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今年的考研錄取名額增加20萬人,將達到110萬人,對於研究生本科化,你有何看法?

快慢有序


今年的考研錄取名額新增加18.9萬人,去年除推免生外,研究生錄取72萬,

再加上推免生、保研生,擾統計局統計,2019年研究生教育招生達91.7萬人,那麼,今年擴招後,研究生錄取人數可達110.6萬人。

編輯搜圖

那麼,研究生擴招是否就意味著研究生本科化了呢?

小徐老師認為並非如此,相對於大量的本專科生來說,研究生比例僅佔不足十分之一。

據統計局統計,2019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7萬人,在校研究生達286.4萬人,而普通本專科招生914.9萬人,在校生則高達3031.5萬人。從這比例來看,研究生人數相比本專科錄取人數還不足十分之一。

從這一點來看,在我國研究生學歷還是比較稀缺的,其含金量也不會因為今年的擴招而有太大的降低。

由此可見,很多人認為的我國此次研究生擴招會造成研究生本科化的說法也不會發生。

一、從國際環境來看,歐美國家的高學歷人口占比遠遠超過我國,我國高學歷擴招勢在必行。

據國際數據最新統計,全球16個國家25-64歲的青壯年中,大學生所佔比例,俄羅斯為54%,加拿大為48.3%,日本佔40.3%,而中國25-59歲人口中,擁有大學學歷的僅佔18%。

再相比研究生學歷,歐美佔比同樣遠超中國,拿美國來說,自2000年來,25歲及以上人口中,最高學位為碩士的人數翻了一番,博十學位持者者人數也增加了1倍以上。而我國本來研究生錄取人數基數就小,擴招也是為了適應國際高學歷發展的趨勢。


二、從社會需求來看,研究生學歷的專業知識水平更高,更能適應複雜的工作環境和對專業知識的要求。

我國本科99年有一次大的擴招,極大地滿足了社會各企事業單位對高學歷、高專業水平人才的需求,然而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有些高新專業領域所需的人才亟需提高知識含量,因此研究生擴招也就成為趨勢。

從今年研招擴招專業向服務國家戰略專業,如人工智能,臨床醫學等專業,也體現了這些行業對高學歷人才的渴求。

總之,研究生招生依然是為滿足社會對高水平專業知識人才的需求而進行的選擇性考試,從今年報考341萬人,僅錄取90.9萬來看,報錄比僅佔3.34:1,競爭依然激烈,而從近兩年,教育部對高學歷人才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來說,考上研究生後拿不出像樣的科研成果,掌握不了真才實學,同樣也畢不了業。無論從哪一點來說,研究生學歷和本科學歷還是有一定區分性的。


指尖教育帝國


每年中國的研究生錄取人數在60萬左右,我們拿剛剛結束的2020屆考研初試來看,2020年考研初試報名人數破天荒的突破到了400萬,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十分恐怖的數據,似乎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大學的畢業生裡面一半都在考研,而400萬人裡錄取60萬人,這個招生比例似乎也很高,但是事實真的這樣嗎?

  首先研究生按照入學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全日制研究生, 一種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在職研究生。這種這種研究生佔總體比例的多少那?粗略統計大概在總體錄取人數的三分之一。

  而這種研究生雖然近幾年來錄取方式與全日制想相同,但是社會認可度卻十分悽慘,簡單的來說,在就業市場上,大部分的企業還是會承認專科生的大學生身份,但是他們不會承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研究生身份,雖然國家已經下發過相應的文件來支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業,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用,畢竟招聘崗位是企業創造的,國家並沒有辦法強制要求企業去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除去這三分之一,我們的錄取人數現在還剩下40萬人,這四十萬人裡面,我們又可以分為兩部分,一種叫做學術學位碩士,也就是學碩,另一種叫做專業學位碩士,也就是專碩。

  簡單的介紹一下二者的區別,從培養方式來看,學碩普遍三年,專碩普遍兩年,研一的時候二者並沒有大的區別,都在一個教室裡上課。而研二的時候,學碩就開始進入實驗室搞科研,發論文,研三的時候準備畢業答辯,讀博的讀博,工作的工作,這種碩士才是我們普遍思維中認識到的碩士,也就是讀書,做實驗,發論文,搞研究。

