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評價《半生緣》中的顧曼璐?

大雨說故事


顧曼璐是《半生緣》中的一個悲情角色,雖天生麗質、心比天高,然命運將她踩進爛泥裡。

顧曼楨清純溫婉,可年輕時的顧曼璐比她更溫婉秀麗。

那時的她,身邊還有愛她疼她的豫瑾。

可惜,曼璐和曼楨的父親早逝,只留下老弱婦孺。為了養活一大家子,曼璐只能去做舞女,就這樣一步步墮落下去......

等到曼楨大學畢業,曼璐也年老色衰,身邊沒有可以依靠的男人,只有一個薄情狠心的祝鴻才。

同時,曼璐的性情也越發刻薄刁鑽,溫婉之氣全無。

此時的曼璐,身上充滿了豔俗的風塵氣,甚至還有些賊眉鼠眼。

嫁給祝鴻才後,曼璐過得不幸福,脾氣更加暴躁,後期甚至心理扭曲,將自己的妹妹奉上,讓祝鴻才凌辱......

曼楨恨極了她,卻被曼璐一句話駁回來:“好啊,我們顧傢什麼時候出了個烈女,我當初要是這麼烈,我們全家早餓死了。”

“一樣是顧家的女兒,偏你就尊貴,我就下賤到去做舞女。”

曼璐這一生,被命運反覆摧殘,同時她自身也軟弱無力。

生活固然未曾善待於她,但她的每一次選擇,都是極不明智的。

做舞女是無可奈何,但嫁給祝鴻才,則是她真正悲劇的開始。

明知道祝鴻才不可靠,還想憑孩子拴住他,甚至愚蠢執拗到犧牲自己的妹妹拴住他,這是條不歸路,曼璐卻撞了南牆還不回頭。

她放不下過往,放不下得失,不甘心犧牲這麼多卻一無所得,結果一錯再錯,最終變成一個可憐又可恨的人。


天涯小鳥movie


曼楨第一次和世鈞介紹姐姐是說:舞女當然也有好的,可是照那樣子,可養活不了一大家子人呢。反正一走上這條路,總是一個下坡路,除非這人是特別有手段的——我姐姐呢又不是那種人,她其實是很忠厚的。

可見曼璐雖落風塵,還算有些真心,為了家人,放棄了初戀張豫瑾,做了卑微的舞女。可是當紅顏退卻,大勢已去,家人尤其是媽媽並不理解她的良苦用心,認為她卑賤,連曾經和她有過交集的沈世鈞的父親也頗有微詞。這個家、這個社會給了她難以言說的重負,她只能借坡下驢地嫁給了人面獸心的祝鴻才。

無奈自己的身子不能生育,又想保住在祝家的地位,才有了這樣的下下策——讓妹妹曼楨屈從於祝鴻才,並讓其在萬分羞辱的情境下誕下一子。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只因女人走投無路有苦難言。這是兩個女人的悲劇,也是《半生緣》中三對有情人的悲劇,更是張愛玲筆下蒼涼的底色!





夏小淑


在我看來,曼璐真正的悲劇是從她和張豫瑾重逢時開始。

那天,曼楨拒絕了張豫瑾邀請全家人到鄉下玩之後,張豫瑾躲了出去。但曼璐卻恰好回了孃家。

顧太太跟曼璐訴說要把曼楨許給豫瑾,因為沈世鈞的原因沒有成功。但在曼璐看來,她覺得豫瑾是因為追求她不成,退而求其次的一種心態。其實,作為女人,幾乎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份執念,這份對情感的執念,足以支撐她抵抗生活的苦難。


