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一線城市,今年大一,我媽每月給我400塊生活費。”

“一線城市,今年大一,我媽每月給我400塊生活費。”

01

逛知乎看到一個問題。


《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400元夠嗎?》


發帖人這麼說道:


“題主是某超一線城市醫學類專業大學生,父母一個月生活費只給400元。想多要100元被認為是虛榮攀比,認定我是去買名牌跟別人攀比什麼的,另外我真的沒過多的課餘時間去找兼職...我現在很苦惱,該怎麼辦?”


我讀完第一反應是,我沒看錯吧。

第二反應:這父母怕不是想孩子死??


現在吃頓火鍋都差不多2、300了。400一個月能幹嘛?多要100還覺得是要買名牌跟別人攀比。100塊錢能買到啥名牌?


突然回憶起07年我剛上大學時(對不起我暴露年紀了),我媽每個月給我800塊生活費。


就這還經常不夠花。畢竟生個病打吊針,三分之一錢就沒了;朋友組織一次聚會,一兩百又沒了。所以我老偷偷打電話給我爸讓支援。


估計我媽覺得我花錢大手大腳吧,沒多久打電話來跟我嘮嗑了。


說女兒啊,我單位一同事說她女兒也在上大學,每個月只要家裡給打500塊。你看人家多節省多有本事!你咋不行呢?


我聽了心(cha)平(dian)氣(qi)和(zha)。


哦,我們現在課比較多,沒時間兼職也沒空談戀愛。要是能找個有錢的男朋友,說不定我每個月還能倒給你300。


你這同事的女兒應該不是每天忙著到處打工,就是談了戀愛靠男朋友養吧。


不然500塊怎麼活得下去?


“一線城市,今年大一,我媽每月給我400塊生活費。”


02

有時候真的覺得很匪夷所思。


某些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孩子上個大學,為啥非逼著他搞野外生存啊?


自己也不是沒有過過日子的。平時家裡也要交水電費吧,也要買菜吧,也要買生活用品和應酬吧。大學也算半個社會了,你讓年輕人每天哪也不去,天天在寢室支口鍋做飯嗎?


就不說現在的400塊錢能幹點啥了。


倒退10年的物價大家知道吧。07年我上大一,也剛好認識一個家裡條件不太好,500塊錢要過一個月的姑娘。


她是怎麼過的呢?


吃飯倒是夠,但僅限於吃食堂。一天三頓老看見她在素菜那個窗口排隊。別問為什麼不吃點肉,問了就是減肥。


沒有朋友。社交是需要花錢的,沒錢怎麼交朋友?總不能老佔別人便宜吧?所以總是獨來獨往,很沉默的樣子。


手機是淘寶買的那種充話費送的,兩三百,三天兩頭出問題。不是花屏了就是開不了機。怕花錢隨便找了個淘寶店寄過去返修,結果還被換光零件。


當然也會有喜歡的人,但是不可能有正常戀愛的。


感情裡都講究收支公平,大家都是靠家裡養的年紀,哪個男生會心甘情願扶貧?


所以她脾氣很爛特別爛,好像隨時都準備攻擊。


怎麼可能不爛?


你讓我每天從睜眼開始就愁今天要怎麼活下去,我也做不到心平氣和微笑向暖;你讓我時時刻刻都在找理由怎麼少花錢,我也會敏感得聽別人隨便說句話都覺得像惡意。


不過還好,她還能想通,因為確實家裡沒有錢。


可要是跟題主一樣,父母有這個能力就是不肯多給一分;甚至還跟我媽那同事一樣,覺得磨鍊了孩子性格,孩子節省特別給自己長臉的話。


那我只能說做你們家孩子,真的挺倒黴的。


“一線城市,今年大一,我媽每月給我400塊生活費。”


03

大學跟初高中不一樣。


離開父母去獨自生活,要自己交網費,自己交手機話費,換季要買衣服,要買牙刷牙膏沐浴露洗髮水洗面奶衛生巾。


室友聚餐每次都不去,時間長了總會被冷落吧;班級活動總說沒時間,多來幾次大家都說你不合群吧;老師讓交輔導資料費,全班就你一個人不交。天天上課催你,你好意思嗎?


不是說不能勤工儉學。但不是每個學校每個專業都有打工的條件的。就像上面那個題主,醫學類專業有多忙,他爸媽不知道嗎?還是根本在裝傻?


有些父母很奇怪,好像總是見不得孩子好。早上多睡了五分鐘,就感覺他要變廢物了天都塌了;生活費超過400塊,就覺得他奢侈鋪張在搞虛榮攀比了。


他們熱衷於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好顯得自己教子有方。



所以會跟別人炫耀:“我女兒上大學,每個月只花400塊!”


其實呢?看起來每個月在孩子那省了幾百塊錢生活費。其實你消磨的是她的價值觀和自尊心。


要不就越來越摳門,被一點蠅頭小利勾引;要不就越來越自閉,性格極端缺少朋友。


還有為了一點錢和虛榮心走上歧路的女孩子。不然你以為路上撿到的那些寫著“激情女大學生”的名片都是哪來的。


您這是在供孩子上大學呢,還是在謀殺呢?


“一線城市,今年大一,我媽每月給我400塊生活費。”


04

不是說非要打腫臉充胖子,孩子要多少錢給多少錢,才叫“配當父母”。


只是說在孩子還無法自立時,在能力範圍內給他提供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能安心學業、發展愛好,在正常生活水平線不至於被別人瞧不起。等他有能力贍養父母了,自然會反哺。


而不是在他最需要錢,又沒能力賺錢的年紀,明明有這個條件,卻讓他時時刻刻處在沒米下炊的恐慌中。


讓他總忍不住懷疑:我是被愛的嗎?否則為什麼絲毫都不考慮我要怎麼過?


400塊錢到底夠不夠生活。



非要較真,肯定也是夠的。


買一箱泡麵,每天躲在寢室吃;或者在食堂可著免費的湯打,用來泡兩毛錢一坨的飯。


但那是在犧牲了自尊、社交、學習、生活、愛情……等等20多歲年紀裡最美好的東西之後,才能勉強達到的最基本的生存線。


如今我也是當父母的人了。


偶爾也會想,我以後要怎麼對待孩子。


不會富養,沒這個條件也沒必要去攀比;更不會窮養,因為我窮過,很清楚沒錢的日子有多自卑。


在孩子還沒學會如何正經賺錢之前,我會做他最堅實的經濟後盾。我自己也就這點意志力,沒必要非逼他年紀輕輕就當金剛狼。


別問別人女兒生活費只要500一個月,你為什麼不行。

那別人父母能賺幾萬一個月,你行嗎?


哥,換位思考一下吧。



作者簡介: 搖鈴鐺,長沙射手女,資深情感作家。微博:搖鈴鐺eno。公眾號:搖鈴鐺。著有暢銷書《姑娘,你活的太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