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桂林養殖戶疫情期只用一招,月入十萬


2月底這段時間,桂林臨桂供電局駐村扶貧幹部朱建鵬與養殖戶龍桂清一起,開著小三輪,把一批批“飛雞”一一送到了指定的小區門口。

疫情期間,由於各個小區和村落都實行封閉管理,村民農副產品銷售難,市民“找食”難。

桂林臨桂供電局派駐臨桂鎮靈山村委扶貧工作隊員朱健鵬聯合其他扶貧幹部,通過“微信群+朋友圈”模式銷售該村委“葷素搭配”的土雞、沃柑、草莓等農副產品。他既當銷售員,又是送貨員,新鮮的食材第一時間送貨上門,受到大家的歡迎。

養殖戶龍桂清說:“碰到這個疫情,別人是踩著狗屎,我是踩著了金子。比起之前起早貪黑的抓雞、賣雞守一天的日子,那是強了萬倍!”

2019年龍桂清總共養了2200只雞,一個來月的時間順利的銷售一空,獲利13萬元。

桂林臨桂供電局派駐臨桂鎮靈山村委扶貧工作隊員朱健鵬幫助貧困戶賣出沃柑2500多斤,草莓380多斤,土雞800多隻,農產品滯銷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脫貧攻堅縱有萬難,辦法總比困難多。下一步,朱建鵬將引導、聯合貧困戶們,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副產品經濟,進一步探索、實施可靠高效的種、養、銷模式,提升貧困戶的抗風險能力,穩步脫貧。

如今雖然疫情還未過去,又正值春耕生產的黃金時期,再加上脫貧攻堅的決勝之際,還有很多像朱健鵬一樣的扶貧隊員堅持在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