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敢講!鍾南山院士這些年的吐槽:過度醫療就是“謀財害命”!

敢講!鍾南山院士這些年的吐槽:過度醫療就是“謀財害命”!

看病難看病貴、過度醫療、醫療改革等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話題。

今年已經82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犀利敢言,經常被貼上“敢講”的標籤。此前,在全國兩會上,鍾南山直言自己對進行了七年的醫改並不滿意,特別是對“過度醫療”的話題,鍾南山院士公開吐槽多次。

敢講!鍾南山院士這些年的吐槽:過度醫療就是“謀財害命”!

鍾南山

1. 心臟問題不大卻被放5個支架

“某醫院的一個心臟導管大夫為病人做冠狀動脈照影,本來問題不大,但是最後給放了 5個支架!”此前,據新華社報道,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痛批當前一些醫院醫生不講醫德、違規創收的惡劣行為。鍾南山院士的發言無疑是對“過度醫療”的一次深刻揭露。①

“以前都是講需求,現在就發現醫改搞了這麼多年,看病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如果公立醫院不姓公,再多的醫保,都會被它吸過去,因為它沒有來源。”鍾南山繼續說道,“為什麼現在過度醫療這麼多?有些過度醫療的情況,我看了以後都寒心,但有些實際情況是,過度醫療你不做的話,醫院怎麼活?”

2. 醫生只顧埋頭開方,絕不抬頭看藥

鍾南山所批評的現象,在全國各地都存在,不僅具有普通性,而且成為明規則。比如患者感冒,查一個血項、開點藥就行,但很多醫生卻讓做胸透、拍片子、輸液,幾塊十幾錢就治好的病,少則數百元,多則上千元,更駭人的是,有家醫院竟收費2萬元!最典型的例子是治過敏,河南一位醫生只開4片撲爾敏,四分錢就治癒,但一些醫生卻開一堆新藥貴藥,動輒幾十元上百元。

這樣奇葩的例子還很多,據某醫院內部人士爆料,有病人便秘,醫生開瀉藥,吃的腹瀉了又開止瀉藥,更要命的是瀉藥沒停又吃上止瀉藥;還有的藥一藥兩名或多名,醫生只顧埋頭開方,絕不抬頭看藥,結果一起下到醫囑裡……這樣的醫生“坐堂”,豈不是活活要把好人弄病,病人弄殘?

3. 公立醫院追求利潤,跟開超市一樣

鍾南山說,公立醫院應該是公益性的,但現在我國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的收入80%以上是靠醫院創收。一些公立醫院過度追求利潤,跟開超市一樣,不斷增加連鎖機構。一些公立醫院院長之間互相攀比營業額,而不是比發展了什麼新技術;彼此以創收高低論英雄,而不是看攻克了什麼疑難雜症。①

“當公立醫院對醫生的激勵來自對病人的收益,當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純粹變成商家與消費者的關係,那麼這種市場化導向必然會對醫德形成挑戰,一些亂開藥、亂檢查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鍾南山說。

敢講!鍾南山院士這些年的吐槽:過度醫療就是“謀財害命”!

4. 醫院逐利,過度醫療就是謀財害命

“當公立醫院對醫生的激勵來自對病人的收益,當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純粹變成商家與消費者的關係,那麼這種市場化導向必然會對醫德形成挑戰,一些亂開藥、亂檢查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鍾南山說。③

靠賣藥創收必然導致醫院的逐利行為,也必然導致過度醫療,最終必然導致醫德缺失或淪喪。這是一個傳導效應,一個質變鏈環,現在的醫患糾紛如此之多,其中很大原因與此有關。如果說一味逐利是市場行徑,那麼過度醫療就是謀財害命。

5. 醫院如果總想著創收,就沒了創新

鍾南山還犀利的指出,在目前的機制下,醫院希望病人越多越好,越重越有經濟效益,出現過度用藥過度醫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鍾南山認為出現了全國住院量從2005年的7000多萬元猛增到了2015年的2.1億!

鍾南山還認為,醫院創收還影響到醫療創新。舉個例子,某醫院胸外科進行麻醉及手術的創新,與傳統方法比較起來便宜了許多。但這樣醫院的收入一下就減少了,醫院用於機理醫生創新的獎勵、工資都隨之減少,創新喪失了激勵性舉措。所以,鼓勵醫務人員創新,還是需要打破醫院、醫生需靠創收才能生存的桎梏。③

6. 10塊錢的藥,賣給病人115塊錢

對於目前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的改革,鍾南山表示,這是降低患者負擔的一個手段,但降低藥價不能只依靠取消醫院加成。

他介紹說,實際上在醫院環節,頂多只加15%。他以自己調查過的一款治療消化系統潰瘍的仿製藥為例,出廠價格僅僅為10塊錢,但經過多級分銷之後,賣給病人已經變成了115塊錢。他認為,這才是藥價虛高的重要因素,應該減少中間環節。③


參考文獻:

①新華網《鍾南山批醫生創收:心臟問題不大卻放五個支架》

②北京青年報《鍾南山稱醫改要加上醫德教育 看過度醫療會寒心》

③南方都市報《鍾南山: 大醫院目前的機制導致過度醫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