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徒步旅行,在野外碰到大雨了怎麼辦?

薇薇cherry


首先,需要具備提前預判惡劣天氣的意思和能力,假如可以根據天氣預報或其他信息來源,能判斷出野外會有惡劣天氣出現的可能性,那麼絕對不要貿然前往,這是前提!

另外,假如是山區或是森林地貌,區域小氣候特徵明顯,氣候變化無常也極為常見。因此,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雨,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

裝備

首先,戶外徒步旅行,應該準備必要的防雨裝備,如:雨衣、登山包防雨罩、防水登山鞋或徒步鞋、速幹衝鋒衣褲、備用乾燥保暖衣褲等,以備不時之需......

風險

我們必須瞭解野外強降水可能帶來的危險——雷電、山洪、滑坡、泥石流、失溫、路面溼滑等......

雷電

雷雨天氣是野外的常見氣候,我們在旅遊圈時常能夠聽到旅遊被雷擊的訊息,所以野外徒步,防雷擊是一個必要的話題......

人體是一個良導體,因此有足夠的條件成為“雷電”的目標......

A、假如身處空曠地帶,無避雨處躲避時,應儘量尋找低窪處(如土坑)等地藏身,或者選擇下蹲姿態,降低身體的高度......

B、遠離孤立的樹木......

C、多人同行時,遇到雷雨,相互之間不要擠靠在一起,保持一定距離......

D、馬上將手機及其他通訊設備關機......

E、在空曠地帶不要使用帶有金屬構件的雨傘......

我們在野外,可以找尋找石頭縫或崖壁下避雨,但是務必注意山體滑坡的危險,如果在森林中,儘量躲避開比較高大的樹木......

山洪、滑坡、泥石流

應對山體滑坡及泥石流等突發危害,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判斷能力及應對措施......

泥石流、山體滑坡容易出現的地貌特徵:

A、陡坡、缺少植被的地方,泥石流通常會沿著一些溝壑沖刷下來,開始為涓涓細流,流量會越來越大......

B、公路兩旁也是極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段,因為施工破壞了連續的地表結構以及植被,也容易發生滑坡......

滑坡通常都會有先兆,比如山坡上有碎石不斷滾落等情況......

遭遇這種危險地段一定要注意多觀察、不猶豫、快速通過或者就地尋找安全避險處,等待時機,果斷通過......

C、大雨後,山林溪流會水位暴漲,山洪發生的可能性極大......

我們都知道避免在河邊或溪流旁紮營,以防夜間遭遇洪水......

另外,暴雨後不要輕易冒險涉水,大雨會令水位暴漲,水流衝擊大流速快,此時涉水極易發生意想不到的險情......

失溫

失溫的危險不容小視,野外地區溫度本來就相對較低,暴雨後會更低,人體被淋溼後也會帶走大量熱量,極易造成失溫......

這時候速乾衣褲及備用保暖衣褲會顯得尤為重要......

防滑路面

驢友圈都知道一雙好鞋子有時候是可以救命的,目前的中高端登山鞋及戶外徒步鞋均具備良好的防滑功能,所以野外徒步,配一雙好鞋子是必須的!

大雨中或是雨後,我們都要時刻留神路面溼滑等情況,特別是途徑溪流、亂石路面,尤為要留神苔蘚、植被等溼滑的狀況,避免不必要的危險發生......


好了,關於野外徒步旅行,遇到大雨該如何應對,文藝蜀黍就總結到這裡,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蜀黍總是在遠方、或是在去遠方的路上!歡迎關注!


文藝蜀黍看世界


說實話我還真遇到一回,一人獨自野外,本來看天氣預報是多雲,自己還多帶了一件單硅的戶外雨衣,穿的WS防風衣,褲子軟殼,放小雨級別的。走到湖邊,天空呈墨色,狂風,大雨傾盆,馬上拿雨衣,風大雨衣輕,10分鐘沒穿上,當時真有點害怕了,怕刮水裡去,蹲在地上了,當時衣服褲子都在溵水。最後的運氣還是不錯,大雨就下了十多分鐘就小了,算是躲過一劫。教訓告訴我,下次如果確定不好下不下雨,衝鋒衣或戶外雨衣要帶著備用,而且在戶外發現有不好的跡象時第一時間要準備好,不要到時候手忙腳亂的耽誤事。



阿仁55


經常野外露營,徒步旅行個騎單車旅行,提前找一個避雨的地方不就好了



阿宇日記


徒步旅行,作為戶外群的隊員,我們一般都會自帶雨具的。首先是拿出雨具避雨,爾後迅速撤往高地,以防水淹或沖走。其次,撥打電話,尋求營救。最後,重新規劃路線,積極自救。


高閣流雲


曾經,覺得自己會游泳,也是一項很好的生存技能;後來,爬樹爬的很溜,覺得遇到什麼險情,能爬上樹就萬事大吉了。在後來看了“動物世界”,老虎獅子大熊貓黑熊,唉!


一笑6685


手機調到飛行模式,揹包罩上防雨罩,然後穿上雨衣或者衝鋒衣


巧言厲色


就到座下,打開雨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