  而相反專業碩士到了研二,就會直接進入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工作實習一年,然後直接畢業,比較直觀的例子就是醫生(當然這個舉例不是很恰當,但是比較淺顯易懂。)所以這種碩士,實際上是直接對口工作市場的,他們並不會在實驗室裡搞研究,畢竟國家現在缺的是能把知識應用到實處的高等人才,而不是僅僅會考試發文章的高等人才。

  而教育部的通告也明確的提出了,這次的擴招,以專業碩士為主,18.9萬里面,除去專業碩士和非全日制碩士,真的學術碩士可能連五萬人都沒有。而且那20萬的學術學位碩士裡面,至少有10萬的崗位是留給推免生的(也就是保送生),留給報名的那400萬人的位置,其實只有10萬。

  好,現在我們來做個簡單的加減法,10萬學位位置,加上20萬的專碩,實際上這400萬報名的人裡面,最終能夠成功考上的研究生的也只有30萬人而已,就算擴招著18.9萬人都是學碩,也僅僅都不到50萬,更不用說這裡面還要去掉很大一部非全日制研究生。至於那些說什麼擴招會讓不喜歡學習的學生考上研究生混日子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研究生的考試跟高考完全是兩種概念,先不說筆試過後的面試就可以刷掉很多隻會考試沒有學明白知識的考生,筆者甚至可以拍著胸脯保證只要能通過初試的學生,就算他以前確實在混日子,當他進入到複試的那一刻,你也就沒有資格在說他混日子了。

  所以實際上,研究生的擴招並不會造成研究生“爛大街”,因為跟需求的基數相比,這種擴招實在顯得太微不足道了,相反這種學習和企業對接的模式會變成一種更加良性的循環,畢竟經過了一年社會的歷練在投入到社會,比從學校了直接扔到社會,要靠譜的多。

  所以,無論研究生怎麼擴招都不會造成高學歷者氾濫的情況,默默無聞,才是這個社會大多數的真實狀態。

(數據為了便於理解,皆選取臨近便於均分的整數,具體數據參考官方文件)



其實我是哦然


我給大家說一個我們市裡發生的真實事例:

我在一個東北的縣級市裡,當然這裡相對比較落後一些,前一段時間我們市裡組織了一個人才招聘,招聘的對象就是碩士研究生以上的高端人才,結果我們縣裡的高中也是我們縣裡最好的高中招聘來了幾位碩士,當時是承諾給他們很好的福利待遇,工資比我們多一倍。

不過後來在一起聊天才知道他們多數都是在職研究生或者是非常普通大學裡的碩士,其實就是當初弄了一個碩士學歷,不過這個碩士學歷,給他們一個很好的門檻,從能力上來看其實和本科生沒有太大的區別。

所以現在在人們的心中,碩士生並不是那麼的神聖,很多學生都是為了得到碩士證書才去考碩士,不是為了搞什麼研究或者是搞什麼創新,尤其是很多普通大學的碩士,含金量更是一般,就是比本科的時候多上兩年學而已,真正的實踐操作起來。未必能比本科生強多少。

不可否認,確實有很多非常優秀的研究生,做出了非常多優秀的科研成果,但是我相信在這100多萬的研究生當中肯定有不少的研究生,就是為了這個學歷而來的他們的。

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能夠減緩就業壓力,讓更多的人能夠通過考研來緩衝自己的就業選擇,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也能夠在這幾年的時間內,對自己的個人素質有一個提升,總體來看這對社會還是對個人都是有好處的,我是比較贊成的。


宇宙最好老師


在2月28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會議上,正式提出今年碩士研究生擴招規模同比增加18.9萬人。這對於340萬研究生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據統計,2019年研究生招生錄取人數91.7萬,今年擴招18.9萬,意味著今年的研究生錄取人數將近110萬。那是不是意味著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呢?其實,這是不可能的。

首先:無論是在校生人數、畢業人數,還是招生人數,研究生都遠遠低於本科生。

目前,我國在校研究生人數286.4萬人,畢業生人數64萬人。2020年預計招生110.3萬。

而本專科在校生人數3031.5萬人,畢業生人數870多萬,招生人數914.9萬人。當然,這其中有近一半的專科生。即便如此,本科生的在校人數、畢業生人數、招生人數也要遠遠高於研究生。

以2019年為例,全國高考總人數1031萬人,其中本科錄取人數453.64萬人,本科錄取率44%。從畢業人數來看,2020年本科畢業生人數也要達到430多萬人。這樣看來,每年錄取本科生人數可以說是研究生錄取人數的4倍,由此可見,說因擴招導致的研究生教育部本科化,是站不住腳的。

