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心慌、胸悶、氣短等或由房顫導致,千萬別等中風後才發現

在臨床上發現,有些患者就醫時有心慌、胸悶症狀,檢查結果發現是由於房顫引起的。所以說,有類似症狀的朋友千萬要當心,由於心房顫動千萬不能忽視,因為心慌、胸悶、氣短或由房顫導致,千萬別等中風後才發現。下面我為大家分享專家對於房顫疾病的預防方法,希望能給朋友們帶來幫助。

心慌、胸闷、气短等或由房颤导致,千万别等中风后才发现

心房顫動目前已成為發病人數排在高血壓、冠心病之後的第三位心血管疾病。但調查顯示,公眾對房顫的症狀、危害和治療手段普遍缺乏瞭解。專家提醒,出現心慌、氣短、胸悶、呼吸不暢、眩暈等現象,不能持“忍一忍便過去”的態度,這也許就是房顫最先可能出現的徵兆。

另外,專家介紹,我國房顫患者已經超過800萬。房顫發作時,心房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血液滯留心房內,血栓形成的危險性就會增高。如果血栓離開心臟進入血液循環,就會阻塞動脈,導致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應中斷。一旦血栓流入腦動脈,就會導致腦中風。由房顫所引發的腦梗塞後果更為嚴重,其致殘率和致死率都很高。

專家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房顫患病人數將顯著增加,對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的防治已迫在眉睫。某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李教授提醒,因房顫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壓,所以做好高血壓預防很有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愉快的心境,是預防房顫最基本的要素。

心房顫動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顫歸根結底是心房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纖維化而產生了異常的電活動。這個過程的進展快慢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需要數十年,有人在很短時間之內即可達到持續性房顫階段。總體而言,只要活得足夠長壽,人人都有得房顫的可能。引起房顫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變異、甲亢、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肌病等疾病,長期飲酒、過度勞累、抽菸等也是常見原因。

房顫的症狀因人而異。最常見的是心慌心跳,也有些人可能會感覺胸悶、氣短或者出汗;也有部分患者平常心跳基本正常但房顫發作又轉正常的時候出現心臟停跳幾秒,甚至導致暈倒或者眼前發黑。房顫最嚴重的危害就是導致腦梗塞,也叫中風。少數人也可能由於得了房顫引起心衰,喘不上氣、躺不平、腳腫,等等,主要是房顫時心室率太快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有些病人沒有明顯症狀,是因為體檢時才偶然發現房顫,這稱為無症狀性房顫。

某種意義上說,無症狀性房顫可能比有症狀的房顫更危險,因為無症狀就不會及時治療,那麼發生中風或者心衰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不少患者都是發生腦梗塞以後才發現房顫的,造成了很大的遺憾。一些患者可能因此死亡或致殘。

講了這麼多關於房顫方面的保健常識,希望廣大中老年朋友對此引起重視。因為老年人房顫病的發生機率較高,所以更應當隨時注意身體的變化情況。比如一旦出現心慌、胸悶、氣短等症狀,很可能是因為房顫導致的。所以說,希望大家為了更好地預防房顫引發的腦中風,大家日常生活當中有身體不適,就應當及時就醫,千萬別拖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