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相遇是一種緣分,我與一塊石頭不期而遇的邂逅也是一種緣分。

那一次,我騎著自行車走過一個賣各種文玩的路邊攤,就被一塊硯臺吸引住了,停下腳步,走過去,仔細的端詳。它的顏色是蟹青色的,看起來十分的溫潤如玉,形狀像成一段樹墩子的樣子,表面上雕刻著有幾圈年輪其紋理十分的流暢,硯臺中間向內凹入,非常的光滑,用來研磨墨成汁。如果只是一段樹墩子畢竟有些呆板,缺乏點靈氣,雕刻者的確明白這個道理,於是在硯臺的一角伸出一節樹枝,長出兩朵桃花,一朵含苞待放,另一朵已經盛開,活靈活現,起到畫龍點睛的奇效。

我真有些愛不釋手了。攤主主動介紹說:“這是大名鼎鼎的徐公硯。”我有些孤陋寡聞,只知道中國有四大名硯卻不聞還有徐公硯。“徐公硯產自哪裡呢?”我本以為它一定是“外來物種”呢。攤主說:“它是產自沂南青駝鎮南10公里處徐公店村附近的硯石溝,是我自己採集來的,自己動手雕刻而成的。

”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咱們當地竟然會有這樣好的石頭,會有這樣好的硯臺。他繼續說:“徐公硯冬天用零下四度不結冰,且墨汁越磨越發細膩黑稠,如油般錚亮,現在這種成色的石頭越來越少了,你喜歡就買一下吧。”經過一翻討價還價,我帶著這塊硯臺回家了,順便留下這位攤主的電話,約好有機會我想去參觀一下他的“手工作坊”。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它也大大的激發了我的興趣。查閱資料找到徐公硯更多的“秘密”。舊《臨沂縣誌·物產》記載:“硯石,縣治西北七十五里,產硯石。其形方圓不等,邊生細碎石乳,不假人工,天然雅觀。”“硯石,徐公店產。”徐公硯造化鍾神秀。其形千變萬化,有的如朝霞初升,有的如明月當空,有的如波光粼粼,有的如山雨欲來,有的如騰蛇翻騰,變化莫測,形態奇異。其色或斑斕或樸素,有墨黑、灰白、桔紅、翠青、蠟黃、墨綠、潑藍、鉗青、灰褐、蟹殼青、鱔魚黃、茶葉色等十餘種顏色,有的一石多色。其質堅硬,密度極高。叩之清脆,其聲如磬,下墨如挫,發墨如油,色澤鮮潤,且不損毫。其紋交錯縱橫,如水如雲,富有變幻。每一方硯臺獨具特色,絕不雷同,堪稱獨一無二。我真是“有眼不識金鑲玉”,原來咱們沂蒙大地上竟蘊藏著這樣獨一無二的“寶石”。

中國是硯臺的故鄉,是墨的家園。硯與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中華五千年曆史的長河中可以說硯是華夏文明的載體,翻看

《詩經》、《離騷》、《春秋》、《史記》、《唐詩》、《宋詞》、《元曲》這些千古絕唱哪一筆不是從硯臺開始磨畫的呢!與那位攤主約定好時間一起尋找徐公硯的來歷。我們到達徐公店,走到一塊莊稼地裡。攤主告訴我,“這裡是他租下的,專門尋找徐公石。”秋陽似火,地裡面已經有兩個翻挖師傅用鐵鍁、木棒等工具小心翼翼地去除覆蓋的土層尋找石頭。我跟著攤主一起加入,沒幹幾下呢,那豆大的汗珠從臉頰上滑落,流進眼眶裡,生生的疼呢。我忙著擦汗,而那幾位師傅們卻一絲不苟地盯著腳下的土地,雙手很有節奏的刨挖著。“快看這像啥?”攤主興奮的喊道。我們也興奮地圍了過去,攤主手裡面拿著一塊石頭,拂去塵土,“像一隻烏龜,這是頭,這是龜殼,可以作成鎮紙。”“昨天,這裡挖出一塊像龍的石頭就賣了一千多呢。”“像這樣的好石頭越來越少了,再過幾年怕是更少了。”這些經過大自然鬼斧神工形成的石頭就這樣肆無忌憚的挖下去早晚有枯竭的

