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李廣歷經三帝都不能封侯,真的是因為命不好嗎?

李廣,西漢名將。他出身將門之後,在公元前166年(漢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大舉入侵蕭關,李廣應徵從軍抗擊匈奴,因箭術精準,在作戰中斬殺匈奴多人,因功被封為漢中郎,從此步入仕途。

做為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重要將領之一,飛將軍李廣的人生充滿了悲劇色彩。他一生與匈奴作戰七十餘場,歷經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代君主,但始終不能封侯,最後還被迫自刎於疆場。後人每每念及於此無不嗟嘆,而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則感嘆命運對李廣不公。他在《老將行》中寫道: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難封緣數奇!

李廣歷經三帝都不能封侯,真的是因為命不好嗎?

李廣

那麼,李廣為什麼歷經三帝不能封侯,他真的是如大詩人王維所說的那樣,是命中註定導致封不成侯的嗎?

從戰績上來看,李廣勝少敗多,大兵團作戰無一勝績

要想獲得封侯,戰績是硬指標。所以,我們先來看下李廣的戰績,是否能達到封侯的條件(漢代規定殺敵達到一定數年量可封侯,皇帝無法改變結果),李廣在自刎前說自己“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不過真正在史書中記錄的作戰次數只有八次,其它可能是李廣在擔任郡守時,與匈奴人的零散衝突,所以沒有記錄在史書中。我們可看到,在這八次出戰中,李廣的戰績是三次小勝兩次慘敗,還有三次出擊未能與敵交戰。

  • 漢文帝時期:李廣參加了從軍之後第一次對匈奴作戰。

漢文帝在位期間,繼續採取對匈奴和親的溫和政策。這造成匈奴人日益驕橫,經常騷擾邊境,殺害邊民,搶奪家畜財產。其中在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年)冬,新繼位不久的老上單就於悍然率軍14萬入掠北地郡,殺北地都尉,進入蕭關。他們的前鋒部隊一度衝到甘泉,這時距離西漢都城長安僅200哩了,可見匈奴之猖狂!

漢文帝被逼無奈,再不發兵匈奴就要攻進皇城了。他緊急發兵十萬出擊拒敵,但同時又給出“逐出塞即還,不能有所殺”的指令。所以,漢軍實際上只是出來防禦,雙方並未直接交戰。匈奴兵在塞內搶掠一個多月後才撤走,此時漢軍馬上實施象徵性的追擊。在追擊過程中,李廣初生牛犢不怕虎,他發揮了自己善於騎射的技術特點,射殺了一些退得慢的匈奴兵,榮立戰功。此次立功當然不足以封侯,但他因此得以進入皇宮擔任郎中之職。

李廣歷經三帝都不能封侯,真的是因為命不好嗎?

李廣

  • 漢景帝時期:李廣錯失了可能封侯良機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發生了吳楚七國之亂。景帝詔令太尉周亞夫擔任平叛大軍統帥,李廣則以驍騎都尉的身份參加平叛。在此戰中,周亞夫針對敵軍糧草不足的問題,先固守不戰,後在敵軍糧盡撤退時出動精兵追殺,大破叛軍。而李廣在作戰中表現出色,他一馬當先奪取了吳軍軍旗,立了首功。

但令人意外的是,李廣在戰後不僅未得封賞,還被遷任當了邊境太守(外貶)。原來,李廣私自接受了地方諸侯王、漢景帝的弟弟梁王劉武的將軍印。梁王是景帝的親弟弟,當年景帝為討母親歡心,曾戲言“千秋之後傳位於梁王”。不料,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竇太后當真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景帝卻後悔了,他想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梁王知道景帝吃言後,心中也一萬個不痛快,雙方在暗中較勁。在這個敏感時刻候,毫無政治經驗的李廣竟敢私自接受梁王將軍印,意外捲入了皇室的內鬥之中,所以被調離中樞

經過此事後,李廣想在漢景帝期間再獲封賞是不可能了,更不用提封侯的事了。

李廣在任上郡太守時,還與匈奴爆發了一次遭遇戰,此戰也是李廣最後一次勝戰。在此戰中,李廣雖憑個人能力逼退了匈奴大軍,但在戰績上只能算小勝。而且由於有私受梁王將軍印的前科,所以還是不能升遷。

李廣歷經三帝都不能封侯,真的是因為命不好嗎?