其次:受條件制約,研究生不可能大規模擴招。

雖然早在2017年1月,教育部明確提出: “保持研究生培養規模適度增長”,但是,受條件的制約,研究生是不可能大規模擴招的。今年研究生擴招是考慮到畢業生人數多,再加上受疫情影響,不少中小企業停工停產、縮減招聘人數等原因,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而採取的干預措施。

研究生擴招還要考慮到高校的辦學承載能力,比如硬件設施、軟件實力等。全國現有研究生導師44萬左右,碩士授予點1.2萬多個。如果研究生招生人數過多,高校承載能力有限,必將影響研究生的質量。再者,如果盲目擴招,某些專業人才飽和,供過於求,那麼,即使研究生畢業也很難找到工作。因此,今年的研究生擴招是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在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前提下,經過認真研究,科學決定擴招規模。

第三:研究生擴招和高考不同,研究生擴招只是某些地區,某些專業擴招。並非所有高校,所有專業。今年,研究生擴招的重點是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擴招的重點主要是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擴招目的主要是培養社會急需人才,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研究生擴招主要集中在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

因此,不能因為研究生擴招,就簡單的斷定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無論怎樣擴招,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這一宗旨不會變。在這一宗旨的指導下,受制於各種條件,研究生大規模擴招就不可能。


靜靜助學


今年的研究生錄取名額擴招了將近20萬人,因此社會上流傳著研究生本科化,研究生是不是不值錢了?

曾幾何時,研究生曾經是我們身邊的精英階層,但是現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研究生,研究生的數量,由以前的鮮見,變成了現在的常見。似乎研究生也變得沒有那麼值錢了。

這裡不談空話套話,我們來點實際的、理性的分析。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這兩年研究生擴招數量的確很大,和2000年左右的本科生擴招一樣,感覺這兩年的研究生擴招成了常態。

這兩年研究生數量的確很龐大,在我們身邊,也出現了很多研究生學歷的人員。

記得十幾年前,如果哪個單位能夠招上一個研究生,那單位所有的人都會覺得這個研究生是個人才。甚至很多同事還會好奇的想,研究生到底和我們有什麼不一樣?那時候研究生自帶光環,似乎是一種能力和素質的象徵。

然而僅僅十幾年後,我們身邊的研究生就變成了普遍狀況,筆者所在的單位,現在的研究生數量很多,基本上每年招聘的都是研究生。而我們對研究生的期望值也不斷降低。

這個情況很像2000年左右的本科生擴招,感覺現在研究生擴招的數量也很龐大,人們對研究生不再好奇。

研究生擴招不等於降低研究生的質量和素質,雖然數量上去了,但是我們要求的質量和素質不能降低,這樣才能確保優秀人才的培育。

雖然這兩年研究生的數量的確急增,但是這不代表因此降低他們的技能和素質。

我身邊的很多研究生,除了個別的外,絕大多數人的素質和能力水平都很高,如果他們能夠沉下心來工作幾年,積攢經驗,一定能成為業務骨幹和高手。從這一點講,他們的理論和實際水平,的確比一般本科生要高一些,當然這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有些研究生空有理論,實際操作水平讓人不敢恭維。

所以在培養研究生這個問題上,即便人數擴招了,也不能降低研究生的素質和水平。只要確保了研究生的質量,我們就不能說研究生本科化。

近年來,各大公司、企業及單位,招聘的門檻由本科生變為研究生,這也刺激了眾多本科生去考研究生,才有可能獲得一個好的理想工作,因為大環境的刺激和需求,所以研究生的擴招與數量上升也是必然趨勢。

近年來,很多好的公司企業單位要求的門檻都是研究生,這就刺激了很多本科生,繼續努力學習,考取研究生才能獲得一份理想的工作。

這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現在好公司,好企業,好單位的門票由以前的本科生變成了研究生,所以以後研究生會成為主流。

正因為研究生會成為主流,所以以後數量會非常龐大,從數據上給人造成了研究生本科化的感覺。但是從人才質量上對比,研究生和本科生不能劃等號。

不可否認,在近年來研究生數量急增的情況下,研究生的素質和能力也出現了某種滑坡,但是從全局來看,研究生數量增多是好事。

其實每一個工作的人都可以感覺到,身邊的研究生數量越來越多了,正因為數量多了,質量就會出現不一。

數量的擴招,必然會導致生源素質產生差異,雖然都是研究生,但是在研究生的門檻上,肯定也是擇優錄取。

也許再過十幾年,在我們身邊看到一個本科生才是奇蹟,而看到一個研究生,反而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即便研究生的擴招,導致了一部分研究生的水平低下,但是針對整個社會素質的提升依然是好事,因為這帶動了整個層面的提升。

