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仰視不老陰山

仰視不老陰山

記得寫《聽雨野馬圖》的時候,有本地的讀者直言“我們生活在此地那麼久,怎麼沒感覺野馬圖如此美?”,我沒有回答,心中卻有一種認知,而這種認知就是“久居麻木,習以為常,就會發現不了美的”。就像我一個外地人對連綿陰山始終具有新鮮的感受一樣。對陰山刻骨銘心的闡釋,或許只有外地的來客能夠從容以對。因為,他沒有歷經日子的平淡掩埋和摧毀,心裡除了歷史,便是嶄新的發現。而你久居這裡,麻木和疲憊成就了你的生活原色,讓你忘卻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感受。於是,陰山在他眼裡,是一卷史冊,而在你的眼裡便是一道山川。

青城之北,陰山橫臥,這只是一個名譽世界的地標,東西綿延千里的陰山山脈,神靈天體,拜日祭祀,紛繁若錦,彷彿還能聽到法號長鳴、深沉迴轉的誦經聲,彷彿還能看到古代遊牧民族部落金戈鐵馬、兵刃撞擊的迴響。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秦始皇設郡修道,衛青、霍去病劍指漠北奠定了中國北疆的格局,打通絲綢之路讓大漢王朝找回國家的自信。整個陰山就是一部史書。蒼天陌陌,大地乾乾,腳步踏過,濺起歷史的塵煙,巍巍陰山山脈,留下了多少故事等著世人去探尋。

仰視不老陰山

因為要久居這裡,便讓我逸飛的靈魂隨風起舞,我隨時都感到距今約5億至2億年前的古生代,陰山山脈誕生時地殼板塊的激烈運動,陰山發力,把生命的粗狂和張力無限放大。我生命中註定與陰山合體,裸露的情感似盛夏的驕陽,那些個千仞之壁,懵懂中抵達天籟之境,讓自己生動的靈魂永恆歸於西部穹蒼。

過去因為要跑邊防,從東到西,八千里邊關路遙,陰山不僅是心靈的驛站,更是我生死相依的居所。在穿越陰山的過程中,我先後不幸遭遇三次車禍,而每一次都神奇般的化險為夷。記得最為悲壯的一次車禍,發生在二000年的隆冬之夜,風雪中,當車輛駛入陰山古道的一段,因為急著執行任務,覆蓋積雪的山路變得崎嶇艱難,車猶如行駛在結冰的江面,年輕的司機稍不留神,便人車駛向幽深的山澗。人仰車翻的第一個跟頭,坐在副駕駛位置的我因慣性便撞碎前窗玻璃,直直地甩進山谷。我緊緊抓住崖上生長的樹,看到車輛連續四個跟頭跌進深澗。當我艱難地爬到澗底報廢的車輛前,用盡畢生之力欲拉出壓在方向盤下司機卻無能為力的時候,我分明看到了流出的血液遇冷驟然凝固的過程,感受到生命與時間賽跑的珍貴。我在奄奄一息的司機面前,唯一做到的只是拼命撕爛掏出座椅,在他面前點燃生命的火種。

仰視不老陰山

所有的靈魂升級都隱匿於那片天地靜謐之中,只有求生的騷動向宇宙深處疾飛而去。而寂靜的面對卻有一種徹骨的滄桑感、悲壯感穿透而過。我唯一知道背後這座陰山,始終充斥著亙古不變的靈韻。

自那以後,我崇拜陰山,勝過崇拜一切;我膜拜陰山,將生命的氣息源源不斷地給予這整個山體;我仰視陰山,迎日月光華,以靈魂寄託,赤膊託舉肝膽。立於陰山之巔,我和風一樣俯視,高過雲的天,湛藍的空,一朵雲飄過,又一朵雲飄過,始終感受天空是那麼高遠,雲朵是那麼飄逸,山川是那麼峻拔,虔誠與膜拜永無完結。我將心願許在這裡,任風吹雨打,默默守候這一片靈魂的淨土,讓精神的潤澤至高無上,飽吸日月精華。我骨子裡都是堅毅和剛強。

仰視不老陰山

一切都是生命的認證。當你用盡身心去膜拜,任何生命與日月相互輝映天籟之美,神秘之美、簡約之美,空曠之美,都變得膚淺。因為膜拜和仰視,陰山這部史卷在你心中變得異常厚重,你學會了對一座山的尊重,便能頓悟每一塊石頭都有靈魂。一個人在這樣的環境裡且行且停,且思且想。只有陰山,才能使你徹悟生存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