  • 漢武帝時期:無一勝績

漢武帝繼位後,開始以手以軍事手段代替以往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解決北方匈奴的威脅。元光五年,匈奴大舉進攻上谷。漢武帝立即派遣衛青、李廣等四將各率領一萬軍分頭迎擊匈奴。在此戰中,李廣軍在雁門關遭遇慘敗,一萬兵馬全軍覆沒,他本人也被生俘(後來還是逃脫)而衛青則大獲全勝,取得西漢以來第一次對匈奴規模戰役的勝利,衛青也因此戰獲封侯。

轉眼到了元朔六年,李廣再以偏將的身份追隨衛青出征。結果其他將領都獲得戰功,唯獨李廣無功而返。而張騫、霍去病也因此戰立功獲封侯。

到了元朔九年,李廣以郎中令的身份再次率領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發,而博望侯張騫則率領一萬騎兵和李廣同行,兵分兩路走。走了大約幾百裡,匈奴左賢王帶領四萬騎兵包圍李廣,雙方展開激戰。因張騫的軍隊迷路遲到,導致李廣軍損失慘重。

最後朝廷判定李廣在此戰中軍功和罪責相當,沒有封賞。

李廣最後一次出征是在元狩四年,當時漢武帝發起史上對漠北最大規模戰役。由衛青、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步兵和運輸物資的軍隊十萬餘,兵分兩路,跨漠長征出擊匈奴。衛青命前將軍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兩軍合併,從右翼進行包抄,他自己從正面對抗單于主力。此戰衛青北進千餘里渡過大沙漠,直抵闐顏山(蒙古杭愛山脈),殲敵1.9萬餘人,直到大軍回營時才遇到迷路失期未來支援的李廣趙食其部。此戰後李廣自刎而死。

李廣歷經三帝都不能封侯,真的是因為命不好嗎?

在漢武帝時期,李廣共有五次率兵與匈奴作戰的經歷。但結果都很慘淡:三次無功而返,兩次全軍覆沒。在戰績上,完全無法與同時期的衛青、霍去病等漢朝名將相比,甚至比不上路博德、他的幼子李敢等人。

如果說一次是偶然,二次是運氣不好。那麼,連續征戰竟無一勝績,就不能用命不好來解釋了。可是,是什麼原因導致個人能力突出的李廣無法打贏軍團作戰呢?

李廣個人能力出眾,為什麼無法打打贏軍團作戰?

李廣本人身材高大,臂長如猿,他具備成為一名優秀弓箭手的身體條件。事實上,他確實是一名優秀的弓箭手,在小規模遭遇戰中,匈奴對他聞風喪膽,稱他為“飛將軍。”

然而,大兵團作戰需要的是協同性、紀律、戰術。李廣個人能力雖然突出,但在戰術、紀律、協同性方面但存在缺陷,這從他的同事、上司對他的評價中就可看出端倪。

  • 李廣存在個人英雄主義、喜歡逞強鬥狠。

公孫昆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李廣在擔任上谷太守時,經常逞能出去找匈奴的小股部隊作戰,這已成為了他的一種愛好。但在原則上,做為一郡之守,應該做的是要從大局出發去考慮攻防策略。該加固城牆就要加固,該訓練兵馬就要訓練,要想辦法殲滅來犯的敵人,確保長治長全。而不是每天逞能去找匈奴兵來練手,這樣看起來雖然熱鬧非凡,但內行人一看就知道不對路了。正是看到了這點,所以時任上谷郡典屬國的公孫昆邪才急著向漢景帝打小報告。

而事實上,李廣就曾因為個人英雄主義、逞強鬥狠出過事。有一次,為了追殺三個匈奴射鵰者,做為主將的李廣竟直接率領一百多個騎兵就出發了

,結果在半路遇到了幾千名匈奴騎兵,差點遭遇團滅。但在這時,李廣大本營的部將竟然無人知道主將面臨被圍,也不知道主將去了哪裡,如果此時匈奴派兵來進攻大本營,後果將不堪設想。

