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怎樣才算遵循自己的內心?

耀華河馬


人是沒有辦法做到完全遵循自己內心行事的。在實際生活中,你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違背自己的內心去做事情去說話,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身不由己,做出口不對心的事情!但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底線,做事做人方面,待人接物方面,如果總是沒有限制沒有底線,那這個人就是有問題的。

從小到大我們都會被教育要有自己的夢想或者理想,就是老師家長常常會問道的,你長大以後想當什麼啊?你以後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啊?等等,而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不斷改變自己的夢想。但是心底總是會留有一片空地是給那未曾實現的夢想留存的空白地!這樣我們在任何時候不管自己活成了什麼樣子都會在某一個時刻想到要去實現這個還沒有變成現實的事情。

這,可能就是所謂遵循自己的內心了,我覺得。

遵從內心並不是隨心所欲,並不是說你心裡想怎麼做就要怎麼做。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小老虎看世界0529


只要尊重自己的內心,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便都成了佛”。答案如此的簡單,令我徹悟。

寓言中,世間凡塵俗子在茫茫的人生滄海中,前赴後繼向彼岸奮爭著,少數人佔得天時歷盡艱辛“修成正果”,多數則被風浪擊落沉入海底,成了泯滅無聞的“芸芸眾生”。佛祖似乎更願意眷顧那些幡然醒悟迷途知返者和無慾無求的超脫者,分別點化成佛,以示佛祖慈悲為懷功德無量。

我不曾讀過任何宗教理論方面的書籍,更非佛教信徒,但我對宗教淨化人心靈的作用是深信不疑的。相信文中所講的,尊重自己的內心,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存心態。所謂成“佛”,也並非是真的修成正果立地成佛,而是指一種超脫的精神境界。可以說,寓言是在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世間滄桑人海茫茫,寧靜致遠無慾無求皆可成佛。

既然尊重自己的內心,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就能成佛,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在“朝聖”路上折戟沉沙呢?我以為,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上天的眷顧,同時也要面對各種嚴峻的考驗。現實生活中,在五顏六色的誘惑面前,能否耐得住寂寞,能否管得住一顆心的躁動,也就成了虔誠與偽裝的分水嶺。所以,到達彼岸或沉入海底都是自然的結果。

尊重自己的內心,這句話看似人人都能身體力行,可真正做起來遠沒有那麼簡單。如果說人世間無慾無求與世無爭是一種境界的高難攀登,那麼,說自己要說的話,做自己該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應該算是每個人心的主權所有了。對自己這個主權究竟是尊重還是褻瀆,也許我們自己感覺不到,不敢正視或不願正視,可佛祖卻看得清清楚楚。所以,眷顧與懲罰那隻能是由天做主了。

我覺得,任何一種宗教給人的僅僅是一種靈魂的啟迪,真正化作自身的行為理念,還須個人去切身感悟。相信,倘若我們每個人都淡看世間繁華,追求一種單純與樸素,給心一隅寧靜空間,尊重內心一方淨土,即使不能成“佛”,也能成為一個端莊的人。


悟淨


遵循自己的內心,說到底就是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去實現自己想要的,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努力,衝破束縛內心的一切外在因素。但是,遵循內心並非是追隨慾望,這個內心其實並不受慾望的束縛,中國的儒家思想謂之中庸、良知,佛法上稱之自性、真心、本來面目、如來。因此,遵循內心也是認知自我、肯定自我、實現自我。

其實很多都在說遵從自己的內心,其實自己的內心主要就是自己的認知與自身的慾望追求;既然這樣的內心是個人屬性的,那就不一定是正確的、完善的;因而,真正的正視自己的內心,是能夠看到自身的屬性,看到自身的長處與不足,改變自身的不足,向著完善改變自己,合理地、按照自身的狀況追求自身的慾望滿足。

人生道路上,充滿著選擇,其實每一個選擇我們都想遵循自己的內心去做,但大多數時候我們不得已被迫的選擇;比如,在擇業的時候,想遵從自己的內心,而認知水平的不同,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深化自己的認知,對自己的未來進行深度的思考,註定了與那些人云亦云的“隨大流就業”的人們,過不一樣的人生,儘管,為了生活,我們也同樣有必要,像這一代中年人那樣,去先就業再擇業,先餵飽自己,再談理想和人生。

但是,在還能改變的時候,或者有能力改變的時候,一定不要錯過遵從自己內心的機會!