那一天。

在與大傢伙一起休息的片刻,我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攤主說:“你的話不無道理。”他站起來指著不遠處的硯臺溝繼續說:“這裡出產一種黑色石頭,是所有徐公石中質地最堅硬最細膩的。隨著大量的開採,現在硯臺溝內已經找不到了。咱們沂水也有徐公石,只是雜質多比不上這裡的石頭細膩啊。”徐公石存於玄武岩風化層中,風化層中含有大量水分,經億萬年孕育,才這般溫潤如玉,其質可與端歙媲美,可與洮硯比肩。又經億萬年風化,形成了參差凹凸狀的獨特頑石。鹿死於角,虎死於皮。我們能不能合理性開發徐公石讓它的風采能繼續傳承下去呢?

有了美麗的徐公石,才有絢麗的徐公硯,當然也離不開那雙化腐朽為神奇的手,把一塊塊頑石經起蓋、合口、設計、勾摹、粗雕、鏤空、打平、細琢等人工雕琢,既保留純天然的神韻又臆想出山水、人物、花鳥,刻刀一下又一下粉塵飛揚,刻出來墨的清香,刻出來文的流芳,刻出來人生百味,也刻出來幸福篇章。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硯者研也。它從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最初的硯用一塊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到了漢代,硯上出現了雕刻,有石蓋,下帶足,越發精美絕倫,硯從實用性走向裝飾性、觀賞性。聽說當初在北寨漢墓中出土一件精美的“五龍戲珠三足石硯”。我們決定去沂南博物館一睹它的神采。這方硯臺是圓形,子母口,直徑19.7釐米,通高7.4釐米,由硯身和盒蓋組成。雕刻精美,獸形三足,足為熊足,硯首邊刻有捲雲紋,硯蓋上刻有五條透雕龍,龍首相聚,正中間硯蓋上刻有“五銖”二字,寓意五龍戲珠。這方古硯是石灰岩材質的,並不是徐公石的。不管是什麼材質的,它的風采都讓人著迷,經歷了歷史洗禮歲月沉澱後,愈發美輪美奐。設想一下,千年之前,誰把它仔細雕琢,誰用它研墨臨摹,它一定是主人的心愛之物,生前把玩,死後陪葬。遙想一番,今天的徐公硯與它是否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呢?這讓徐公硯的起源更加神秘了。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史料記載:唐代徐晦赴京趕考,途經此地,偶然拾得形色可愛的石片,試磨成硯。在京會考時適逢天寒,硯墨結冰,考生均受影響,惟有徐晦硯墨如油,書寫流利,一舉考中進士,晚年因嗜酒過度而失明,於禮部尚書職辭官歸居晉江灣海徐狀元巷,其後泉郡徐倉徐晦以老致仕,因感硯臺之恩,徐晦耋年尋得硯之地——山東沂南徐公店。於唐文宗開成三年(838)三月卒葬於連江縣徐壠花園之原。追贈兵部尚書,次子徐湖因需守父陵遂居連江徐壠花園。後徐潘(徐晦長子承父命,遂舉家遷往得硯之地),後泉郡徐倉長房聚眾成村(今徐公店)。

真是美硯送與有緣人,徐公得硯千古傳。

走出博物館時,我們依舊沉醉在硯的風姿中。美哉,徐公石;美哉,徐公硯。

  • 任鵬飛
  • 臨沂市作協會員,臨沂市作協網絡創作委員會副秘書長,臨沂市電影電視協會會員。
  • 成人組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主辦:山東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協辦:山東省作協 澳洲山東同鄉總會 澳中文聯

法國山東商會 德國山東同鄉會 加拿大齊魯同鄉會

執行團隊: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