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曾仕強道德經:領悟“你就是道”,就可能過上“不勞而獲”的生活

老子告訴我們,天下萬物都是“道”所生

,所以“道”就是天下的本源,天下萬物的開始,因此我們可以把“道”稱為本體。天下萬事萬物皆為道所生,我們稱為“現象”。

我們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只是現象不是本體,但是我們不應該停止在現象的部分,而是應該去尋找生出這些現象的本體。一般人沒有這個習慣,整天在現象當中打轉,總覺得一切都是變動不居的,都是摸不清楚的,因此就慢慢養成一種壞習慣,叫做隨波逐流。隨波逐流還沒有關係,最後變成投機取巧,同流合汙,那就非常糟糕了。

曾仕強道德經:領悟“你就是道”,就可能過上“不勞而獲”的生活

“道”是不會變的。現在我們常常喜歡講一句話,而且還總覺得自己講得很有道理,叫做“一切一切都在變,只有變是唯一不變的”。其實這句話是非常有問題的,因為本體是不變的,唯一不變的是“不變”,而不是“變”。

“變”是現象,現象背後是本體,現象是萬變的,但是本體是不變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再說一遍,“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正確的,不要隨便去改動它,說什麼“以萬變應萬變”,那是沒有原則的,那是隨著現象迷失了自己,是不應該的。

在紛繁迷亂的現象中,作為本體的“道”,是最會保護我們的。而且當你跟“道”在一起的時候,你就不會迷失,不會感到辛勞,不會置自己於死地。這個恆久不變的道,可以讓你很安心、很穩定、很自在,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去守住,怎麼守?就是法則

有一句話,大家都非常熟悉,叫做“道法自然”,就是你的“道”要“法自然”。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二章中,為我們指出了“道法自然”的具體方法: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曾仕強道德經:領悟“你就是道”,就可能過上“不勞而獲”的生活

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引誘,所以老子告訴我們,要阻塞住讓你受到引誘的主要來源——眼睛。他要我們目不妄視,這跟孔子所講的非禮勿視,其實是同樣的道理。我們養生時,只要有機會就要閉目養神,就是“塞其兌”。你要維持你內心的安寧,內心的虛靜,因為眼睛看到心就會動,心動就會行動,恐怕就很危險。

同樣,所有的事情,都是從嘴巴闖出來的禍,所以要口不妄言。眼、口,這就是你的慾望的通道,你自己要控制住。情緒如果不從這裡進來,它就無從進來,如果進不來,你內心就很安寧,就很虛靜,就不會產生那種不必要的慾望。那你就會“終身不勤”,“勤”是勤勞,“終身不勤”是終身都不憂苦

但是我們都知道,勤勞常常被稱讚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勞努力也常常與成功幸福聯繫在一起。為什麼這裡的“終身不勤”,卻解釋為終身不受憂苦?勤勞為何會帶來憂苦呢?

我們這樣來解釋,你為什麼要勤勞?就是怕沒有飯吃。你為什麼能勤勞?就是怕丟掉工作,賺不到錢。如果你不受這些的限制,沒有這些憂苦,還有必要告訴自己要勤勞,還有必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嗎?沒有必要。

所以“塞其兌,閉其門”,這就是方法,要練習,不停地練習,慢慢變成習慣。那你一輩子都不用那麼憂苦,不用天天要發奮,要努力。反而能夠自自然然地,自在地過你的生活。

曾仕強道德經:領悟“你就是道”,就可能過上“不勞而獲”的生活

大部分的人,都不是這樣子的。甚至你反省你自己,你會覺得很可笑,周遭的人,包括我們自己,都是把眼睛張得大大的,東張西望,到處去看,生怕自己不知道,生怕落下什麼信息。而且我們內心的慾望,不斷產生,不斷膨脹,一個又一個,似乎永不滿足。如此勞心勞力,卻毫無精進,又是為何?其實結果不過四個字:自作自受。“為道日損”,我們應該反省自己,你要自由自在過生活,還是要動之死地,把自己逼到無路可走。


記住:道就在你身上,須臾不離。你要內求,不要外尋。如果你能守住身上的道,自然可以逢苦不憂,甚至過上“不勞而獲”的生活。這樣輕鬆自在,豈非每天都是愉快的勞動節?

(文章內容來源作者:曾仕強,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中國式管理之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