考卷批改後,看到自己錯誤的地方才會恍然大悟,而在考試的時候卻信心滿滿的感覺自己做對了。

平時自認為學懂了,但考試成績卻不好,這是為什麼呢?該怎麼辦?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情形呢?

常理上來說,學會了那麼做題的時候和考試的時候就一定能做對,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相信的簡單道理。

平時自認為學懂了,但考試成績卻不好,這是為什麼呢?該怎麼辦?

之所以會出現平時感覺學會了但考試卻做錯的情形。原因無外乎兩個方面。

第一,就是上課時對老師講的知識點是聽懂了,例題也能看明白。對著例題去做習題,照貓畫虎也能夠畫出來。但是卻沒有學到知識的靈活運用,並不會變通,所以呢,題型稍有變化,還要按照舊的思路去畫虎,那麼就做錯了。

第二,自己感覺自己聽明白了,但事實上並沒有聽懂。並且在課後沒有去做充分的複習和練習,導致自己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似是而非,當考試的時候遇到相似的題型時,腦子稀裡糊塗,對於自己做的正確與否也無從判斷,從而導致自己在考試時認為自己做對了,但考試結果出來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錯了。

歸根結底,平時感覺自己學會了但考試卻做錯了的情況出現的原因,就是自己對知識的掌握不夠深,對知識的運用不夠靈活,並且平時沒有下足夠的功夫去將這些知識點去複習鞏固再鞏固。

平時自認為學懂了,但考試成績卻不好,這是為什麼呢?該怎麼辦?

針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首先,從思想上要重視。堅決拋棄以往那種“自以為上課聽懂老師講的,那麼課下就不用去做複習不用去做練習,也不用去做測驗,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的舊想法。必須堅決糾正自己的舊思路,提醒自己一定要認認真真聽老師講,在聽懂的基礎上自己去理解,去回顧,去反思,確定自己真的聽明白了。這是第一步;

其次,在聽明白的基礎上一定要去做例題,然後去做習題。當然這只是基礎。

更重要的是再做相應的專項練習鞏固題,最好去找一本以往別人曾經經常出錯的錯題集,專門去練習,從而來保證自己真正能系統地把知識點掌握住最後,要及時對自己進行測驗。並根據測驗的結果來看自己掌握的知識點是不是紮實,還有沒有缺陷、薄弱點。

​然後針對這些薄弱點進行復習鞏固再練習再提升,那麼此時才可以認為自己懂的知識變為了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識。之後再在考試中遇到類似的題目,就一定可以做對,也就不會再出現所謂“平時會考場不會”的情況。

總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把足夠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學習上,不急躁不氣餒,踏踏實實把知識點掌握,紮實做好練習,做好測驗,那麼自己的學習就一定可以提升上來,最終一定可以考取自己想要的好成績。

平時自認為學懂了,但考試成績卻不好,這是為什麼呢?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