研究生本科話,單從數量上對比,似乎這個觀點是成立的,但是在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上,這個觀點並不成立,因為研究生的要求會更高,這點無需質疑。

如果單從數量上比較,我們可以認為研究生本科化這句話是基本合理的。因為再過十幾年,也許研究生數量就跟現在的本科生數量差不多,這麼說的話,研究生本科化沒有錯。

但這只是數量的對比,我們真正對比的是兩者的質量。

研究生學習的深度和專業性,要遠遠要高於本科生,這一點無需質疑。研究生經過深度的學習,在理論和專業上都要強於本科生,這是一個共識。剩下的就是研究生進入工作崗位後,積攢經驗,使自己形成工作上的飛躍。

整個社會是螺旋式上升的,在螺旋式上升中,我們的國民素質一點一點推進,所以無論是從淺層次上理解研究生本科化,還是深層次上推進研究生的教育,這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繁榮,都有積極意義。

同時我們也要必須認識到,文憑固然重要,但是能力更為重要,我們真正需要的人才是文憑和能力匹配的人才。

關於研究生本科化你怎麼看?請留言交流。


張老師的講桌


作為一個在讀研究生,關於這個問題我有話要說。最近幾天大家都在關注著今年碩士研究生擴招的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很多的問題,你說的這個問題也是其中大家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我就簡單的給你分析一下吧。



大家應該都知道,今年是非常時期,所以說國家的這個擴招也算是非常政策,也是為了減輕國家的就業壓力,所以就採取了擴招的政策。

另外本次擴招,也說的很明確,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高校傾斜。初次之外,擴招的專業也是有限制的,教育部將以社會需求為基礎,將研究生擴招重點投放在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研究生計劃增量,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而且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

所以從這些來看,對大多數的其他專業並沒有構成什麼影響,當然,也不會影響後期的就業,也不會像問題所說的那樣,研究生成本科化!


另外就是,此處擴招的院校還沒有公佈,之前也有很多人猜測,這次擴招可能只是一些雙非院校的擴招,所以可能對985和211重點院校的招生沒有太大的影響!

大家也應該知道,重點高校和普通高校的區別,所以不會像問題說的碩士生本科化,只能說部分雙非院校可能碩士研究生比較多。

但是這個問題多年以後肯定會成為現實,但至少現在不會碩士生本科化!


研路有我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研究生的招生規模雖然在不斷擴大,而且2020年的研究生招生規模有望獲得一個較大的突破,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研究生本科化”,研究生教育與本科教育還是存在較大區別的,在人才培養目標上也有明顯的層次區分,研究生教育以培養創新型和高端應用型人才為主,而本科教育則是以培養具備初級科研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主。

在近些年來,伴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對於人才需求的影響,當前高等教育的整體變化還是比較明顯的,比如很多普通高校不斷提升本科生的實踐課程授課比例,本科教育與產業領域的結合也更加緊密了,這都將進一步提升本科生的就業能力。另外,在研究生教育領域,“專碩”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大量的教育資源也開始向專碩教育領域傾斜,目的也是能夠為產業領域培養更多高端應用型人才。從大的層面來看,研究生擴招本身也是順應產業領域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

從當前產業領域對於人才的需求情況來看,研究生人才的缺口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即使2020年研究生培養規模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但是這並不會對研究生的就業產生消極影響,研究生的整體就業前景還是比較廣闊的。當然,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就業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所以2020年的畢業生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積極拓展自身的就業渠道。

最後,研究生擴招對於有考研計劃的學生和職場人來說是利好消息,未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接受研究生教育。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首先這個提問就錯誤百出,今年考研錄取名額新增18.9萬,不是20萬,你這隨口一說憑空就多增了1.1萬。2019年研究生錄取人數80萬,今年新擴招18.9萬,加上之後也不足100萬,你這隨口一說又增加了11萬人,對於考生和家長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誤導,實在是不負責任!

