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糖尿病,1型和2型區別大,小糖友怎麼吃飯才好?

糖尿病,1型和2型區別大,小糖友怎麼吃飯才好?

青少年、兒童糖尿病90%屬於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即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發病較急,症狀比較明顯,其糖尿病的預後與血糖控制好壞關係密切,而飲食治療是控制血糖極其重要的條件。

1型糖尿病怎樣安排飲食?

每日總能量應供給充足,按照以下簡單公式進行計算,隨年齡增長及時調整。

糖尿病,1型和2型區別大,小糖友怎麼吃飯才好?

全日總熱卡=1000➕年齡×(70~100)。

決定(70~100)係數的因素一般與年齡有關,年齡較小的用量較大,如:3歲以下為(95~100),4~6歲為(80~90),7~10歲為(80~85),10歲以上為(70~80)。

能量攝入還與胖瘦程度有關,較胖兒童能量給予較低。此外,能量攝入與活動量大小有關,兒童的活動量差異最大,原則上活動量大的患兒應適當增加能量攝入。最後,能量攝入也與平日飲食習慣有關。

1型小糖友的蛋白質應供給充足,以利於兒童生長髮育,一般每日2~3克/千克體重,年齡越小相對需要量越多。由於注射胰島素,碳水化合物不必過分限制,一般推薦佔總能量50~55%,可適當攝入部分粗糧。此外需要注意脂肪不能過量,應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餐次安排上,每日應進食5~6餐,3餐正餐,2~3次加餐,防止低血糖發生。

患兒家長應該怎麼做?

得了糖尿病絕不意味著失去和被剝奪了生活的快樂。家長要讓孩子感到治療的重要性和有意義。儘量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學習和其他事情上,孩子學習越投入,對身體的恐慌就越小,瞭解的糖尿病知識越多,就越能將疾病控制好。

糖尿病,1型和2型區別大,小糖友怎麼吃飯才好?

讓孩子學會監測血糖和選擇飲食,孩子們會很快發現不同食物對血糖的影響。

家長還需要求孩子養成隨身攜帶加餐視頻的習慣,特別實在遠離家門(如週末旅行或校外活動)時,應加以注意,防止出現低血糖。

應讓老師和同學都瞭解孩子有糖尿病,並在出現低血糖反應和其他急性病症時,知道如何緊急處理。

1型糖尿病患兒飲食注意

糖尿病,1型和2型區別大,小糖友怎麼吃飯才好?

1、1型糖尿病更強調胰島素治療、飲食和運動三者之間的相互平衡。家長和患者應在監督血糖的基礎上,根據每日活動量,靈活調整胰島素用量、飲食量和餐次。

2、對於1型糖尿病患兒,家長要注意主食和副食都要控制。一方面,要根據實際需求,平衡膳食;另一方面,要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多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以清談烹調為主。

3、孩子喜歡吃零食,可在瞭解每天所需的能量總量後,根據總量進行食物的合理搭配。

4、帶孩子外出時,要增加血糖監測次數,並準備好胰島素和糖果,以防低血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