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山東的“山”,指的是不是泰山?

每日漢字


很多朋友提起山東,都會先想起東嶽泰山,因此把“山東”的取名和“泰山”聯繫起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山東之所以名為山東,和泰山沒有關係,是因其位於太行山以東為名。同樣,山西是因為其地處太行山以西為名。而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是山東省內部的山,朋友們可不要再搞混啦!

山東地區歷史悠久,名稱也發生過很多變化。在夏朝時,山東屬於青州,先秦時期劃分為齊國、魯國,這也是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的由來。後來朝代更替,戰亂頻生,山東地區經濟發展多次被擾斷,清初設置山東省,“山東”才正式成為本省專名。

依據自然地理而起名的省份和地區在全國各地都很常見,濟水是古代四大河流之一,濟水發源於河南,流經山東入渤海,濟陰、濟寧、濟陽都因其而得名。在古代,水的南面為“陰”,北面為“陽”,山東省省會濟南就是因其位於濟水之南在古代被稱為濟陰縣,濟陽縣因其位於濟水之北故名濟陽。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立郡縣制,濟南屬於濟北郡,到漢代,因濟南位於濟水之南,改名為濟南郡。從此以後,“濟南”的名字便正式確立。

泰山在古代的名字為“岱山”、“岱宗”,到春秋時改名為泰山。泰山是山東丘陵地區最高大的山脈,“泰”字意為極大、通暢、安寧。因此有了“國泰民安”、“泰山鴻毛”的說法。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到泰山封禪致祭的傳統,希望藉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泰山所在的城市便起名為泰安。

山東是因其位於太行山以東得名,泰安因“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得名,朋友們不要記混哦。


濟南時報


(秦嶺地圖)

“山東”這個詞出現的很早,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但是,這個“山東”與現在的“山東”範圍是不一樣的。那時的山東泛指崤山以東的黃河流域,面積可比現在的“山東省”大多了。

崤山是哪呢?在河南省西部,洛寧縣西北,今陝西省西安、洛陽之間的黃河流域,常與附近的函谷關並稱崤函,屬於秦嶺的一部分。

“山東”被明確地劃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單位,開始於南宋,正式形成於金。宋朝時,其將全國劃分為15路,“路”即相當於現在的省。今日的“山東”地區屬京東路與河北路。女真族佔領中原後,建立了金政權,行政區劃仍沿用宋朝的“路”的舊制,只是將京東路改稱為“山東”,並將其分為“山東”東路與“山東”西路。東路治所在益都府,今益都縣(青州市);西路治所在東平府,今東平縣。

同時,“山”發生了變化,不是崤山,而是指太行山。山東,也就成為了太行山以東的區域,同理,山西則是指太行山以西的區域。

(太行山)

太行山地處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位於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400餘公里。

根據資料記載,在六億年以前,太行山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經過了頻繁的地殼活動,地面上升下降,海水時進時退,當海退時,這裡沼澤廣佈,氣候溫暖潮溼,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因此形成了太行山區豐富的煤炭資源。

宋朝地盤相對來說比較小,到了南宋的時候,崤山已經不在宋朝國土內,所以習慣上把太行山以東的區域成為山東,此外太行山綿延數百里,規模也要比崤山大的多。到了金朝的時候,沿襲宋朝舊址,乾脆就把太行山以東的區域叫做山東了。

(泰山)

為啥提到山東的名字,人們就以為該區域就是泰山的東側區域呢?主要是泰山的名氣太大了。根據資料記載,泰山位於山東泰安,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著名風景有天燭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五大夫松、望人松、龍潭飛瀑、雲橋飛瀑、三潭飛瀑等,泰山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首例自然文化雙重遺產項目。

相傳遠古時期,黃帝曾登過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後秦始皇(前219年)、秦二世、漢武帝(前110年、前109年、前106年、前104年、前103年、前98年、前93年、前89年)、漢光武帝(56年)、漢章帝(85年)、漢安帝(124年)、隋文帝(595年)、唐高宗(666年)、武則天、唐玄宗(725年)、宋真宗(1008年)、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

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歷代帝王藉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使泰山的神聖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所以,經過這些帝王的推崇,泰山的名氣要比太行山的名氣大的多,以至於人們想到山東,就以為是泰山的東側區域。

(泰山地位圖)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綿亙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通過上圖,我們也能看到,泰山位於山東省的中部,所以泰山東部區域,只能算是山東的一部分。【參考資料:《中國山東網---五嶽之首泰山》、《人民網---太行山 》、《秦嶺----中國人的國家中央森林公園》】(作者:每日漢字)


每日漢字


山東所稱的“山”,顯然不是泰山。

有圖為證:

從圖上可以看出,泰山山脈的東西兩側均為山東地盤,怎麼能說泰山之東才是“山東”呢?