聽從內心,根據長處,做出改變,什麼時候都不晚!

幾點建議

1、在以往的經歷中進行自我分析,更清楚的認識自己。

2、找到自己的“慾望”與現實結合,考量可行性。

3、找到自己的長處,遵循自己的內心,衡量下一步執行的利弊程度,作出最終的執行計劃。

4、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判斷將要執行的計劃,並作出最後的決定。

最後祝願那些一直堅持遵循自己內心做事的人,生活過的如意,事業也理所當然!



看一看十年少喲


如今的時代 世故人心 充斥著資本血淋淋的氣息和人最初始的貪念 一副副面具下,藏匿著一個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怎麼才算遵循自己的內心呢 自己有一個正的三觀吧 不違心 儘量幫助比自己弱小的人 這樣你人會得到一種昇華 發自內心的高興

每當自己覺得難的時候 問一問自己的初心 問一下自己當初的堅持 以前走的路就這樣放棄了 自己曾經幫助過的人 他們也會不會幫助別人呢

我們所看到的 聽到的 見到的 經歷過的雖然不如意十有八九 想一想自己的初心 用自己的善良 當初的那份單純 在這個利益燻心的社會 做自己的那一份堅持


不鏽鋼彩鋼製作


說起這個問題,讓我靈機一動想起來了一位著名的心學家,大家都應該知道,他就是王守仁,別稱:王陽明。

他認為自己的內心就是宇宙,就是天理。所謂儒家發展到明朝,已經完全的血肉模糊了。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克己復禮”,到西漢時期的“三綱五常”,再到宋朝時期的“存天理,滅人慾”……我也是隻能說古代的點心真多,哈哈。

其實我們的內心是最難安撫的,按捺不住的騷動,恭喜你,這時候的我們的年華是真的應該珍惜的,遵循內心,知行合一,致我們的良知,不過我心中的規則一直在變,不變的就是“王陽明”。



天天子了


遵循自己的內心

1,完全遵循自己的內心做事是不可能的,在社會層面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不能為所欲為,內心一些需要要壓抑自己。

2,現實生活有社會規則約束,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心靈達到自由之地,當然這需要不斷豐富自己,修煉自己。


徐曉鳳心理諮詢師


清楚的瞭解自己的需求,然後付諸行動,就算是遵循自己的內心。

比如你提出這個問題的行為本身就叫遵循自己的內心,那是主動願意來發問的,首先是心中有了想法,然後再驅使自己去行動,並有一些不確定的猜測後藉助一切方法去探索,去獲取自己想要的答案。

談到遵循自己內心的感覺時一定會遇到一個選擇,主觀的和客觀的,利己的和利他的,上面哪個選項都無法真正的做到做好遵循自己的內心,如果是雙贏的便不會糾結。

發自內心的願意去探索求知行動就是遵循自己的內心。

獲取更多內容請關注:蘇金豔生活心理學



蘇金豔生活心理學


遵循自己的內心是一種非常好的心態模式。但任何問題都要辯證著去看,遵循自己的內心並不代表放縱自己,相反,我們更應該嚴格約束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很多時候,成年人往往是為別人而活,當你學會關注自己的內心的時候,其實就意味著你已經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我們要在完成社會使命的基礎上,讓心靈得到放鬆,讓思想得到昇華,讓精神得到洗禮。簡單來說,我們要讓別人好,也要讓自己好。


老王和你觀社會


內心的大方向沒變,沒有違背自己良心就OK了,一點點偏離不重要,結果還在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