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特色辦學8年,50名“問題學生”各有成就,這位校長真不簡單

導語:

《窗邊的小豆豆的》是一部日本作家黑柳徹子寫的自傳體小說,書中描述了作者(小豆豆)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經歷:

小豆豆因為淘氣而被學校退學後,由媽媽帶到了巴學園。在巴學園小林校長和老師們的教育和引導下,從一個“問題學生”變成大家都喜歡的優秀孩子。

也是因為這段美好的童年時光,讓小豆豆一步步地蛻變為一位成功女性,不僅成為著名的作家和節目主持人,還被命名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歷史上第一位親善大使。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小林校長的培養和教育。

特色辦學8年,50名“問題學生”各有成就,這位校長真不簡單

獨具特色的“巴學園”式教育方式讓很多“窗邊的孩子” 在巴學園裡能夠快樂成長。(注:黑柳徹子在書的後記中這樣解釋道:“窗邊”這個詞給人一種被排除在外圍,而不是處於主體地位的感覺。)

巴學園辦學的8年時間裡,在校學生不足50人的情況下,能夠培養出國家級人才10多位,世界級人才2位;而且巴學園孩子長大成人後,都能夠在各自的崗位和家庭生活中幸福生活。這不得不令人驚歎於小林校長的治學之道和育人之能。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在巴學園的學習生活中,孩子們都經歷了自己最美好的童年時光,同時也在小林校長的幫助下,重新接納獨特的自己,也在用同樣的愛和信念去迎接往後的人生之路。

下面我將從尊重天性與人格、建立平等關係、接納與信任三方面淺析小林校長如何用智慧教育的鑰匙打開孩子心靈的“三重門”——激發求知心,培養自尊心,樹立自信心,讓孩子真正接受到教育的真諦以及有能力去探尋生命與愛的意義。

特色辦學8年,50名“問題學生”各有成就,這位校長真不簡單

【1】

尊重,是更高級別的教養。尊重孩子的個性,因勢利導,讓孩子的天性得到釋放,這是打開孩子第一重心門之“求知心”的鑰匙。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有心靈卻無法理解什麼是真。不會感動,也不會充滿激情”。—— 小林宗作校長

真正能走入孩子內心的教育,絕不是簡單的教書傳授方式。而是給你足夠的尊重,激發你的天性,點燃你內心求知的火種,激發你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你真正走入社會和自然這所大學堂,汲取到真正的知識和技能養料。

從踏進“巴學園”校園大門的那一刻,小豆豆就感覺自己已經愛上了這所有趣的學校:

“巴學園”有著與眾不同的校門,它是由兩株矮樹組成的,樹上還長著綠油油的葉子,用小豆豆的話就是“從地上長出來的校門呀”;

走進校園,電車教室更是讓小豆豆欣喜不已;圍牆上是各種各樣的樹,總之,巴學園的一切,對於孩子們來說都是有生命意義的個體,孩子們能夠在這樣一所與自然融合一體的校園中學習和生活,更能釋放童年的天性。

特色辦學8年,50名“問題學生”各有成就,這位校長真不簡單

小林校長在巴學園,一直倡導的是自由教育,尊重孩子們的個性的教育理念。

上課,採取的是先把當天要學習的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後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學習。

對孩子們來說非常開心,因為能從自己最喜歡的科目開始學習!而對於老師來說,可以儘快瞭解,每個孩子的個性,這樣因材施教,更有效果。

上課的老師,也不是必須有所謂的“執教證書”才可以教授課程。對於種莊稼的課程,小林校長請來了真正有經驗的農民伯伯——“旱田老師”,他認為讓孩子們“看到真正的東西”非常重要。

孩子們的“種莊稼課程”是在池塘邊的莊稼地裡進行的,“旱田老師”一邊給孩子們說著關於如何識別雜草,如何鋤地,如何鬆土施肥等經驗之談,一邊手把手地教孩子們怎麼幹活兒,孩子們接觸到了真正的莊稼,而且還以自己的雙手幹完了播種的農活兒。

此後孩子們每天都會跑去田邊,看看自己種的種子是否發了芽?抽了穗?的確如此,瞭解莊稼的整個生長過程,並不侷限於在課本中,而是真正地走進莊稼地裡去實踐。

“不要把孩子們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要比老師的計劃大得多”。

為此小林校長希望孩子們走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去親自體驗感受自然的美好。

特色辦學8年,50名“問題學生”各有成就,這位校長真不簡單

反觀我們周圍有一些家長和機構,對孩子們的教育卻沒有做到這一點,從來都是採取跟風式的。別人學什麼,最近流行什麼,就讓孩子學什麼,或者非要孩子按照現在的模式去學和模仿:教孩子學畫畫,一幅畫多少筆畫完,第一筆畫什麼,畫在哪個角落,都規定好了,這其實就在製造一種教育的複製品,而不是遵從孩子的天性去教育培養。

不尊重孩子的天性,用強制手段去讓孩子屈服於現有的教育方式是一種殘忍,而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人格就是學會去接受孩子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用耐心去陪伴孩子成長。

在巴學園的短暫時光裡,小豆豆得到了她想要的尊嚴與快樂。她在以前學校裡所出現的那些所謂的“問題”,在巴學園裡卻得到了小林校長的肯定和引導,讓她真正地得到成長和蛻變。


特色辦學8年,50名“問題學生”各有成就,這位校長真不簡單

【2】

平等,是愛的前提。與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是打開孩子第一重心門之“自尊心”的鑰匙。