曼璐也一樣,張豫瑾曾經帶給她的美好念想,可以說是她這一生中最溫暖最耀眼的光。

但是,不幸的是這點溫暖也被現實擊碎。

在張豫瑾再次回來拿行李時,曼璐也回到了孃家。她特意穿了一件紫色絲絨旗袍。因為那時他喚她“紫衣姐姐”。

兩個人默默相對,中間隔著似水流年。

曼璐說他應該把她忘了,沒想到豫瑾接口說,從前的話不提了,還祝福曼璐找到了好歸宿。

她問豫瑾自己變了嗎?豫瑾回到,都變了。想想從前的事情多麼“幼稚可笑”。

曼璐頓時覺得渾身不自在。

是的,他把一切都否定了。在曼璐心中最珍貴的回憶,被人一腳踩在地上。

曼璐埋藏在心底的最後一丁點美好的念想也被撕得粉碎。

此時,對妹妹曼楨,曼璐第一次生出了恨意。她認為是妹妹“賣弄風情”,轉來轉去,讓豫瑾變了心意。

再一想到,自己當初是為了家人出賣青春,才跟張豫瑾斷絕了來往。她悔恨交加。

那一刻,她唯有痛哭。


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裡面爬滿了蝨子。

顧曼璐嫁給祝鴻才後,兩個人經常吵架。一次,曼楨去看姐姐。說了一會兒話,曼楨要離開時。正趕上祝鴻才回家,非要開汽車送曼楨。這天,晚上,祝鴻才和曼璐爆發了爭吵。

祝鴻才惦記上了曼楨,曼璐認為曼楨是她犧牲了自己造就出來的,不會讓她給人家做姨太太。

吵架時,祝鴻才罵曼璐“濫汙貨!不要臉!”,還要動手打她。曼璐哭了起來,不想越哭越傷心,哭得悲從中來,只覺得前途茫茫,不堪設想。

面對祝鴻才的辱罵,曼璐為了渺茫的未來哭泣,為了自己遇人不淑而哭泣,但卻從不認為自己是卑賤的。她在面對孃家人時,自始至終,都有著一種犧牲自我的高尚感。她以一種施恩者自居。對於妹妹曼楨,她從不掩飾她是犧牲了自己才成全了曼楨的清白。

與張豫瑾的一次重逢,擊垮了顧曼璐心底本就薄弱的一扇屏障。張豫瑾不但一手撕毀了曼璐最美好的念想,也一手撕毀了她在心理上的那點可憐兮兮的高尚感。而這些恰恰是曼璐活著的尊嚴。


當這些所謂尊嚴被擊碎後,曼璐覺得自己一文不值,覺得自己如墜深淵。她崩潰了。

活著,連最後一丁點美好的念想也沒有了。她萬念俱灰,她心如死灰,她心裡生出了無限恨意。這樣一來很容易做出沒有理智的事情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人和鬼一步之遙。當她與祝鴻才再次爭吵時,自然而然地把主意打到了自家妹子頭上。

在曼楨被關在房間裡,企圖自殺想逼時,曼璐說了一句話“沒想到我們顧家還出了一位烈女,我當時如果做一個烈女,一家人早就餓死了”。

最終,悲劇人物曼璐親手毀掉了曼楨的一生,她親手製造了另外一個悲劇。


禾木蒹葭


《半生緣》中的顧曼璐其實更像是張愛玲的另一部小說《金鎖記》的曹七巧的某個階段——她們都曾經有過一段美好的時光,怎奈那段時光就是因為美好而變得十分短暫,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她們才把別人眼前的美好當做眼中釘來嫉妒、來怨恨,哪怕是自己的親人。

說是怨恨也不完全對——曼璐曾經青春少艾時候跟張豫瑾之間的愛情十分美好,跟曼楨與世均的愛情一樣美好。但可惜因為父親去世,為了養家,曼璐撐了一家人的生計做了舞女,她與豫瑾之間的愛情也戛然而止、無疾而終,你說曼璐內心能不恨嗎?尤其是多年後,豫瑾看到已經長達成人越來越像年輕時候的曼璐時的眼神,曼璐看在眼裡,恨在心裡,母親和外婆還一個勁撮合豫瑾跟曼楨,曼璐的內心的恨也是與日俱增的。

更別提曼璐因為年老色衰,不得己嫁給其實內心根本看不上的色胚祝鴻才,但為了穩固她的地位和富貴生活,才勉強答應了祝鴻才對妹妹曼楨覬覦多時的鬼主意……

曼璐的可恨也是可悲的,雖然當年對於祝鴻才強姦妹妹不理不睬,最終患上絕症只能指望這麼唯一的親人妹妹。曼楨對這個姐姐的遭遇的同情,比姐姐對自己下狠手的心,其實更大。曼璐的可悲是一個時代的遭遇,不是一個個體,是一個群體。

