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民以食為天,食品行業如何進擊高科技?

食品行業裡的科技應用

一、增產降耗:

隨著全球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增加糧食產量是現實需要,尤其需要解決全球最貧困地區十億人的生存問題。

民以食為天,食品行業如何進擊高科技?

食品公司Hampton Creek以植物為原料的人造蛋黃醬

肉類增產是一個難題,肉類生產需要大量資源,包括土地、飼料。

大型牲畜的飼養會產生大量甲烷和氨氣,不僅加劇溫室氣體排放,而且汙染空氣。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的Mark Post教授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提取牛的幹細胞進行肌肉細胞的培養,製成可食用的肉。

民以食為天,食品行業如何進擊高科技?

Mark Post教授與他培養的肌肉細胞

如果實現,未來肉類生產的資源消耗量與現在相比不值一提。

中國“圈海造田”養殖海產品的模式大大增加了海產品的產量。

替代食物會有持續的研發進展。

二、提質應需:

中國主要是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要求,優質食品品牌會更加深入人心。

美國的趨勢是強調食品的細分功能,以應對越來越複雜的市場需求:

在西方發達國家中,花生過敏和穀物過敏十分普遍。

有人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花生中對應造成過敏的蛋白的DNA進行處理。

在西方,無谷蛋白(Gluten Free)食品是一個很大的產業。

民以食為天,食品行業如何進擊高科技?

西方的無谷蛋白(Gluten Free)食品

由於素食主義的興起,肉類替代食品擁有巨大的市場。

為了更加健康,傳統的鹽也有了替代品。

服務外包與自己動手

無人餐廳:美國有eatsa,中國有人人湘。

民以食為天,食品行業如何進擊高科技?

美國eatsa提供的兩款主食

餐飲IT自動化是國際的發展趨勢。

外賣網站:美國有Seamless、Grubhub、Freshly等,中國有餓了麼,百度,美團。

未來的智能冰箱將解決家庭食材的選擇和購買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