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李世民到底有多強?

玄武門之變前,27歲的李世民的官職是這個:”天策上將太尉領司徒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益州道行臺尚書令雍州牧涼州總管左右武候大將軍上柱國秦王世民

。”

那些亂七八糟一大串的頭銜加起來是什麼意思呢?大概是——國防部長+教育部長+河北河東戰區司令官+陝西、四川、寧夏、甘肅四省省委書記+首都警備司令+特級戰鬥英雄

這一大串封號是怎麼來的呢?是李世民打出來的!我們且看他22歲之前做了什麼?他在隋末統一戰爭中,經常披堅執銳,帶著玄甲軍衝陣殺敵,在對薛氏父子的戰爭中,統兵三萬滅了號稱擁兵二十萬的西秦,以八千追擊殲滅宋金剛數萬之眾,虎牢關之戰以三千精銳大破竇建德十萬大軍,順手滅了王世充,直接為唐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五隴阪之戰百騎衝虜陣,驚破突厥數萬大軍,看李世民的軍事生涯,簡直就是神兵天降,所向披靡。


李世民到底有多強?


李世民到底有多強?


虎牢關大戰之後的李世民早已是天下第一人,功高蓋世,李建成可以和當時的“天下第一人”相提並論嗎?在這個基礎上,玄武門之變就是必然,不是因為他和李建成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而是太子和天策上將根本不能共存,李世民不殺兄弟,兄弟就要殺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前,兄弟之間就發生了許多事情,比如李淵勸李世民離開長安,把陝西東面全部交給他;後來建成、元吉又上疏,不讓李世民去洛陽;李元吉密請殺秦王李世民、李淵不同意;建成元吉收買尉遲恭失敗;元吉使壯士刺殺尉遲敬德失敗;建成元吉誣告房玄齡、杜如晦,導致房杜二人被驅逐;李世民問計於李靖、李勣,這兩位不說話。

你想想,這段時間長安城是何等波詭雲譎,暗流洶湧,有人在下手,有人在觀望,鬥爭是刀光劍影,緊鑼密鼓,這時候李世民在長安城兵力上並不佔優勢,如果不是玄武門先發制人,那麼人頭落地的,可能是他自己。

玄武門之變前,李淵曾經想把李世民外封,他想要避免兩個兒子之間的爭鬥,勸李世民說:“首

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臺,居洛陽,自陝以東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梁孝王故事。”其實讓他回洛陽,建天子旌旗,自帶天策府謀臣猛將,那他就變成了明朝的朱棣,獨霸一方,日後豈不是更加難制?李世民自己是願意去洛陽的。

為了爭奪皇位,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了自己的兩位兄弟,確實狠了一點,但他不砍兄弟,兄弟就要砍他,之前他要去洛陽,自建旌旗,是誰上奏把他強行留在長安的?李建成李元吉啊!他們想幹什麼?李世民看不出來?李淵看不出來?


李世民到底有多強?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時候,為什麼整個長安城靜悄悄?沒有人來保護太子?為什麼十二衛將軍都默不作聲?為什麼李靖這些名臣大將都保持中立?大家心裡都有桿秤!天下是誰打下來的?是誰擊潰了薛舉父子?是誰打敗了宋金剛?是誰虎牢關大戰以寡敵眾,大破夏鄭聯軍,生擒竇建德王世充?是誰武功震動天下,功高蓋世,封無可封,不是太子爺,是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甚至算不上陰謀,而是陽謀,李世民就要砍李建成的腦袋,不服你穿越回去去救東宮啊?這叫歷史的進程,浩浩蕩蕩不可阻擋,不是小布爾喬亞傻文青們哀嘆幾句就可以改變的。

評價一個統治者,一個政治家,唯一的標準就是治國水平、安民手段、軍事能力和政治能力,這些方面,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他贖回隋末被販賣成奴隸的漢人百姓,休養生息,輕徭薄賦,興科舉,取人才,抑制豪門貴族。他平定天下,擊潰空弦百萬的草原帝國,滅高昌、打崩土谷渾、薛延陀,天下大治,被草原各族尊為天可汗,“貞觀之治”成為中國歷史上治世的標杆。

老百姓只在乎統治者是不是個有能力、有抱負、有理想、有手段的明君。


李世民到底有多強?


在封建時代,皇帝殺個自家人,不算什麼大事,皇帝哪怕不孝不悌,和老百姓並沒有多大關係。

皇帝無能、廢柴、昏庸、殘暴,於百姓就有很大關係。如果楊廣有李世民的本事,掃平天下,消除戰亂,擊潰外夷,同時還能休養生息恢復生產力,你看老百姓還管不管他天天龍舟下揚州?管不管他河西自駕遊?

老百姓最看重的是統治者的本事,而不是統治者的私德。

李世民是什麼樣的人?是讓近代偉人都讚歎不已的封建君王,是中國歷史數一數二的軍神天子,十幾歲就領軍,獨當一面,屢破強敵,披堅執銳身先士卒,滅薛舉父子,滅宋金剛,滅王世充竇建德,所向披靡,打的都是神仙仗,唐朝的功業,一大半都是他打下來的,身邊的名臣大將,一個個都比他年長,卻能團結在這個年輕人的周圍。從魅力,到能力,都令人神往。這天下,若不是他的,才會讓人質疑天道不公。

自西晉滅亡之後,華夏數百年都在黑暗中流血沉淪,太需要這樣的人物出來扭轉乾坤了。之後的貞觀之治是中國政治史上最清明的時代之一,他甚至數十年致力於換回被北方擄去做奴隸的漢人,恢復人口和生產力;面對突厥內亂,他主動出擊,把人家的可汗抓回來陪酒跳舞,一舉摧毀了威脅中原百年之久的遊牧帝國,他的武功和威望,讓他成了東亞共主,成了天可汗。他力排文官集團的意見,堅持把廣袤的西域和北疆都看做自己的領土,無論華夷都看做自己的子民,用強大的武力和先進的文化,開創了一個真正“世界性的帝國”。

乃至於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在享受他和他的同袍戰友們奠定的文化遺產和民族自信。

面對這樣的人物,只討論他的私德,太幼稚,太無知,太淺薄,如同麻雀對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聒噪不休,指責它羽毛的顏色不對。

雖然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依舊是中國古代政治家的標杆,是公認的明君聖主,是最有能力的皇帝之一。他接手的,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隋末亂世,他去世的時候,留給後人的是四夷賓服、萬國來朝、國泰民安、文治繁榮、武功鼎盛、雄踞東亞的大唐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