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放著500億美元不要,比爾.蓋茨為什麼在52歲的壯年就退休?

比爾·蓋茨中國科學院科學院外籍院士,壯年急流勇退,致力於慈善事業。人格的偉大、對慈善事業的愛無可厚非。但對一個純西方的、美國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世界首富,什麼樣的智慧能讓比爾蓋茨做出如此選擇呢?

放著500億美元不要,比爾.蓋茨為什麼在52歲的壯年就退休?

放著500億美元不要,比爾.蓋茨為什麼在52歲的壯年就退休?

功成名就是每一個人的夢想,但功成名就後幹什麼,就千差萬別了。也正是這種差別,體現了每個成功者的對人生價值、對事業、對社會、對人生終極目標的不同。也正是這種差別,反映了一個人修養的高低。讓我們來看一下成功者們選擇的方式和結果。功成名就後成功者選擇的方式大概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窮奢極欲型。這種類型是功成名就者選擇最多的。歷代多數的帝王將相、巨賈富商基本都是這一類的。結果卻分為兩種。 1.自毀功業型。商紂王年青時所建立的功業不遜商朝歷代國君,爾後的窮奢極欲導致不但自毀功業,而且連祖宗的基業也斷送了。一些權臣弄臣如魏忠賢、和珅同屬此類。2. 富可敵國而人不以為奢。歷史上這樣的名人少之有少,排查了一下只有兩位。春秋是管仲和唐朝的郭子儀。兩位都功高蓋主可無論如何的窮奢極欲,主上不疑、百姓不怨,善始善終。二,歸隱山林型。歷史上的名人裡只有孫武真正成功歸隱不知所終。另一種和歸隱山林接近的是全身而退型。作為全身而退的典型在中國是范蠡,一直是作為財神被民間供奉。

放著500億美元不要,比爾.蓋茨為什麼在52歲的壯年就退休?

在世界就是比爾.蓋茨了。功成名就是普通百姓遙不可及的夢想,但多少成功者都沒能善終,多數都屬於最後一種欲罷不能型。一般的多是自己不欲罷,還有的是事業不允許。

中國漢朝開國元勳蕭何,置田宅必居窮處,為家不治垣屋,曰:“後世賢,思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古人是何等的智慧與見識!

通過對中國古人成功後選擇的不同,以致結果的不同的比較,不難看出比爾.蓋茨的急流勇退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在比爾.蓋茨的自傳中認為比爾.蓋茨棄學從商是他人生成功的關鍵,但筆者認為比爾.蓋茨棄財從善才充分體現他人生的智慧、做人修養和人格的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