最好的曼璐自然是許鞍華的電影版《半生緣》中梅豔芳扮演的曼璐,把少女曼璐的天真,舞女時代曼璐的心機,與變成祝太太的算計,以及重病時對妹妹的依靠,每一個層次都變現得相當有分量;舊版電視劇中蔣勤勤的曼璐還是太過豔麗,雖然是她十分突破的一次演出,但還是覺得有點用力過猛;至於未來新版電視劇中劉嘉玲演的曼璐,平心而論,年紀真的有點過大了,從目前造型來看,雖然是著名造型師張叔平做的造型,但還是覺得太華麗了,劉嘉玲的端莊和威嚴以及氣場都在線,但在心機、騷氣和妒忌的層次上,感覺需要惡補才有梅豔芳的氣場。


#【宣謠別老閣】謝謝關注,多多評論轉發 #


宣謠別老閣


電影和電視劇我都看過的

林心如和蔣勤勤的版本,劉嘉玲和蔣欣的版本一、 俗世的圈套

為了一家的生計, 曼璐僅僅在中學畢業後, 就步入了花花

綠綠的世界, 做起了在外人眼裡看起來十分不齒的舞女。聲

色犬馬中, 她漸漸迷失了自己, 她學會了喝酒猜拳, 學會了與

各色男人周旋, 更學會了與這個外表光鮮亮麗實則汙穢不堪

的俗世融為一體。雖然她盡心盡力地恪守著身為長女的準

則, 以孝的名義支撐著整個家, 但在她內心深處, 卻沒能逃脫

道德的疏離與背叛。即便是隨著幾個弟妹長大, 家庭漸漸好

起來時, 曼璐也沒有懸崖勒馬。潛意識裡, 她是明白的, 她明

白自己已不可能遠離沒有服飾、 化妝品、 舞會的生活。 她已經

不知不覺地在俗世的引導下, 一步步地被套牢, 直至滑向墮落

的深淵。

曼璐的可悲之處就在於她只是在以一種不自覺的姿態走

進這個俗世, 與其說她是一個享受放縱者, 不如說她是受害者

更為恰當。在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下, 曼璐的縱情與墮落只

是出於生存的本能, 唯有這樣她才可以顯示出生存的意義。

她不能也不可能通過勞動而翻身, 儘管她也曾意識到自己的

無可救藥, 但卻沒有改變現狀的勇氣。過早步入社會已使她

不得不牢牢地抓住俗世這個依傍。脫離了俗世, 她只是一具

豔麗的軀殼。她是不幸的, 張愛玲也曾說曼璐的悲劇並不全

在於其自身, 最主要的理由還是應該從社會的或經濟的根源

去探尋的。這裡, 張愛玲也強調了社會對曼璐的腐蝕。我們

應該明白, 正是由於俗世的這層層圈套, 才使得曼璐不得不褪

去純真, 換上了毒婦人的面具。

二、 人性的掙扎與慾望

養家和舞女之間, 曼璐以青春的代價換來了一家人的生

計; 面對和豫瑾的愛情, 曼璐又在痛苦掙扎中埋葬這段美好的

回憶; 還有當祝鴻才惦記著曼楨, “我也不知怎麼, 儘想著她” 。

曼璐依然在進行著人性的掙扎, “還有臉說!你趁早別做夢

了!告訴你, 她就是肯了, 我也不肯。 ” 這裡, 曼璐的掙扎正說

明瞭她的善, 至少在她的人性深處存有良知。她明白自己已

經墮落不堪, 但她找不到出路, 更看不到光明的所在。 她被道

德、 被美好的純真遠遠地拋棄了, 卻沒有逆轉的可能。 曼璐內

心深處永遠交織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與碰撞。 與豫瑾短暫可悲

的愛情雖然成為曼璐一段純美的回憶和空虛心靈的一種慰

藉, 然而分離十幾年之後當豫瑾再次來到家中, 曼璐的熱情卻

再一次被點燃。可是物是人非, 此刻的她正帶著一副被聲色

場浸染的妖嬈面容和脂粉氣息面對著這個曾帶給她快樂和幸

福的男人。 隨著顧太太極力撮合曼楨和豫瑾和兩人漸漸表現

出來的好感, 她心中那個華麗的夢開始被漸漸擊得粉碎。她

感到了威脅, 感到了恐懼, 女性的本能逼使她露出了兇狠的一