  • 軍隊紀律鬆散,不能打硬戰

程不識:“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

在中國古代,軍紀嚴明是共識。當年孫武在吳國訓練宮女時,為了嚴肅紀律,就處死過吳王兩名不守軍紀的寵妃。但是,李廣本人卻帶頭不守軍紀,他平時就喜歡不守軍紀喝酒比箭。而在軍隊的管理上,他的軍隊行軍無嚴格隊列、陣勢,甚至違反兵法要求在靠近水邊、草木豐盛的地方駐紮軍隊,只是為了讓每個人都感到方便。而且,他的營地晚上也不巡更自衛。所以與李廣為同僚的程不識斷定:李廣的軍隊如果遇到突然襲擊,就會被打敗。

事實上,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就非常瞭解李廣的優缺點。他從不讓李廣率領超過一萬人的軍,並且自從李廣在雁門關一役兵敗被擒後,他不再讓李廣當先鋒了。

  • 是將才而非 帥才

漢文帝:“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話說李廣在擔任漢中郎時,經常跟隨皇帝出行,李廣的精湛射術也征服了漢文帝,他不禁感嘆道:“你是生不逢時啊!如果你生在高祖的時代,當上萬戶侯也不在話下啊!”那麼,文帝這句話是在誇李廣嗎?

李廣歷經三帝都不能封侯,真的是因為命不好嗎?

漢文帝

如果李廣有當萬戶侯的才能,為什麼要在高祖的時代才能當上呢?難道文帝不需要人才嗎?非也,文帝說這話的目的就是告訴李廣:“你不是帥才而是將才,你如果想封侯,只能在兵荒馬亂的高祖時代才有可能。”所以,文帝雖然欣賞李廣的箭法,但始終沒給他機會。

李廣雖然個人能力出眾,但他逞強好勝、部隊紀律鬆散。而且在作戰時不喜歡運用戰法戰術、喜歡率性而為,這就使他無法在對紀律有苛刻要求的大兵團作戰中取勝。

後人為什麼為李廣難封扼腕?

王夫之:“獲譽於士大夫之口,感動於流俗之。”

李廣難封不是緣數作怪,而是戰績不夠。那麼,此話題為什麼會流傳千古呢?王夫之一語點明:“獲譽於士大夫之口,感動於流俗之

每個文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但夢常有而英雄不常出。而在古代中國,文人往往在初出仕時胸懷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但結果往往有十之八九不如意者。他們只能在作品中抒發情懷了,而特立獨行的英雄是他們創作的題材,特別是項羽、李廣等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情英雄更是創作的好題材。

而王維的個人經歷與李廣相似,他早年也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便後來在安史之亂中被捕,並被逼迫在安祿山手下任職。戰亂平息後,王維被交付有司審訊,他投靠叛軍理應當斬,不過,由於他弟弟平叛有功,他才得以免於一死並擔任了一個閒職。自此以後,他逐漸消沉下來。相似的經歷使他認為李廣不能封侯是遭受了不公正的對待,這實際上也是對他自已處境的悲嘆。

另外,李廣是李淵的先人,所以與李廣相關的詩篇大都出之唐代。這不能說是李姓君主的特別安排,但他們是絕不會反對的。

李廣歷經三帝都不能封侯,真的是因為命不好嗎?

王維

結語

“飛將軍”李廣個人能力超強,是個百發百中的神射手。而他奮勇殺敵、保家衛國的事蹟一直在民間流傳,司馬遷對他的評價也很高。但終其一生卻不能封侯,後人每每念及於此不禁扼腕,王維也發出了“李廣難封緣數奇”的嘆息。

“李廣難封因命中註定”只是古人的說法,通過進一步的查究,我們可發現,李廣難封是因為軍功不夠,而不是造化弄人。

在漢文帝時期,文帝就認定他是將才而非帥才,所以沒有給他單獨帶兵的機會。而後來的結果證明,文帝的眼光很準。李廣確實更適合小規模的戰役,他的部隊紀律鬆散,不注重戰術戰法,無法在大兵團戰役中取勝。

到了漢景帝時期,李廣因為政治經驗不足失去了升遷的機會。而在漢武帝時期,李廣未能把握機會展現才能,反而因自身的缺陷在大兵團作戰中無一勝績、損失慘重,最終失去了封侯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