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三年,大慶將成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最優城市之一

東北最優“優”在哪兒

新時代,一座城市的營商環境,正在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近日,大慶市委、市政府響亮提出,用3年時間,把大慶打造成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最優城市之一。

東北地區包括黑吉遼及內蒙古,有地市級以上城市47個。營商環境,是指伴隨企業活動整個過程(包括從開辦、營運到結束的各環節)的各種周圍境況和條件的總和。基於此,大慶打造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最優城市,既是對轉型發展“四重奏”的進一步延伸,也是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的應有之義。“四重奏”、“排頭兵”、“最優”,理念一脈相承,目標一致,任務交叉遞進。

東北最優,從哪兒入手,優在何處?

市委書記韓立華指出,要整頓“三個壞把式”“六個壞作風”,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重點整頓“亂、違、頑、臃、懶、浮”等影響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打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激情創業的幹事環境、優質便捷的政務環境、利企惠企的市場環境、規範有序的法治環境。

專治幹部“壞把式”“壞作風” 重點整頓“亂、違、頑、臃、懶、浮”

營商環境猶如空氣,優良作風就是“淨化器”。從這個意義上講,各級幹部的作風表現就是營商環境。

毋庸置疑,大慶個別幹部既存在坐而論道假把式、拖拖拉拉軟把式、弄虛作假歪把式“三個壞把式”,也存在思想僵化、標準不高、效率低下、擔當不足、不願奉獻、紀律鬆弛等“六個壞作風”表現。

韓立華更是一針見血將其歸集為20個作風頑疾:“思想作風上表現為因循守舊、消極懈怠,精神不振、觀念不新;學風上表現為心浮氣躁、眼高手低,本領不強、業務不專;領導作風上表現為花拳繡腿、粗枝大葉,幹事不實、標準不高;工作作風上表現為推拖躲繞、機械教條,擔當不夠、執法不公;生活作風上表現為貪圖安逸、自由散漫,從政不廉、律己不嚴。”

雖是個別,但對涉及具體辦事的企業和百姓來說,則是百分之百,這些“壞把式”“壞作風”,“壞”的是大慶的營商環境,“壞”的是黨和政府的形象。

治“壞”需刮骨療毒,需壯士斷腕,用鋼牙用利刃。在市委辦印發的《2018年全市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中,對今年幹部作風整治的重點明確到了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治“亂”,解決政策梗阻、弄權勒卡。集中整治觀念陳舊、牴觸改革,人為設置“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頂風違紀、權力尋租,暗示推薦中介服務。

——治“違”,解決政府有諾不踐、有法不依。集中整治不講誠信、不講法治,市場意識、法律意識淡薄,違規決策、拍腦門決策,不守規不守法。

——治“頑”,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集中整治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文山會海氾濫,抓工作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齊,將責任下移,數字造假、虛報浮誇。

——治“臃”,解決流程不優、職責不清。集中整治辦事流程不公開,“四零”承諾服務不兌現,創新意識淡薄,涉及多部門事項環節多時間長,機構重疊、設置隨意。

——治“懶”,解決為官不為、躲事推責。集中整治上熱下冷、按兵不動,在其位不謀其政,懶政怠政,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缺少擔當精神。

——治“浮”,解決不細不實、能力不足。集中整治本領不強、專業不精,創新意識不強,政策研究不透,制定方案跑粗、推進措施不實。

這既需要大慶每個幹部“對號入座”,更需要全市政府公務人員以此為戒,戒律高懸。

“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給百姓便利,還企業活力

在百姓和企業眼裡,政府的權力往往體現在“公章”上。跑部門、蓋章子,對辦事人來講,過去想想都頭疼。而今,這種現象在大慶有了極大改觀。

僅3年多時間,大慶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由原來的360多項壓縮至123項,從全省的後幾位一躍成為13個地市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前兩位。

政府改革,難在“放管服”。韓立華指出,改革改到深處是利益,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這方面,大慶將真正拿出放就放到位的決心、改就改到底的勇氣。深化拓展“四零”創建,讓更多事項“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努力打造全省審批事項最少、流程最簡、時限最短、服務最優的城市。123項,還要壓縮。

方案提出,堅持以“放管服”改革為牽動,對工作流程進行優化升級,堅決取消妨礙市場開放和公平競爭原則的行政審批,讓權力在監督下運行,建設高效便捷服務體系。

——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借鑑浙江“最多跑一次”模式,移植成熟經驗,複製先進標準,推行“馬上辦、一次辦”,與全省同步實現同事項同流程,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提速增效。