面, 最終 “鑄就” 了曼楨的不幸。

縱觀全文我們也可以發現, 正是豫瑾再次來到顧家的這

段情節, 把曼璐的瘋狂推向了極致。 在她的人性深處, 其實是

有著強烈的報復欲的。 這種報復欲驅使著曼璐疏離她所認為

的造成她的不幸之人, 即使是她的親妹妹也沒能逃脫。與豫

瑾不能再續前緣以及為愛求生的強烈慾望最終促使曼璐不顧倫理和親情的約束, 和祝鴻才合謀設計使其騙奸了曼楨。張

愛玲在 《談女人》 裡說過, “女人在人性的發展上比較有彈性。

所以完美的女人比完美的男人更完美, 而一個壞女人往往比

一個壞男人壞得更徹底。 ”曼璐或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但是

她的壞更多的是含有嫉妒與報復的心理。 她以一個表面光鮮

其實壞得令人髮指的形象而存在, 壞成了她的生存手段和生

活必需。說到這裡, 又不能不讓人聯想到曹七巧, “愛情在一

個人身上得不到滿足, 便需要三四個的幸福抵償。可怕的報

復!” 對曼璐而言, 這又何嘗不是在報復?她在報復俗世對她

的戕害; 報復曾經那段讓她耿耿於懷的愛情; 報復讓她受盡折

磨受盡苦難受盡侮辱的灰暗人生!至此, 曼璐在滿心慾望的

支配之下, “已徹底地淪為婚姻的動物, 只要生存即可, 其他一

切都可以犧牲” 。 支撐曼璐的, 似乎也只有那具帶著些許體溫

的肉體, 或者說是一個毫無意義的俗世傀儡。

三、 悲哀的靈魂

曼璐是一個悲哀的角色, 雖然人們往往對曼楨投去悲情

的目光。 如果說曼楨的感情是由於一生都是受到命運捉弄和

與世鈞永遠錯過的話, 那麼曼璐的悲哀則帶有一種沉重與壓

迫的意味。 這種壓迫還與她心中毫無節制的慾望溝壑以及狹

隘淺薄的愛情宿命觀相聯繫。 曼璐的一生都在俗世的圈套中

苦苦掙扎, 她以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便可以安身喘息, 甚至於

不惜出賣自己的一奶同胞。 她不可避免地帶著世俗的壓力與

自私, 在慾望的掌控下, 愛情的美好在曼璐這裡詮釋成了依靠

犧牲他人成全自己的血腥與罪孽。她終究逃脫不了俗世, 逃

脫不了她習慣了的聲色犬馬, 花花世界。 在沒做舞女之前, 無

論她有多麼純情與善良, 一旦踏入俗世, 她就不可能不受到沾

染與 “洗腦” 。這就是生存法則, 再簡單不過的道理。而從她

開始抹擦豔麗的粉脂, 身穿紫絨旗袍的那刻起, 她就已經不再

是那個曾經的顧曼璐了。 她無法走出男人、 慾望編織的大網,

換句話說, 她的一切都註定要拘泥於整個俗世的桎梏裡, 包括

她的愛情。 小說中曼璐早早的枯萎, 或許對她來說是種解脫。

她是孤獨的, 悲哀的, 心酸的, 又是可氣的。她風光過, 痛哭

過, 犧牲過, 也報復過。她的一生, 豈止一個簡單了得?當她

抱著曼楨的孩子前去求曼楨看在孩子的份上原諒她的時候,

眼淚流過她那張憔悴不堪的枯臉, 也許那一刻她的的確確充

滿了無窮無盡的悔恨, 我想這裡張愛玲也無非是在告訴我們

一個有關壞女人良心發現的傳奇, 但那又能說明什麼呢?我

不是曼璐, 所以我無法給出一個精確的回答, 可有一點我卻是

明白的, 那一刻, 在經過許許多多以後, 在經過無時無刻的掙

扎與慾望之後, 在經過壞人和好人路口的拐彎之處, 曼璐的靈

魂定是無比淒涼的。





仲夏之魚0828


張愛玲筆下的顧曼璐悲情色彩太重了,一步錯,步步錯,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己的親妹妹。

