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流量,營銷,爆款連連失效,餐飲業如何逃離三年倒閉的魔咒?

黃磊和孟非都是明星裡公認的美食家,二人合開了 " 黃粱一孟 " 火鍋店,網紅店、明星店、排隊打卡、鋪天蓋地宣傳,但僅維持了一年多就倒閉,為什麼?

雕爺牛腩號稱“互聯網餐飲鼻祖”,玩轉互聯網,天價配方、明星造勢、資源嫁接,一度讓傳統餐飲感到危機感,最後只能賣身他人,為什麼?

黃太吉的營銷神話曾多次刷爆媒體,最美煎餅老闆娘、開炮車送煎餅等營銷噱頭,一度成為餐飲界的爆款網紅,現已經關閉半數門店,為什麼?

餐飲行業一直追求的流量,營銷,爆款真的就是萬能嗎?

回看黃梁一孟,雕爺牛腩,黃太吉這些的“典範”,還是逃離不了餐飲業“一年紅利,兩年穩定發展,三年就撐不下去 ”的魔咒。


流量,營銷,爆款連連失效,餐飲業如何逃離三年倒閉的魔咒?


一、餐飲業的魔咒

餐飲業的魔咒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時空限制

礙於時空限制,餐飲企業收入天花板明顯,雖然外賣拓展了範圍,但消費人群仍在區域限制內。

2,客單價低

追求高客單價,往往需要把店開在人流量大租金高的地段,裝修成本與營銷成本巨大。只有少數非常具有特色和品牌勢能的餐飲企業才能把客單價做起來。

3,客單數低

客單數=客流量*進店成交率,流量,營銷,爆款都是在解決客單數的問題。

客流量由門店所在位置決定,人流量高地段租金自然就高,在中國的商業地租面前,往往是變態的高。餐飲企業選擇在哪裡開店,與在互聯網上投錢買流量,差不多一個道理。

進店成交率由品牌力和產品力(復購等)等共同決定。中國消費者們的味蕾是極其挑剔的,真正具備強產品力的、能夠持久地吸引消費者的品牌是不多的,同時非常考驗其產品研發迭代能力。

魔咒既然是魔咒,那有什麼辦法破除嗎?

有!!!

而且很簡單,但是能看透並執行的人並不多。

問題就出在所有餐飲從業者都是當局者迷的狀態,僅僅看到自己的困境,卻看不到問題的本質


流量,營銷,爆款連連失效,餐飲業如何逃離三年倒閉的魔咒?


二、餐飲的本質

一切回到餐飲的本質。餐飲的本質就是產品,難吃卻是大多數餐飲業最大的通病


流量,營銷,爆款連連失效,餐飲業如何逃離三年倒閉的魔咒?


大多數餐飲企業都沒有做到產品,僅僅只是商品(拓展閱讀:從商品到產品)。在此基礎之上,經營者利用明星自帶的流量,利用營銷手段帶來一波波人流,利用爆款的方式刷爆朋友圈,一時的繁華代表不了未來;看到別人火了就迫不及待去效仿,總想著一些花架子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那是絕不可能的。

長期依託流量,營銷玩法的企業在火過一陣後,也很快就消停下去,消費者更加註重於產品本身,即便體驗與服務再好也無法討好消費者的胃。

一切的流量,營銷,爆款都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困境

艾老師一直強調,用戶價值高於商業價值。大多數企業都會本末倒置,以商業價值為主,而用戶價值被拋到腦後。短時間能盈利,長期只能被用戶拋棄,餐飲業想要破解魔咒就得把產品做好。

為什麼西貝總是排隊?

從一個小吃店起家,到現在增長到20億,西貝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4年換4次招牌,花費巨大,西貝西北民間菜,西貝西北菜,西貝烹羊專家,到最後回到西貝莜麵村,天天在琢磨怎麼進入心智,做什麼品牌,卻忽略了到底西貝的產品是什麼,好在最後回到了本質。

西貝每一道菜都是一個產品。賈國龍提出“非常好吃”戰略,味道才是硬道理,消費者最終是為了滿足味蕾,這些是定位,品牌達不到的。只有味道好,顧客才會認可。


流量,營銷,爆款連連失效,餐飲業如何逃離三年倒閉的魔咒?


每一個產品都不是一拍腦袋就上市,而是先灰度。西貝的新菜研發出來後先內部試吃,再邀請老顧客試吃,試吃通過的才可以到試點店試售。通過試售,由市場的反饋來決定能否上菜單。


流量,營銷,爆款連連失效,餐飲業如何逃離三年倒閉的魔咒?


