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春晚微揭祕⑩丨羊皮筏、鐵梨花、曹屯排鼓…黃河非遺驚豔鄭州分會場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這算是今年春晚最壯觀的場面了!”“真的很大氣,像是在看奧運會開幕式!”“很震撼!”除夕夜上演的央視春晚,鄭州分會場的恢弘演出贏得全國觀眾點贊。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文明之源、黃河之濱、邙山之側的鄭州分會場用音樂謳歌自強不息、奮勇爭先的民族精神,凝聚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力量,祝願中華兒女幸福美滿、長樂永康。

春晚微揭秘⑩丨羊皮筏、铁梨花、曹屯排鼓…黄河非遗惊艳郑州分会场

打鐵花、羊皮筏子、燈籠、舞龍、風箏等非遺展示和民俗文化展演,是春晚鄭州分會場的一大特色。據瞭解,民俗文化類演出隊伍由焦作市蘇家作龍鳳燈舞藝術團、濮陽市南樂縣城關鎮西街舞龍隊、開封市文化館盤鼓藝術團、洛陽曹屯排鼓藝術團、汝州市城隍廟鐵犁花表演隊、鄭州歌舞劇院、惠濟區文化志願者藝術團等20支演出隊伍組成。

春晚微揭秘⑩丨羊皮筏、铁梨花、曹屯排鼓…黄河非遗惊艳郑州分会场

與此同時,豐富的河南元素點綴了鄭州分會場,不管是聞名天下的洛陽牡丹,還是鄭州二七塔、大玉米等地標,亦或是河南民歌《編花籃》改編,都有濃濃的中原地方風味。

◆郎朗在羊皮筏子上彈鋼琴《黃河》

黃河流域的許多非遺元素都有展現,郎朗在羊皮筏子上彈鋼琴的場景,創意十足。用羊皮筏子送人渡河、運載貨物這種交通方式,流行於青海、甘肅、寧夏境內的黃河沿岸,以蘭州一帶為最多。今日黃河上依然漂流著羊皮筏子,乘筏人已不僅是販賣瓜果蔬菜的貨主,更多的是尋幽探奇的遊客,到黃河邊乘羊皮筏子已變成一種休閒。

春晚微揭秘⑩丨羊皮筏、铁梨花、曹屯排鼓…黄河非遗惊艳郑州分会场

此前,央視春晚鄭州分會場導演劉惠子就透露,“郎朗彈鋼琴人們看過很多,但郎朗在哪兒彈鋼琴,在什麼載體上演出?這就很值得觀眾期待了”。最終的答案是羊皮筏子,可謂是黃河非遺文化與靚麗舞臺的一次完美結合。

◆千年絕技汝州“鐵梨花”璀璨綻放

璀璨的打鐵花是鄭州分會場的一大亮點。這是具有千年歷史的河南汝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鐵梨花”,驚豔綻放震撼觀眾。

春晚微揭秘⑩丨羊皮筏、铁梨花、曹屯排鼓…黄河非遗惊艳郑州分会场

汝州“鐵梨花”也叫打犁花,因打出去迸飛的鐵水形似盛開的梨花而得名。始創於東漢,盛於明清。汝州市煤山文化遺址出土的坩堝,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汝州城隍廟“鐵梨花”表演始於明代洪武年間,上世紀城隍廟拆除後,“鐵梨花”表演遂中斷。改革開放後,在幾位老藝人的努力下,汝州城隍廟“鐵梨花”恢復了表演。

春晚微揭秘⑩丨羊皮筏、铁梨花、曹屯排鼓…黄河非遗惊艳郑州分会场

◆雄渾的洛陽“曹屯排鼓”震撼敲響

巍巍炎黃塑像下,大家會看到整齊排放的一排排大鼓,這就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曹屯排鼓”。現場的排鼓戰隊由百餘人組成,他們都來自洛陽曹屯。

曹屯排鼓的特色是豪放、雄渾的,表演陣容強大,套路嚴謹,沉穩中見悠遠,昂揚中蘊藏著激越,充分顯示了河洛地區排鼓藝術的獨特魅力。曹屯排鼓藝術歷經400多年不衰,6套鼓譜傳承400多年不失,專家譽其為“中原排鼓藝術活化石”。

春晚微揭秘⑩丨羊皮筏、铁梨花、曹屯排鼓…黄河非遗惊艳郑州分会场

◆鄭州美麗旗袍精彩亮相

旗袍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代表。鄭州分會場現場,60位演員身著不同款式的旗袍散落在舞臺中間,以點帶片,猶如星光點點般閃耀,把演員每一張燦爛的笑臉呈現給全國觀眾。

此次,鄭州旗袍會參加春晚鄭州分會場演出的演員最長者達65歲,平均年齡50歲左右。據鄭州旗袍會會長賈蕊介紹,“我們生活中就是穿著旗袍,希望通過春晚的舞臺向全球華人展現最歡慶的節日氣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