探究山東名字的由來,需要翻歷史。山東的這個“山”,可能是崤山、華山或太行山的一個或幾個,要知道,古人的地理測繪能力有限,對於山川的概念不像現代人分的那麼清楚,所以山東就是上面說的那3座山脈以東地區的泛指。而開始時,山東並非一個統一的行政區劃,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山東地區分魯國和齊國,大家也都以魯人和齊人自居,直到金代以後,山東這個名字從慢慢確定下來。隨後到明代,山東布政司管轄5府104縣,大致奠定了今天的山東行政區域範圍,清代沿襲前面。

可見,山東這個這個稱謂,是隨著歷史發展慢慢才形成的,一開始大家只是根據地理位置,約定俗成的叫著,後來設了行政區劃,山東的概念逐漸形成,並不斷得到認可和強化,最終才有了現在的山東的概念。

其實中國類似這樣的以地理概念區分地域的例子還有好多,除了以山(山東/山西)外,還有以湖(湖南/湖北),以河(河南/河北)等地理標誌物來劃分行政區劃的,但是,很多區域的地理條件有所變化,比如黃河曾數次改道,導致原來的叫法不一定符合現在的實際情況,不過,因為大家都叫習慣了,所以也就懶得改了。


齊魯壹點


當然不是泰山。

“山東”的確是山的西邊,問題就是隨著山的不同,“山東”指代的地區也就不同,現在的山東省在太行山以東,很明顯這個山指的就是太行山,而泰山大部分都在山東境內,如果以泰山為界,那“山東”地界得縮小大半。

我國曆史悠久,很早就有了行政建制,現在的這些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簡稱,大多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原因,很多都是直接繼承歷史。

現在的山東省作為行政區劃溯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金朝,但“山東”之名卻早在先秦時期就廣為人知。

“山東”這個詞出現在秦國,原因很簡單,秦國最初的主要領土都在崤山以西(崤山屬於秦嶺的一部分),春秋時期秦國偷渡晉國去進攻鄭國,回來還被晉國在崤山打了個埋伏,全軍覆沒,也就是崤之戰。

到戰國時期,秦國名列戰國七雄,以崤山為界,秦國在崤山以西,六國在崤山以東,秦國以山東稱呼崤山以東的廣大領土,六國被稱作山東六國,六國和之後的人都接受了秦國的這種說法,普遍認為山東指的是崤山以東。

不過這種普遍只是約定俗成,即沒有固定標準,並沒有出現以崤山為界的一整個“山東”行政區,其實也不可能出現,因為地域太寬廣,又多富饒之地,不可能只設立一個行政區。

我國行政區劃分奉行“山川形勢”和“犬牙交錯”兩大原則,一級行政區的邊緣往往與山脈和河流有關,如果沒有,則是為了“犬牙交錯”的必要,二者都有其合理性。

而泰山雖然名氣極大,但卻不是一個大山脈,泰山在山東省腹地,以泰山劃分基本上就是把今天的山東省一分為二,又有點太小了,統治者不得不尋找其他山川河流為界。

山東省又以丘陵平原地貌為主,這一找,就找到了山西省,在山西省和山東省的交界,太行山脈縱向行走,是一個天然的分界。


在宋朝時,崤山已經不在宋朝國土之內了,從前的山東概念可以丟棄,不然宋朝臉上掛不住,而宋朝劃分一級行政區路的時候,將今天的山東省分屬於京東路(取汴京以東之意)和河北路。

金滅北宋後,學習宋朝的行政建制,不過汴京當時並不是金朝的都城,所以京東路改名為山東路,並分山東東路和山東西路,山東正式成為行政建制。

經元明清發展,到清朝,山東省轄區與今天的山東省已相去不遠。


平沙趣說歷史


試回答:山東由來顯然指的不是泰山?只是泰山名楊天下?名聲大作?所以很多人疑為泰山以東。中國古代文獻中,單字“山”,專指太行,其他山脈,必須冠以“XX山”,例如泰山;單字“河”,專指黃河,其他河流,必須冠以“XX河”,例如淮河;單字“江”,專指長江,其他江,必須冠以“XX江”,例如珠江。謝謝!








用戶3984733275


山東的"山",指的就是(太行山),不是泰山。

我囯有八個省以山、河、湖、地做為區分而命名: 河南和河北以黃河做分界,黃河以北為河北、以南為河南。湖南和湖北以洞庭湖做分界,洞庭湖以北為湖北、以南為湖南。廣東和廣西以廣州做分界,因為廣州在過去名氣太大,所以用這座城市現為廣東省省會,清、明時期最馳名,廣州以東為廣東、以西為廣西。山東和山西以太行山做分界,太行山以東為山東、以西為山西。


安康吉慶


太行山以東稱為山東,後來世事變遷,就是現在的山東省。但山東省離太行山十分遙遠,中間還隔個河北省。所以,包括山東省本地人,對於太行山以東才命名的山東省,早沒一點認同感了,無非就一個地名而已。就象海南省,誰會認為是在海的南邊?

但如果說山東省是以泰山以東才取名的山東省,更是胡說八道。實行上泰山處在山東省中部。


還是那個花


山東的山指的是300裡以西的太行山,行了不多說了




山東最早的稱呼的山指的是華山,一直到唐朝初期山東的山指的是太行山,沿用至今。


樸寧


山東和山西是以太行山為界,顯然說的是太行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