從數量上說研究生本科化還為時過早,看兩組數據,2020年研究生報考人數341萬,加上保研人數錄取人數約100萬。2020年6月份將會有874萬大學生畢業,也就是說每8.7個大學生有一人有機會讀研究生。而我國的本科率才4%,所以有機會讀研的人數仍舊是少數。


從質量上來說,研究生培養的確有本科化的趨勢,28日的會議中提到,經精準測算全國有44萬左右的研究生導師,1.2萬個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以錄取100萬研究生來計算,意味著平均每個研究生導師能夠招收2.3個人,三年就是6.8個人,如果再加上博士,平均每位導師名下有10位學生。可想而知,這個壓力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時間指導學生,那必然是放養,質量下降也是正常的。

研究生擴招是好事,但相應的資源配置能不能跟上?有沒有足夠的研究生導師來指導?如何在擴招的情況下保證研究生培養的質量不下降,這些問題還需要仔細商討。


考研小秘書


首先,糾正一下,教育部官宣2020碩士研究生擴招18.9萬人,而不是增加20萬人,提出問題應當嚴謹一些才好。

其次,“研究生本科化”的提法不客觀。理由如下:

(1)國家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提高研究生培養比例。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我國教育事業獲得了持續快速發展,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高校擴招以來的二十多年間,高等教育事業可謂是飛速發展,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斷提高。1998年,我國高考錄取新生108萬人、錄取研究生7.3萬人;2019年,我國高考錄取新生820萬人左右、錄取研究生91.7萬人。

另一方面,有關高校近年來新增碩士培養點也越來越多。這樣的教育發展趨勢,尤其是研招報考人數逐年大幅增長,不難看出,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青年學子對提升自己科學文化素質的願望越來越迫切,對於參加研究生培養的需求越來越大。順應高等教育發展良好態勢和廣大考生參與研究生培養的殷切期待,需要擴招研究生。

(2)本科生、研究生招收比例並不高。

上年度全國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共計91.7萬人,2020年擴招18.9萬人,總計也才招收110.6萬;而上年度全國高校招收的本科生約450萬左右,這樣算來研究生與本科生之比為1:4,加之招收的研究生中還有一部分系從專科學歷招進來的,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招錄比會被進一步稀釋。在挖挖機看來,研究生招生數達到本科招生數的三分之一以上,方才可以視為研究生本科化。

(3)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臨床醫學、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等專業領域,亟需高層次的專業人才,需要加大研究生培養力度,以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這次擴招的研究生重點向這些專業領域傾斜,而不是普遍均衡擴招。

(4)中西部和東北高校近年來新增碩士培養點相對較多,需要補充生源促進發展,需要培養更多的研究生來促進這些地方的發展,這也是本次擴招研究生重點傾斜的原因所在。

此外,個人認為,擴招與調整研究生的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結構比也有很大的關聯性。本次擴招主要以專業學位為主,重點是培養應用型高層次從才。

綜上,2020年國家擴招研究生到110萬人,是有側重、帶傾向的擴招,而不是盲目的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遠不是題主所稱的“研究生本科化”。


教育挖挖機


我是公考段子手大斌哥,專注於考研,考博和公務員等問題。

感謝樓主提問。

今年,疫情來的突然且長久。除了對企業生產和經濟發現產生影響之外,對於大學畢業生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

據悉,今年應屆畢業生高達874萬,再創新高。常言道: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所以,如何妥善安置這些畢業生成為大問題。

目前來看,主要方式就是擴大研究生錄取,擴大畢業生入伍等。未來預計還會擴大公務員,事業單位,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志願者,大學生村官等錄取規模。

這種做法當然也是有弊端的。

2008年金融危機,國家實行研究生擴招。解決了燃眉之急。但後遺症也很明顯。研究生越來越多,學歷縮水,含金量直線下降。可以預見到,隨著研究生擴招,未來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也就是說,很多研究生也找不到好工作了。

如何才能更好就業?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端正心態。學歷不等於能力。找工作不看學歷看能力。所以無論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都要沉下心來,打鐵還需自身硬。

第二,一技之長。有能力的求職者更受企業青睞。這種能力很多時候超表現為一技之長。代碼寫的好,口才好,文筆好,ppt做的好,都是優勢。平時有針對性培訓培養,要好一些。

第三,實習機會。實習可以幫助你認識職場,瞭解相關工作,獲得更多就業機會。

第四,公務員,事業單位,教師是好選擇。對於很多專業,尤其是文科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建議大家把上述這些作為選擇之一。都是好機會。好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