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日俄戰爭中沙俄第三太平洋艦隊旗艦“尼古拉一世”號岸防戰列艦


“尼古拉一世”號戰列艦是俄羅斯帝國海軍波羅的海艦隊擁有的第二艘裝甲艦。日俄戰爭中被日本海軍俘獲,後改名為“壹岐”號。

“尼古拉一世”號是一艘“混合型”艦,艦體上保留了諸多的風帆時代戰艦的痕跡,這也反映了當時是世界艦艇設計上的劇烈變革時期。

“尼古拉一世”號在當時採用了大量的新技術和新概念,雖然本身很不成功,但是卻為之後的戰艦設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尼古拉一世”號1886年在聖彼得堡開工建造,1889年5月20日在聖彼得堡下水,1891年5月13日竣工服役。

排水量9672噸;艦長99.3米,寬20.4米,吃水7.6米;16臺Belleville鍋爐,2臺立式蒸汽機,8000馬力;航速15.5節;編制616人。

1座雙聯裝305毫米/30主炮,採用圓柱形炮塔;4座單聯裝229毫米/35艦炮;8座單聯裝152毫米/35速射炮;10座單聯裝47毫米/43艦炮;8座單聯裝37毫米艦炮;6具381毫米魚雷發射管;另外還有2門63.5毫米火炮共登陸部隊使用。

“尼古拉一世”號是俄國第三太平洋艦隊司令尼古拉.涅鮑加托夫少將的旗艦。1905年對馬海戰中被日軍俘獲,6月6日改名為“壹岐”,編入日本艦籍,列為二等戰列艦,但因為過於老舊,12月11日成為二等海防艦。

1906年雖然在佐世保海軍工廠修理,但仍然過於陳舊。1915年5月1日除籍,同年10月海軍大演習時在伊勢灣外成為金剛,比睿的實彈射擊靶艦被擊沉。

“尼古拉一世”號其實根本就不適合遠洋作戰,它的出戰完全是因為沙皇擔心第二太平洋艦隊實力不夠強,把一切能用的戰艦都派往遠東進行支援。於是尼古拉一世號和其他幾艘所謂的岸防戰列艦組成“第三太平洋艦隊”追趕“第二太平洋艦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