在精神層面上平等對待他人,首先要把對方視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人。

到了巴學園,在校長室裡,小豆豆第一次那麼開心。

小林校長很鄭重的請小豆豆坐到椅子上,並且把自己的椅子拉到小豆豆麵前,鼓勵的對她說“說什麼都行,把你想說的全部說給老師聽聽”。

校長這種認真的態度讓小豆豆開心的不得了,把自己想說的話全說了,而這一說就是四個小時。

四個小時聽起來好誇張,試問現在哪個家長老師願意聽孩子說那麼久。可是小林校長做到了“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樣,向前探著身子,專心地聽著”。

因為她整整和校長說了四個小時,而且是隨便她說什麼,小林校長都在微笑地注視著她。後來校長用溫暖的大手摸摸小豆豆的頭,讓她留在了這個學校。

特色辦學8年,50名“問題學生”各有成就,這位校長真不簡單

“能永遠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好了。”這是小豆豆第一次見到校長小林宗作先生的感受。

把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學會去傾聽,這是對孩子最好的尊重。

尊重一個孩子意味著,我們也要把他當成一個獨一無二的人來對待,我們更需要做的是瞭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尋求與孩子心理上的溝通與默契,這樣才能樹立起孩子的自尊心。

特色辦學8年,50名“問題學生”各有成就,這位校長真不簡單

【3】

接納和信任,是對孩子最大的認可。接納和信任孩子的能力,賞識孩子的做法,讓孩子擁有自信和勇氣去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打開孩子第三重心門之“自信心”的鑰匙。

對於身體有缺陷的學生,比如高橋君,小林校長親自設計了一系列的運動項目,目的都是為了能夠讓高橋君得到第一名,希望他:“不要忘記得第一名時的自信!”

事實上也正如小林校長所期望的那樣,高橋君在比賽結束後,有些驕傲的抽動著鼻子,滿懷著激動和喜悅,登上頒獎臺,領了一次又一次一等獎。

在多年以後,運動會頒獎臺上的光榮和喜悅一直還清晰的留在高橋君心中。

源於這份自信,成年後,高橋君在安騰電器公司擔任著“協調工作”,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職位,身材沒有別人高的高橋君一樣自信滿滿地勝任自己的工作。

特色辦學8年,50名“問題學生”各有成就,這位校長真不簡單

現實生活中,經常看到孩子某個事情做的不好,家長動輒打、罵、嘲諷。孩子原本僅有的丁點自信心,也被打、罵、嘲諷的一點不剩了。

有個朋友家的孩子,人挺聰明的,但小男孩天性有點調皮和粗心。每次考試總是不能拿滿分。他媽媽一看到做錯的題目,立即火冒三丈,非打即罵,類似“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都不會”“你還能做什麼事”這類詞句是張口就來,孩子在邊上戰戰兢兢。

久而久之,孩子不光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再也不想學習了,甚至變得膽小怕事。因為從媽媽對他的評價裡,讓他覺得自己真的很差勁,更加沒信心去做事情了。

孩子的自信更多時候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信任和肯定,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讚賞的舉措,都能讓孩子信心大增,也會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更為孩子們最強有力的精神支柱。

特色辦學8年,50名“問題學生”各有成就,這位校長真不簡單

【4】

“眼中有光,心中有愛”,才會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鼓勵和認可孩子的想法,並且給予他們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這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助力器。

記得有那麼一個真實的故事:6歲的小阿姆斯特朗曾認真地說:“媽媽,我要到月球上去!”母親笑著說:“好啊,只是你別忘了從月球上回來,回家吃晚飯。”這句溫柔的鼓勵始終銘刻在小男孩的心中。

33年後,作為人類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當他從月球返回地球時,記者問:“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話是什麼?”阿姆斯特朗答:“我想對媽媽說‘兒子從月球上回來了,我會準時回家吃晚飯’。”

對於孩子來說,在日常行為中得到被認可的滿足,更有助於他們產生積極的心理動機,並轉化為有效的行為動力,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成就意識”。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研究發現,當孩子被賦予更高期望以後,他們往往會表現得更好,也更敢於挑戰自我。

特色辦學8年,50名“問題學生”各有成就,這位校長真不簡單

同樣的道理,小林先生非常重視孩子們的想法和主張,並非常及時給與肯定和認可。

當小豆豆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找到小林校長並且認真地對他說: “我長大以後,要做這個學校的老師,一定做。”

此時,小豆豆以為校長先生會笑起來,但先生卻沒有笑,而是非常認真地問: “我們能一言為定嗎?”

先生的臉上,真的露出希望小豆豆成為巴學園老師的神色,小豆豆重重地點了一下頭:“那就一言為定!”

說著,小豆豆在心裡對自己說:“這是真的!一定要做到!”

特色辦學8年,50名“問題學生”各有成就,這位校長真不簡單

小豆豆開始想象做老師以後的各種美妙事情,當然,每個巴學園的學生都不會忘記童年的心願。

因為他們眼中有光,心中有愛,他們一定會變得越來越靠近自己的夢想。

“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大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人的影響,這些優秀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壞。所以,我們要早早的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這是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針,也是小林先生的教育實踐之路。

誠然,小林校長對教育的探索和熱愛,對每一個孩子都是當做很有人格的人來尊重和教導,這應該也是他成功的最根本秘訣吧。

但願每個孩子都能夠遇到自己心目中的“巴學園”,被歲月溫柔以待。

特色辦學8年,50名“問題學生”各有成就,這位校長真不簡單

(歡迎來到沁心情感吧,在這裡,我們專注情感心理和認知提升領域。生活,愛寫作。轉載須經本人同意,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請關注我的今日頭條號: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更多與你分享生活點滴。)

特色辦學8年,50名“問題學生”各有成就,這位校長真不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