父親死後,堅強的曼璐決心挑起養家餬口的重擔。什麼工作來錢容易來錢快?做舞女。

在17歲,一個姑娘最美好的年華,曼璐搖身一變成了百樂門裡一個翩翩起舞的風塵女子。為了幾個大洋,她濃妝豔抹,陪酒賣笑,和一個個男人左擁右抱。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這個時候的曼璐是讓人最心疼的。

年輪一年又一年一晃而過,芳華漸逝的曼璐也想安頓下來,她也渴望有人疼、有人愛、有個家。可她有什麼談婚論嫁的資本呢?她只是一個惹人白眼的下賤舞女。於是,她嫁給了祝鴻才。

婚後生活並不幸福,祝鴻才整日花天酒地,拈花惹草,甚至對她拳腳相加。為了栓住丈夫,曼璐想生個孩子。可是多年的舞女生活,上天連這點權利都剝奪了。

這個時候的曼璐開始悲觀、絕望,變得神經質,心理扭曲。為了有個孩子,曼璐親手把親妹妹送給了自己的丈夫,借腹生子。曼璐毀了妹妹的姻緣,也毀了妹妹的一生。

生命的最後,曼璐在病痛和精神的雙重摺磨下離開了人世。或許,死亡對她來說是一種解脫。

曼璐是要強的、堅強的、有主見、有頭腦的女人。只是生錯了時代,被封建思想所束縛。如果曼璐活在當代,一定是一位殺伐果斷的職場女強人。


書影生香


《半生緣》是張愛玲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講述了在三十年代的舊上海,曼璐、曼楨兩姐妹在揹負著原生家庭的重擔下,面對愛情、婚姻的態度,並由而此產生的種種愛恨糾葛。

姐姐曼璐為了養家餬口做了“舞女”,而“舞女”這個標籤讓她的戀愛婚姻蒙上了一層又一層的陰影,她對婚姻的選擇,在婚姻內所使的手段,造就了整部小說悲劇的底色。反思曼璐悲劇的一生,看看得到了什麼啟示。

曼璐的一生是充滿了悲劇的色彩。父親一死,家庭重擔一下子壓到了她這個尚未高中畢業的女孩身上,她由不得選擇的承擔起了一家人的生計。

曼璐一生過得不幸,有著家庭的客觀因素,但她選擇了一段將就的婚姻,把幸福寄望在一個男人的身上時,才是釀成她不幸的最大動因。

曼楨出來工作後,把家庭的重擔從曼璐手上接了過去。彼時她決定嫁給祝鴻才時,也自覺委屈,但在那個進退兩難的境地,她把他當成了救命稻草,選擇將就,賭上了自己的一生。那個在風花雪月場所混慣了的男人,並沒有因結婚而收心,她這一“賭”一將就,便把人生都給輸掉了,她因不能生子遭祝鴻才的遺棄。顧曼璐和祝鴻才本來就不是實名的夫妻,她為了鎖住祝鴻才的心居然傻到和祝鴻才一起設計海自己的親妹妹,讓祝鴻才強姦了自己的親妹妹,她居然想到了“借腹生子”的傻到家的辦法,最終害人害己,連死也得不到多少同情。

 

 


九日山上


《半生緣》就如其名字一樣 ,整個作品都充滿了淡淡的憂傷,劇中每一個小人物都是那個特殊年代下的犧牲品,都帶有悲情色彩,曼楨和世鈞,曼璐和祝鴻才。只不過曼璐表現的更為激烈,更為執拗,更為痴狂,也是對當時現實生活一種最激烈的對抗,看的人驚心動魄,為其命運深感唏噓。

在紙醉金迷三十年代的大上海,顧家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還沒有男人來依靠,要想生存簡直是難上加難。迫於生計,17歲曼璐犧牲了自己的愛情,選擇做了歌女這樣一個來錢快的職業,這很平常。年紀過小的她以至於價值觀發上了變化,以為有了錢和男人就等於有了幸福,就等於有了一切。