西貝的“非常好吃”戰略,本質是就是產品力提升戰略,迴歸餐飲的產品本質:好吃,拋棄在名字、定位上的糾結。

西貝就是一個產品。西貝通過逐漸在全國各門店佈局數據收集平臺,不斷獲取用戶的數據,不斷迭代自我。

“消費者態度表述了消費者對產品喜不喜歡,對服務滿不滿意,喜歡和滿意的程度有多深,會不會購買,並且會根據環境時間不同隨時變化。這種性質決定了消費者態度作為數據,天生就是大數據,單個消費者的態度意義不大,必須連續採集,量大才會準確。”


流量,營銷,爆款連連失效,餐飲業如何逃離三年倒閉的魔咒?


它的基因有一個“自我否決”,這是一種快速試錯後自我修正的能力。以用戶為導向,滿足用戶需求,快速試錯,極速迭代,及時調整,敢於否定自己,這就是西貝的魅力,每一家企業都可以做到,但都沒做到的。

一家店是產品,一道菜也是產品,這不是企業拍腦袋決定的,而是在滿足用戶的需求下不斷反饋迭代而來。好產品自帶流量,營銷只是加法,好產品會自傳播,這又與爆款不同,它不是短期的,它隨著整個產品週期不斷增長。

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仍舊是菜品本身,因此艾老師更願意把菜品看做是餐廳這個大產品下的若干子產品,每一個子產品菜品也都應該按照產品的邏輯進行設計,包括目標人群、產品特性、產品使用、產品運營、反饋迭代等一系列工作,只有這樣菜品才能不斷迭代成為精品,也才能在眾多同類競爭中保持優勢。

為什麼喜茶火熱不減?

喜茶已經成立六年多,從最初的不溫不火,到如今成為新式茶飲的領導者,即便在兩輪數億元的融資後,喜茶的火熱程度沒有絲毫減退的跡象。


流量,營銷,爆款連連失效,餐飲業如何逃離三年倒閉的魔咒?


視覺系統就是一個產品。喜茶從一開始的沒有社交、沒有裝修,也沒有調性的小店到如今豐富的店型,多元的產品種類持續刷新喜茶的新鮮感。在茶飲行業中算是一個“異類”,它花了很多精力構建自己的視覺系統,甚至在公眾號推文的語言風格上。

就算是門店裡消防栓上的幾個字也要自己改個字體,就算可能根本沒有人注意到。

喜茶品牌與視覺中心負責人紫瑜舉了一個例子:聶雲宸(喜茶創始人)在宣傳物料出街前,會親自把關,連一個錯別字,甚至是一個像素的移動都不放過。

流量,營銷,爆款連連失效,餐飲業如何逃離三年倒閉的魔咒?

公眾號是一個產品

。大多數企業把公眾號當做一個銷售的渠道,各種各樣的推送打折、活動信息。喜茶的做法則截然不同,公眾號被當作一個品牌輸出內容的載體,只在適當的時候,才利用契機去宣傳新品。這就相當於,一個名叫「喜茶」的人在寫公眾號,偶爾才接一下廣告。

在內容上喜茶的標準很高。不管是插畫風格,還是產品包裝,都與品牌調性一致,保證了簡約與美觀,語言上也用了年輕人的表達方式。

GO店整個體驗環節就是一個產品。為了解決用戶在門店排長隊的難題,喜茶推出了喜茶GO小程序。

用戶通過小程序下單,門店接收到訂單開始製作,大多數茶飲在製作完成之後告知消費者取餐,整個體驗過程就結束了。


流量,營銷,爆款連連失效,餐飲業如何逃離三年倒閉的魔咒?


用戶在喜茶下單之後,頁面顯示出門店繁忙程度,還有多少杯就輪到自己,預估還有多久就可以取茶。另外,當茶飲製作完畢,店員會將其放進“取茶櫃”,再通知用戶取茶,解決了用戶取茶排隊時間,也解決另外茶飲失溫的問題,打消了用戶早下單口感影響的顧慮。


流量,營銷,爆款連連失效,餐飲業如何逃離三年倒閉的魔咒?


如果把一家餐飲店看作是一個產品,那麼這個產品不僅僅是店本身,應該包括從店內到店外的全程體驗。所謂店內就是包括點餐、等餐、就餐、結賬的過程中所設計的環境、菜品、軟件、服務等一系列的完整閉環體驗設計。所謂店外就是包括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美團點評、等位排號、會員活動等產品細節設計。

三、行動指南

  • 建立餐飲常規產品架構
  • 反饋迭代的方式進行產品研發,打造出從大到小都具超級產品力的超級產品。

更多精彩文章,請搜索關注“艾老思”公眾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