——各級政府部門深入拓展服務受理“零”推諉、服務方式“零”距離、服務質量“零”差錯、服務結果“零”投訴為主要內容的“四零”創建,實現“四零”服務承諾創建全覆蓋。

——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強數據共享、業務協同,依託窗口端、PC端、手機端、自助服務端等載體,完善“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推進移動政務廣泛應用,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力求更多事項審批“不見面”、群眾“不跑路”。

每年抓幾件大事解決一批問題 今年專項治理5個領域

去頑疾非一朝一夕,但要讓企業和百姓看到在幹、在認真幹,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市委要求,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絕不能停留在泛泛要求上,而要落實到實實在在的工作中,每年重點抓好幾件大事、解決一批突出問題。

為此,市委市政府通過開門查擺、實地調研、廣泛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決定今年專項治理的重點是5個領域。

——專項清理政府失信違諾,分級彙總本級政府失信違諾清單,對失信違諾問題,逐企逐項依法依規限期解決;按照“誰欠賬、誰清償”原則,明確本級政府債務清償兌付責任,儘快還清存量債務,防止形成新增欠賬。

——專項清理機構編制,結合新一輪黨政機構改革,實行大科室制,整合職責交叉、重複設置、分工過細、人員偏少的內設機構;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整合機構,優化結構,精簡編制,節約集約配置資源。

——專項整治司法執法環境,全面清理涉企積壓案件,對執行難問題集中攻堅,堅決懲治經濟領域違法違規活動,嚴厲打擊壟斷經營、強攬工程、欺行霸市等破壞營商環境的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嚴肅查處辦關係案、人情案、金錢案等行為,依法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專項整治不作為亂作為,突出經濟管理、執法監督等重點領域,基層一線權力運行關鍵崗位,深入整治懶政怠政、行政執法不規範、破壞營商環境等不作為亂作為現象。

——專項整治公職人員勾結“黑中介”,重點盯住服務大廳、辦事窗口,繼續嚴厲打擊工作人員與“黑中介”相互勾結、權力尋租、非法謀利等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改善企業和群眾辦事環境。

以上是市級層面,市委還要求各行業各系統根據各自實際,再找出3-5個問題,年內集中攻堅、專項治理。

軍令如山各方爭相出擊 疾風知勁草競相站排頭

打造東北地區最優營商環境,不是一個系統、一個縣區、一個部門的事兒,更不能有一處短板。市委發出號令半個多月來,按市委統一部署,全市上下爭相拿出務實舉措,一場“刀刃向內”、驅疾除痾的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全面打響。

——全市政法系統成立專項小組,向群眾公佈舉報電話,如遇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在執法司法時有紀律作風問題,可隨時舉報,一經查實,絕不姑息。

——市紀委監委明令每個工作人員,重點解決政治意識不夠強、執紀監督不夠硬、自我約束不夠嚴、紀律標準不夠高等突出問題。

——高新區推出“首席服務官”、“首席技術官”,項目建設和企業所遇難事,專人專辦,一包到底。全面實行“一窗式”審批服務,統一窗口、集成服務,受審分離、統進統出。

——市地稅局推出“最多跑一次”清單、辦稅事項“全程網上辦”清單,納稅人只要掃描二維碼,即可輕鬆瞭解“最多跑一次”清單中的57項業務、“最多跑一次”辦稅指南及“全程網上辦”清單中的91項業務。

——市場監督管理局推行“多證合一”改革,明確提交材料不全必須一次性告知,減少申請人往返次數,進一步壓縮企業進入市場前後的各類涉企證照事項。

一時間,市委倡導的“對錶看齊、政治堅定,勤於學習、知行合一,改革創新、求變求進,夙夜在公、勤勉高效,務實擔當、攻堅克難,精益求精、嚴謹細緻,心繫百姓、真摯為民,嚴格自律、清正廉潔”的大慶“八個好作風”蔚然成風。

本週一,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北方公司黑龍江分公司落戶大慶,是其所轄8省市中唯一落在地市級的省分公司。此前北方公司總經理劉志曾表示,大慶營商環境優良,是一片幹事創業的熱土,企業在這裡受尊重、有公平、能做強。

新聞中心記者 賈超時 張浩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