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轉承明清的兩位“攝政王”——張居正,多爾袞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納蘭容若侍從康熙帝出塞遊獵,眼見塞外的遼闊天地,不禁發此感喟。的確,悠悠中華五千年,王朝興替,深宮陋巷,高閣青冢,多少風流人物於中沉浮,用他們的一生為後世留下一段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引人深思的故事。

  讀史是一件有趣的事,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歷史人物身上找出一些非常神奇的巧合。今天,我們就說一說在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清交替的七十年中,出現的兩位煊赫一時的“攝政王”:張居正,多爾袞。

  張居正(1525--1582)字叔大,湖北江陵(今湖北荊州)人,1572年,任內閣首輔,總共輔佐萬曆皇帝十年。

轉承明清的兩位“攝政王”——張居正,多爾袞

張文忠公坐蟒賜服像

  張居正當然不是攝政王,但他在人生得意之時曾放言道:“我非相,乃攝也。”同時鑑於他輔政十年間,權傾朝野,政令出自他一人之手,就連小皇帝也是對他既尊又懼。所以,我們姑且把他算作攝政王吧。

  多爾袞(1612--1650)愛新覺羅氏,正白旗旗主,1644年率清軍入關,封為“叔父攝政王”,後陸續加尊為“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執掌朝綱七年。多爾袞就是名副其實的攝政王了。

轉承明清的兩位“攝政王”——張居正,多爾袞

多爾袞朝服像

  這二人一明一清,一漢一滿,一文一武,一臣一君(多爾袞死後被尊為成宗義皇帝)。本來毫無關聯,但是當了解了他們的事蹟後,就會發現他們有著很多的共同點。

  1,少年得志,仕途平順;張居正出生於一個秀才的家庭,自幼聰慧,16歲中舉(若不是巡撫顧璘暗中好意阻撓,有可能12歲中舉。簡直是是學神!)23歲中進士,47歲代高拱為首輔。

  多爾袞8歲被努爾哈赤封為八大貝勒之一,共議朝政。14歲父死母喪,16歲隨兄皇太極進軍蒙古,因軍功領正白旗旗主。19歲皇太極初設六部,多爾袞執掌吏部,24歲封王,32歲封叔父攝政王。

  2,精明強幹,政績突出;

  張居正入仕之時,正是權臣嚴嵩當政,嘉靖帝一心修道,久疏政事之時。後來經過一系列殘酷鬥爭,嚴嵩,徐階,高拱先後在權力的角鬥場中被淘汰出局,張居正才坐穩內閣。當時明朝已經經過兩百餘年的發展,國家由上到下各方面都出現了很多問題,為穩固政治局面,張居正力主進行改革,變法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國防。同時,在文化方面,揚程朱,禁陽明。具體功過,我們不作評價。不可否認的是,在萬曆初年,因為張居正改革,明朝一度有“中興”之象。

  多爾袞是一個上馬打天下,下馬理朝政的天才。因為皇太極的重用,他創下赫赫戰功,在清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後來在皇太極死後的皇位爭奪戰中,採取折中之策,鞏固了自己的權力,開始攝政。其後帶兵入關,入主中原,開清朝二百餘年基業。

  3,生前煊赫,身後悽慘;

  張居正,多爾袞二人都位極人臣,連皇帝也是對他們身懷憂懼。張居正是明朝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1582年,張居正逝世,神宗為之輟朝,增上柱國,諡“文忠”。

  多爾袞,自不必說,被尊為“皇父攝政王”待遇,待遇排場和皇帝一般無二。1650年,多爾袞遊獵墜馬,後不治身亡。朝野震動,順治帝率王公大臣,縞服素衣,出城迎喪,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廟號“成宗”

  張居正,多爾袞生前都獲得了許多人夢寐以求,卻少有人享有的地位。但是,他們死後的下場也是令人嘆息。在他二人死後僅數月,就都被人彈劾。萬曆,順治順勢下令徹查,抄家。最後張居正所受的璽印等物,皆被收回,家人或餓死,或流放。多爾袞被抄家,甚至被掘墓鞭屍。

  4,所輔之主,志高氣短;

  萬曆,順治都是有抱負的君主。所以,萬曆親政後,剛開始是勤於朝政的,但到了神奇的萬曆十五年,神宗皇帝開始找藉口不上朝,萬曆二十年後除少數幾次,就再也沒上過朝。

  順治帝親政以後,剛開始也是勵精圖治,希望有所作為。但在1660年,因為貴妃去世,哀慟萬分,傷心數月,身體狀況變差,染上天花。一說駕崩,一說出家1661年,順治傳位與三子玄燁。

  張居正的“攝政”延緩了明朝滅亡的速度,但在他死後,這一速度再次加快。多爾袞一生征戰,對滿清的統治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早逝,使得權力再次迴歸皇帝正統。這二人都是滿腹韜略,極富英才之主,對明清的歷史有著極大的影響。不能用簡單的對錯加以評價,今日簡單的總結,也只是作為談資閒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