這種價值觀又何止曼璐一個人呢?只不過條件好的人家能為自己的女兒尋求更好的人家而已。作為歌女的曼璐,又無依無靠,早已經沒有選擇的資本了,在加上年紀越來越大,選擇花心的祝鴻才也是無奈之舉。為了捉住祝鴻才的心,才偏執的認為一味的滿足丈夫不合理的要求,丈夫才會憐惜自己。這是錯上再錯,就等於在傷口上撒鹽。為所有的人物抹上了悲情的色彩。

劇中所有人都是懦弱的,知道曼璐的想法之後,曼璐的母親竟然選擇了默許,這簡直點顛覆了一般人的認知。事發之後的曼楨默默地承受,竟然選擇嫁給了豫謹,世鈞的懦弱,選擇了退縮,劇中沒有一個人勇敢的反擊。到是曼璐以一種近似變態的方式反抗著,極力維護著自己的幸福。這一點到是給與肯定的。

曼璐是堅強的,只不過生錯了時代,如果換作今天,曼璐就是職場中的精英。在古代,曼璐就是征戰南北的花木蘭。那個紙醉金迷的時代,曼璐缺少的就是一絲光明,一個正確的指引。但是沒有人可以給予,因為每個人都是迷茫和懦弱的。還不如曼璐那麼勇敢和決絕。

那麼你又是怎麼看待曼璐的呢?


禾苗苗苗


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的顧曼璐是小說中的可憐人也是一個充滿悲劇的一個人。

曼璐的悲劇要從她的出身開始說起,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遷就去世了,為了家庭,她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幸福,她是家裡的老大,上面有媽媽和奶奶,下面有弟弟和妹妹,她沒有讀書的機會,找不到能養家餬口的正經工作,所以不得不做了強顏歡笑的舞女,遊走於魚龍混雜的交際圈中,那樣的環境讓她變得精明世故,刁蠻無賴。

曼璐的工作和身份讓家人覺得臉上無光抬不起頭,弟弟和妹妹心裡也看不起她,甚至疏遠她,媽媽和奶奶對她也不好,拿著曼璐掙來的錢,表面心平氣和,內心卻非常排斥。

曼璐的付出和犧牲保障了妹妹和弟弟們的學業順利完成,養活了沒有工作的媽媽和奶奶,雖然偉大卻被輕視,不幸的是由於生活的紊亂讓她喪失了生育的能力,可以說她是一個被家庭拋棄後又被上天遺棄的可憐女人。

當她遇見了祝鴻才,她使出渾身解數終於嫁入豪門,可是她忘記了祝鴻才的薄情寡義,祝鴻才的不可靠,讓她產生了依靠孩子改變命運的念頭。

因為生活不愛她,家人也不愛她,情人不愛她,誰都不愛她,為什麼她要愛任何人呢?所以她下了狠心,為了擁有自己孩子把妹妹顧曼楨推到了情人祝鴻才的身邊,這是她唯一能留住這個男人也是拯救自己的辦法,那一個晚上,風雨交加,她在大雨中瘋痴顛笑,她明白妹妹不會原諒她,老天爺不會放過她。後來果真如此,她生了一場大病,至死妹妹顧曼楨也沒有來看她一眼,連出殯的那天妹妹也沒有出現。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顧曼楨可憐也可恨。

我是大雨,愛讀書,愛生活,歡迎點贊關注。


大雨說故事


曼璐是《半生緣》中最可悲的人物。為了養家餬口去做舞女,失去愛情,失去尊嚴,失去一切,可是連家人的諒解都沒得到。全家人享受她的付出,確又看不起她的舞女身份,何其諷刺!

至於曼貞,太天真了點。她沒有看明白一點,那就是即使沒有曼璐,她和世均也不會有結果的。世均本身也是看不起曼璐的,他的家庭根本不可能接受曼貞。而世均那種懦弱的性格,也不是會和家庭抗爭的。曼貞不見了,他都沒當面求證就轉身另娶她人,可見她並沒有那麼愛曼貞。

只能說這是個憂傷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