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1979年1月16日,巴列維王朝結束在伊朗的統治


在巴列維王朝之前統治伊朗的是卡扎爾王朝。到20世紀初,卡扎爾王朝已經虛弱不堪,1905年發生了波斯立憲革命,穆罕默德•阿里•沙國王被迫召集伊朗議會,制定了伊朗第一部憲法。1909年年僅11歲的艾哈邁德沙•卡扎爾登基。1917年,英國利用伊朗作為橋頭堡干涉俄國革命,此後蘇聯吞併波斯北部作為緩衝區,外患使得艾哈邁德沙•卡扎爾已對政府內閣失去了控制。圖為1919年卡扎爾訪問英國。

1921年,卡扎爾王朝的波斯哥薩克旅的官員禮薩汗利用哥薩克旅支持針對卡扎爾政府的一次政變。通過鎮壓叛亂和維持秩序,禮薩汗將自己塑造成國家最具強勢的人物。在1925年召開的一次會議廢黜了卡扎爾王朝最後一位統治者艾哈邁德沙•卡扎爾,禮薩汗被任命為新一任最高統治者沙阿。巴列維王朝取代卡扎爾王朝。圖為卡扎爾王朝末期1907年,波斯形勢圖。

王朝成立後,禮薩汗雄心壯志地計劃在伊朗實行現代化,包括大規模發展工業、落實主要的基礎建設計劃、建設跨國鐵路系統、建立公立學校機制、改革司法機構及改善醫療衛生。禮薩汗派遣逾百人到歐洲留學,包括他的兒子。在1925年至1941年的16年間,禮薩汗的發展計劃使國家都市化,公共教育的進展理想,專業的中產階層和工人階層湧現。圖為禮薩汗與其子巴列維。


由於歷史原因,禮薩汗不太信任英國人和蘇聯人,他比較傾向從德國、法國、意大利和其他歐洲國家獲得技術支援。二戰開始後,禮薩汗宣佈伊朗中立,這使得英國與蘇聯方面極為不滿意。由於禮薩汗拒不驅逐德國人,英蘇兩國在1941年6月入侵伊朗,逮捕了禮薩汗及將他流放,兩國控制了伊朗的通訊和鐵路。

1942年,美國派遣武裝部隊到伊朗協助維持鐵路系統的運作。在隨後的數個月內,美英蘇三個國家全面控制了伊朗的石油資源,並開闢了各自的補給路線。禮薩汗政權突然崩坍,殘餘的政府權力亦遭到三國加以限制,禮薩汗的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在得到三國同意下才繼任。

1942年1月,美英蘇三國與伊朗簽訂協議以尊重伊朗的主權,並承諾會在戰爭結束後的六個月內撤軍。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上,各方再次承諾按時撤軍。戰後蘇聯一度拒絕撤軍,在各方壓力之下,外國軍隊到1946年終於全部撤離伊朗,巴列維王朝統治穩固。圖為德黑蘭會議期間,巴列維與斯大林合影。


1951年,伊朗議會任命穆罕默德•摩薩臺為總理,圖為摩薩臺拜見巴列維。摩薩臺執政期間落實石油產業國有化,巴列維則擔心西方因此而實施的石油禁運會嚴重影響伊朗經濟而持反對態度,因而兩人產生嚴重矛盾。巴列維一度流亡海外,英國和美國在1953年8月策劃的政變推翻了摩薩臺,摩薩臺被親蘇部隊逮捕,巴列維才得以回國復職。

巴列維親政之後,開始了被稱作“白色革命”的改革運動。改革包括了土地改革、婦女獲得投票權及消除文盲。主要的基建計劃陸續實施,中產階層湧現,使伊朗在二十年內成為了中東一股不可忽視的經濟和軍事勢力。不過,巴列維的改革措施及專斷行事令宗教領袖擔心他們原有的傳統權力將會失去,知識分子也謀求更加民主化的改革。因而儘管白色革命成績顯著,但社會矛盾也在不斷激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